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长于大寒,衰于惊蜇。

木子 我爱着蓝色的海洋 2021-01-14

微信朋友圈有个说法:“中国古老历法一次次验证: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蜇。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大家坚持宅在家里,35曰(农历二月十二日)惊蛰,解除封闭,走出户外,拥抱太阳、蓝天和大地美丽的风光。自古以来传统中医都尊重遵循这个规律据时辨证,黎民百姓也必须遵从这个规律。该藏则藏,该动则动。心中有数,遇事不慌。特别注意:距今还有十天。




看看有点道理,但也不全是冬春才有瘟疫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等。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当然,2003年的非典和这次的武汉肺炎病毒很可能是由于人们乱捕食野生动物而引起的。



那么,在物资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古代人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其实方式和现在也差不多,主要得先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减少蔓延。


在《汉书》中就提到,民间一旦发生疫情,就让患病的人与健康的人分开居住,由朝廷免费给患病的百姓提供药物。在晋代,朝廷还规定了,官员如果家里有人感染时疫,即使官员自身没有感染,也要在家待着观察,不能上朝。


不过古代瘟疫一般都是从民间兴起,一村一县的感染,若发现是瘟疫,官府就直接封村封县了,只进不出,政府供应白粥和草药,也会派大夫来察看疫情,出应对之策。

 

瘟疫去世者的尸体,必须焚毁,这时也顾不得入土为安的观念了,还是要先顾活人,控制瘟疫,连死者生前用的器物都要一起销毁,防止病毒传播,那种全家死光的,直接就把房子一起烧毁了。


要是情况特别严重,十室九空,又传播风险较大,不排除直接烧村子的情况,这就有些残忍了,即便说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古代村落距离的相对较远,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小,向外扩散的几率相对较小,若是发现得早、隔离得好,瘟疫在一村一镇,顶多一省就控制住了,毕竟像明朝末年那样席卷全国的瘟疫是不常见的。


死者大半,死者甚众,死者无算,死者不可计数,灭门,绝户……人口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然而每逢大瘟疫,几乎都是一次灭顶之灾。


我们无意苛责古人,当时的医学水平不足以狙击严重烈性的传染病,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样艰险的生存环境下努力传承,将血脉留下来直到我们的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古代针对瘟疫也没有特效药,不过针对一些常见的疫情,已经产生了疫苗,比如在清朝经常盛行的天花,天花在今天是可治愈的,可在古代基本是必死无疑的病,康熙皇帝体质比较好,小时候得天花挺了过来,虽然也变成了麻子脸,但好歹保住命了,还因为身体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康熙深感其害,执政期间命令用人痘接种法,有概率地预防了疫情,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了我国代替了人痘接种法。


这次肺炎疫情目前也是这样,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身免疫的抵抗,我们没有能力奋斗在第一线,起码也做到不到处乱跑,算是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战胜疫情之日不久就会到来。


幸好我们生在今天,现代医学已经枝繁叶茂,我们有相当完善可靠的措施应对疫情。相信科学!高度重视!



相关阅读:


最新疫情通报77027例 疫情没结束,长队已经排起来了?

原来武汉病毒所一事和这两本书有关

新冠肺炎估计在这里传播不起来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