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最新82526例 高福往前冲,张文宏向后退?


当高福先生在忙着文山会海的时候,

张文宏正奋战在疫情一线;
当高福先生选择沉默是金的时候,

张文宏不停地以他的“碎碎念”,疗治着疫情中无数惶恐的心灵;

高福往前冲,张文宏向后退,国家抗疫双雄的此时选择!

文丨将爷

清明将至,细雨断魂。

这两天,我重读托马斯•林奇的《殡葬人手记》,念及武汉暮冬初春离去的冤魂,每每浊泪两行。

老将的心,是真的老了。很脆弱,很易感。

悲伤,似乎正成为武汉人失去的权利。这,也让我无法任性释放自己情感。

难过,且悲愤。于是,写下很多文字,做抽屉文学。

今天,是周末,要结合最新新闻,谈谈两个重要人物,和大家交交心。

他们是张文宏和高福。

这两天,他们有密集新闻,下面会翔实交待。

他们现在状况,是看待世道人心、人生前途的重要切口。

在时代迅猛的车轮辗压之下,在社会巨大的洪流推动之下,如何筹划人生,需要凝望被推至潮头车头的人物。

张文宏和高福,是这场疫情中两个神级存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神魔共舞,谁与争锋?

此时此刻,高福在向前冲,张文宏在往后退,在他们的身前身后,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老将在《方方日记剧终,她留下的议程设置和权力捕网》一文结尾,引用罗曼·罗兰那句: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世界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今天,希望大家耐心读此文,懂得如何做自己的英雄!

0 1

疫情行将结束,对高福,需要进行脸谱定格、区分正邪。

蛰伏的高福,这两天,跳将出来。请看如下两则新闻:

2020年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专家同西亚北非地区国家举行新冠肺炎疫情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介绍了疫情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中方在疫情防控、临床治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耐心细致回答了外方各类问题。

3月27日,环球时报报道,高福日前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高福明确地点出欧美国家犯下的一个“大错误”——“在我看来,欧美犯下的一个大错误,是人们没有戴口罩”。此外,高福还分享了其他中国抗疫方面的经验。

 

久不露目,此次高福连续出现在重量级平台,参加重要会议,高调接受专访,实属罕见。

一切表明,高福正在从他的至暗时刻,再次走向高光时刻。

高福现在正在干什么?说白了,他是在替国家代言,展示大国抗疫功绩形象!

他终于回到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的位置上,以高级官员身份,释放他的话语权了。

高福或许不能算是摘果子的人。但是,他至少是端着果子盘,走向世界的人。

至此,高福洗白。高福有福,洪福齐天。

往事已然如烟。

疫情在中国全面爆发时,作为中疾控掌门人,高福被指摘“瞒报”,被指控“失责”,忙着发“论文”。甚至,媒体还发布“高福被调查”的乌龙消息。

那段日子,民间甚至称其为“高蝙蝠”,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高福可能福尽了。

最终,高福打了民意的脸!

必须承认,高福聪明理性,他只是站出来说了句“我不能到网上去吵架”。

我还专门针对高福,写过一篇危机公关建议稿,题为“高福院士的沉默螺旋”。

熬得住,出彩;熬不住,出局。现在,高福出彩了!五彩祥云重新笼罩在高福的身上。

很多人一定纳闷,高福到底凭什么?

高福被疯狂吊打,与疫情前期人们的情绪波动和信息封闭有关。

以高福发表SCI等论文多达500余篇为由,来指摘高福学术浮夸,没有形成最终确证;

关于高福“瞒报”和甩锅行为,可能存在重大隐情。华生教授《如果群殴高福是搞错了对象》,就让人觉得高福可能不是在甩锅,而是背锅。

于是,随着时光流逝,高福的形象清白起来,他身上的光亮,甚至让人们很快就忘记他那张被打过的脸:

SARS类似事件不会再出现儿童、年龄比较小的人对新冠病毒不易感。

高福被打的脸,只是他自己的脸!从头至尾,高福是一个没有公开给国家丢面子的人!

民意炮轰之下,他没有把责任推给其他组织部门单位甚至同行!

这个人,能忍,能扛,能守!这是做官的必备素养。

当人们和高福谈学术人格和士人风骨的时候,其实已与高福的权力思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高福一直都明白,在强大的国家力量面前,他是渺小的,他最大价值,是带盐或背锅。

不妨来看,在国际会议上,在学术交流上,他拿出的学术水准和研究高度:

欧美犯下的一个大错误,是人们没有戴口罩!

多么强大的声音,在展示是常识的力量,这是常识的价值。高福先生,训人不戴口罩,真是扬我国威,不负众望呀!

他曾经的沉默螺旋,这时爆发了国际价值。

这样的逻辑,其实深刻说明,高福,为什么能有福。

一个权力代表,有时最可贵的价值,就在懂得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开口。

至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无问对错,只看时机,只看需要。

0 2

比起正在进击的高福,张文宏正在不断选择退隐。

这两天,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给张文宏教授写亲笔信,以及张文宏教授出任上海卫健委副主任兼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的消息,在刷屏。

张教授迅速回应:信真,升官假!

张文宏之前说,喧嚣过去,他要非常安静地离开,让大家在悲喜交集处等我。

疫情依然在,这个世界太需要张文宏。

疫战的主战场挪到美国等地,张文宏的价值也正在向国际社会延伸。

前几天,网红张文宏给在美的留学生、华侨华人上了一趟疫情网课,效果极佳!

感动得崔天凯用亲笔信做出如下评价:

您的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对于大家全面认识问题、做好有效防范、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极其有益、十分及时。

崔大使这封信,在网上刷屏。一位副部级官员,以极其谦逊的姿态,以极具人文的才具,向张教授致谢与致敬。

这封信,完全可能抛开所有的行政色彩来看待,这是两个文化人,两个有着同样人格高度的人,在进行灵魂对望。

爱上张文宏,这是今天价值溃散社会人们能做出的共同选择了。

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于是,人们希望,张文宏能够高升,到上海卫健委任职,到国家卫计委做官,甚至到世卫组织做领导。

在中国,官本位意识是一种普适性的价值观。

老将在前面写过一篇文章,认为张文宏如果真要改行,他的价值最大化,也不是做官,而是“弃医从文”。

原因很简单,张文宏与高福,气质完全不同,本性完全不同。

当高福先生在忙着文山会海的时候,张文宏正奋战在疫情一线;

当高福先生选择沉默是金的时候,张文宏不停地以他的“碎碎念”,疗治着疫情中无数惶恐的心灵;

当说真话已经成为一些权力场稀缺资源的时候,张文宏说出太多真话与人话,冲击着被一些权力疯狂守护的话语土壤!

我从不否定仕途本身也是一种造福于民的正途,但是,在权谋权术之下,守护士人风骨与道统文化,是一种艰难选择。

关键是,有没有能力守得住。

张文宏,如果不能从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就在医道医术之路上一路向前。

即便最后能不能像高福那样当上院士,也不必悲伤失望。

当今时代,还有什么能比站着把官当好、把钱挣了、把学术搞成,是最有尊重和价值的事呢?张文宏,是站着把学术专业做成了,做到极致地步的人。

很多人还在担心张文宏未来能不能走远。我个人认为,他现在,已经在高远处。他的高,别人难以抵达;他的远,他人很难所致。

如果非要让我对张医生有所祈愿,我所有的愿望,就是他能平安健康快乐!

这世界,他已经对得起;身外物,他也无所谓失去。

他说,选择安静的离开。那样,他就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做自己的王。

这样的人生,才值得。

0 3

高福在拼命向前,张文宏在悄然后退。

这两位,都在展示国家抗疫力量。这样的国家抗疫双雄,对我们应该有着极大的启示。也就是说,面对权力心术和士人精神,你将如何选择。

我们的人生,都处于某种世俗力量驱赶下。那些带着滞重心灵的汹涌人潮,也正在把我们往在通向物欲与权力的道路上赶。

这时候,必须要懂得抬头看纯净的天空,低头找自己的心路,去过自己真正“值得过”的生活。

高福人生,注定还会在至暗时刻和高光时分反复轮转,到底会停顿在哪一种休止符,就只能看他福缘多少了。

这人生有许多坎,到最后,也只有真才华、真性情、真人格,才能度过难关。在老将看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

真正的士人精神,即要有家国情怀,也要重名节讲骨气。而张文宏,真的做成了这样的人。

“今若有士,唯君是居”。

人格志一直倡导的价值观,就是以人格提升实现人生提升。

张文宏是用专业提升人格。他的人生价值,不会静止,只会延续。

而且,他的人生,注定也不会像高福,随时会被推倒,需要重建。

我们活着,一路前行,向往高远处。

愿我们一起,都能找到一种通道,最后过上这种——永远不需要推倒重建的人生。

叶青:我把武汉疫情日记分为七种:本地医生日记,外来医生日记,护士日记,病人日记,记者日记,方方日记,我的日记。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强求一致,从不同角度形成新冠疫情的共同记忆。

对于新冠疫情的真实记录,我认为有关部门删帖要慎之又慎,不要想都不想就删帖,帖子中可能有正确的内容,只要没有违反基本原则的事情,就不要删。


官僚主义和病毒一样会杀人


文/叶青

58岁的叶青自2003年起担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他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叶青自称是湖北官场出了名“爱挑刺”的党外人士,上任伊始就提出“公车改革”,作为副厅级干部,带头革了自己的命,出了公车改革的书,补贴取消了,他毫不在意,“知识分子的骨气比补贴更重要”。

1月23日武汉“封城”,叶青开始写武汉抗疫日记,每天一篇发到网上,记录抗疫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变化,分析数据提建议。他认为,如果早封城五天,情况可能会好很多;如果封城和封小区、封超市同时进行,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与建方舱医院同时进行,抗疫局面也会好很多。

看到具体存在的问题,叶青一刻也不耽搁,疫情期间,他以省政协委员身份提交了25份提案,包括建议征用学校宾馆作为新型肺炎治疗中心、公务员不戴N95口罩、招聘志愿者补充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等等。他说:“都是救命的事,不能过夜。”

叶青认为,两个月的抗疫,武汉人民逐渐认清病毒的真面目,也认清了官僚主义的真面目,官僚主义和新冠病毒一样会杀死人。“武汉抗疫,老百姓把官僚主义一步步逼到死角,对全国党政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今武汉疫情基本稳定,作为经济学者出身的官员,叶青呼吁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他认为,如果迟迟不复工,人们被迫呆在家里坐吃山空,从长远来看,造成的破坏可能比新冠病毒还要大。

如果早期封城和封小区、封超市一起进行,情况会好很多

财新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听说新冠肺炎的?

叶青:2019年12月31日,网上流传的那份武汉市卫健委发现不明肺炎的内部通知,我知道了这个事情,但早期官方专家释放的信息是“可防可控,人不传人”,我并没有把这件事想得很严重。到年底了,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正是我最忙的时候,参加了很多场会议,1月19日我还在参加会议,没有戴口罩。在“不会人传人”的判断下,武汉忙着准备迎接春节,日子过得很安逸,有网友提醒武汉人:你们武汉已经是疫区了。武汉人很潇洒地说:没有那么严重,专家说了不会“人传人”。我们就是被专家误导了,麻痹大意了。

财新记者:作为湖北省政协常委,1月11日-1月15日你参加了湖北省“两会”,会上有讨论到新冠病毒吗?

叶青:政协正式的会议没有讨论新冠病毒,会议有事先确定的主题,当时觉得这个事不值得一提。但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1月15日省政协闭幕式,坐在我前排的一位港商政协委员戴了N95的口罩,其实香港在1月4日就有预警了。我觉得他应该是会场上唯一戴口罩的委员,他可能有点不好意思,当摄像头扫到他时,他就把口罩摘下,摄像头扫过去了,他又把口罩戴起来。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我们周围的人还笑,觉得他有点大惊小怪。现在看来他是有先见之明的。

财新记者你是什么时候觉得新冠肺炎疫情变得严重的?

叶青:我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1月20日晚上,在电视上看到钟南山院士说肯定会人传人,说武汉已经有14名医护人员感染了。他还叮嘱:如无必要,近期不要去武汉。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事情严重了,但还没有特别恐慌,因为我身边人还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1月21日中午在外面走路时我戴了口罩,但在办公室没有戴口罩。那个时候仍然觉得戴口罩有点怪怪的。一直到1月22日晚上武汉市政府发布通告,决定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接下来那几天,网络上有很多武汉医院里人挤人的视频,医护人员失控哭喊的视频,武汉人开始觉得恐怖了。

财新记者1月23日武汉封城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叶青:1月23日早上起床,武汉人知道了上午十点交通封城的消息。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封城”的记录,即使是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城也没有全部封闭。有网友说 ,武汉的上一次“封城”是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的时候。在武汉的街头,可以明显感觉到恐慌的情绪。1月23日上午十点,武汉的火车站、飞机场封了,但是高速路口还没有完全封闭,很多人想赶着时间窗口逃离武汉,地图上显示,高速公路的出口都是红色的。到了1月23日下午3点多,湖北高速公路所有出入口都封闭,离汉的通道都关闭了。

我原来计划是除夕那天离开武汉到咸宁过年,但是武汉封城,政府通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离开武汉,我就留下来了。我没有特别恐慌,既然留下来,就静观其变,我开始写武汉疫情日记,记录武汉疫情发生的重大节点性事件,指出武汉抗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天坚持写一篇,一天没有落下过。

财新记者你觉得武汉抗疫早期存在什么问题?

叶青:1月20日之前的问题,需要深入调查,我暂且不说了。我觉得封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封得太晚了,如果早封五天,会少死很多人,情况会好很多。

封城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封城与封小区、封超市没有同步进行。封小区真正到2月17日才很严格地进行封控。在此之前,大量的人员流动,导致交叉感染。

武汉密闭的超市也是一个集中感染的场所。老百姓没有“封城”生活的经验,又恰好是过年,一窝蜂地挤到超市去囤积生活用品。武汉的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第一批感染的是在年(春节)前,第二批感染的是挤医院,第三批感染的是挤超市,第四批感染的是团购。我给超市先后提过八个建议,去一次超市就提一次建议。

1月27日我到社区附近的中百超市,超市里的情况很不好,乌央乌央都是人,大家挨得太近了,根本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回到家后,我立即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写了一份提案《关于加强超市管理的五个建议》,建议推广网上菜场、尽量打包销售、减少排队称重时间等五条建议。

“早发现,早隔离,早收治”,被我们用30天、2000多条鲜活的生命加以验证。如果武汉在封城的同时做到封小区、封超市,在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同时建方舱医院,情况会好很多。

财新记者听说你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写了很多提案。

叶青:前期很多事情忙乱无序,我看着着急呀,不停写提案:看到医务人员躺在医院地板上休息,我就提《在捐赠物品中增加折叠床的建议》;看到疑似感染的人和感染者没有隔离,我就提《建议征用学校宾馆作为新型肺炎治疗中心》;看到红十字会工作效率低、仓库积压大量救援物资,我就提《建议招聘志愿者充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看到一些在外地的武汉人遭受排挤,我就提《把在外的武汉人照顾好也是帮助武汉》;看到一线医务人员N95口罩紧缺,我就提《关于公务员不戴N95口罩的建议》。截止到3月19日,我一共提交了25份提案。有的是特别紧迫,我看到问题就立即写提案交到政协平台上,都是救命的事,不能过夜。有的是宏观层面的,比如《要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健康保障三方面下大力气》、《卫健委主任要进行半年以上的培训》等,这是这次疫情我们要吸收的经验教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民进中央的同志发来短信,告诉我部分建议被采纳。

财新记者在你看来,什么时候是抗击新冠疫情转折点?

叶青:我认为武汉从封城开始,抗疫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月8日之前是害怕,2月8日之后是希望。这个节点是2月8日曾经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的陈一新到武汉督战,担任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对武汉的情况非常了解,他是一个有想法的实干派,他到武汉后总体布局,抗疫“打法”系统而清晰,发出“应收尽收”的总攻口号,整个抗疫的形势大为改观,稳住人心了。2月13日,新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到位,执行力大为加强,封控社区,拉网式排查,做到四类人排查清零,到2月20日,终于实现了“四类人”排查清零、“应收尽收”“床等人”的局面,武汉抗疫局势就基本上稳住了。

武汉抗疫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援。国家调集了4万多名医护人员支援,全国人民把医疗防护物资、蔬菜等生活物资捐给武汉,应该说武汉后半场的抗疫体现了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体现了全国人民一条心的团结精神,支撑武汉尽早从疫情中走出来。对比国外抗疫,就能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强大动员能力的优势。武汉保卫战注定会载入中国的历史与武汉的历史。

官僚主义和新冠病毒一样能杀人


财新记者经过这次新冠抗疫,你认为政府在哪些方面有了改进?

叶青:在第五十天的武汉日记里,我写了:新冠肺炎与官僚主义一起反,才是正确选择。官僚主义在平时或许可以忍一忍,但是在疫情面前,官僚主义就是害人性命,忍无可忍。官僚主义非常顽固,但在武汉被撕开了一条口子,人民充分看清了官僚主义也是病毒,官僚主义和新冠病毒一样会杀死人。这次抗疫,老百姓把官僚主义一步步逼到死角,对党政干部也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再也没有人敢为官僚主义辩护。

在早期,出现问题,各个部门还会振振有词辩解。训诫“八人”,公安部门有解释;监狱走人事件,监狱管理部门辩解“刑满释放,依法送走”。但是老百姓不满意,激起舆情。新的领导上台后,出了问题就查,立即道歉,立即更正,绝不手软。比如青山区垃圾车运肉事件,下午五点群众举报,晚上处理干部,半夜宣布查处分管副区长,处理迅速,对官僚主义绝不姑息,这给党政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比上党校更有效。

经过两个月抗疫,武汉人民认清病毒的真面目,也认清了官僚主义的真面目,市民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恨之入骨,用“假的,都是假的”怒吼声反击官僚主义,再也没有人敢为官僚主义开脱,这对全国的党政干部都是一个警醒。我相信这场战役,改变的不仅仅是武汉市民,还有党政干部。如果从2019年12月底,一开始就有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和行动,就不应该查了不该查的人,该查的人又没有查。

这一次抗击新冠疫情,80后、90后的孩子充当了主力军,这些年轻人冲在第一线,他们的表现非常了不起。以前有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堪当重任,这是值得欣慰的。

我和一些政协委员呼吁应该建一座2020武汉抗疫主题纪念公园,世世代代记住新冠疫情的教训,记住千千万万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教训也是财富。我建议纪念公园的第一座塑像应当是李文亮医生,他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但又非常伟大,敢于讲真话,我们应该世代记住李文亮医生“敢于直言”的精神。

财新记者你认为还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叶青:从宏观层面来看,我认为要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健康保障三方面下大力气。最近20年,几乎每遇到一次大灾难,我们才会有新的认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健康保障,成为最近20年治国理政的主要脉络。2003年“非典”爆发以前,我们强调经济增长,导致“GDP至上”,破坏了生态,以及“非典”公共卫生事件等一系列问题。从此我们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后来又把生态保护列入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武汉,这场大疫体现了武汉乃至于全国对健康保障能力的不足。因此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应该有三大重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健康保障,千万不能再发生17年前“非典”一过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具体操作层面,在省市级要专门安排一个副省长或副市长管卫生健康。我们有专门管金融的副省(市)长,但没有专门管公共卫生的副省(市)长,现在管科教文卫的副省(市)长,卫生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卫生健康一定要专门安排一个懂专业的行政副职来管,这个健康副省(市)长应当第一学历是正规医学院本科毕业,有在医疗机构工作过的经历,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一票否决权”,直接听令于中央最高医疗机构。各级卫健委主任也必须由专业人士担任,让懂卫生健康的人管卫生健康。正如任正非说的,“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否则还会重演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的悲剧。

财新记者作为一名现职官员,你的武汉日记写得很犀利,有受到压力吗?

叶青:我在湖北官场的名声就是“爱挑刺”的党外人士,我是民主促进会成员,2003年5月,以民主党派身份进入政府,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这个官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既然有这个机会,我就要提建议。上任伊始,我就提出“公车改革”,作为副厅级干部,带头革了自己的命,解雇了我的司机,出了公车改革的书,补贴取消了,知识分子的骨气比补贴更重要。从此,省领导就知道我是个“爱挑刺”的党外人士。有人说,你的仕途基本就冷冻了,我说这样正好,我可以“一心一意提建议,专心致志谋发展”。17年,我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的位置上没挪窝,但我可以说是提建议最多的副厅级官员。

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正好遇到武汉封城我被“关”在家里,我就写武汉抗疫日记,与疫情相关的好的消息,坏的消息,我都记录下来,有意见就直接提。早期我在日记里写如果武汉早封城五天,会少死很多人。我们单位一个负责人看到了不高兴,就打电话跟我说:你不要写这个,很多情况我们不知道,你写了影响不好。我没有理他。然后我们局长又给我打电话,说按照省里统一口径要求,不要随便写东西。我就直接回他,这个时候我不仅是省统计局副局长,还是党外人士。我百分之八十和你们一样是政府官员,但我要保留百分之二十的个人自由,你们不愿意说的话,由我这个民主党派来说。我当官的目的就是为民说话,如果你觉得我丢了单位脸,那我宁愿不当官,也要把这个日记继续写下去,这是一份历史的记录,是给历史的交代。

人的一生中能遇到这么重大的事,对人的思考很有帮助,想到每一个死去的人,我就决定将来要胆子更大一些,讲更多真话实话。

财新记者你如何看待方方日记,你的日记和方方日记有何不同?

叶青:我把武汉疫情日记分为七种:本地医生日记,外来医生日记,护士日记,病人日记,记者日记,方方日记,我的日记。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强求一致,从不同角度形成新冠疫情的共同记忆。

方方日记最受关注,支持者认为,她反映了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声音,反对者认为,日记太悲观了。我认为只要是真实的,就没有问题。我的日记是从财经角度记录、分析武汉疫情,收集数据做分析、提建议是我擅长。

对于新冠疫情的真实记录,我认为有关部门删帖要慎之又慎,不要想都不想就删帖,帖子中可能有正确的内容,只要没有违反基本原则的事情,就不要删。

复工复产迫在眉睫

财新记者3月19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人和新增疑似病人都清零,你认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应该如何调整?

叶青:我是搞经济出身的,因为疫情,整个湖北经济停摆两个月,我也很焦虑。如今抗疫形势已经基本稳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复工复产迫在眉睫。据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3月17日,全省已有7629家规模以上(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复工率达49.3%。随着武汉疫情总体得到控制,人们被迫在家里呆了两个月,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如果迟迟不复工,坐吃山空,从长远来看,造成的破坏可能比新冠病毒还大。

财新记者企业复产复工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叶青: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工人,大量工人来不了。3月19日有六名四川籍工人到黄冈红安县一家家具厂复工,这是疫情爆发后第一批从省外来的务工人员,这是一个好迹象。另外湖北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出省务工600万左右,3月19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到荆州考察,专门到高铁站为近600名湖北籍工人到珠三角务工送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业升一同到场欢迎赴粤返岗工人。目前,除武汉市外,全省16个市州已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组织输送赴省外务工人员约12万人。我们注意到,个别地方歧视湖北籍劳务人员,设置关卡障碍,这种行为应该制止。

第二个问题是缺原材料。交通运输阻断,原材料如何运进来是个难题,需要恢复交通。目前除了离汉通道和离鄂通道设置关卡,武汉市内的关卡和除武汉以外的省内卡关已经撤掉,原材料在湖北省内恢复运输,随着抗疫形势好转将全面恢复交通。

第三个问题是差资金。湖北省发改委联合两家银行设立融资总额2000亿元的专项资金,加大力度扶持汽车、磷肥、电子、光纤通信等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对于中小微企业,可以在网上申请融资贷款,多家银行提供后台支持。

第四个问题是销售困难。各地采取多样化措施鼓励消费,江苏发消费券,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鼓励就业,就业拿工资能带动消费。有的市民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哪来的消费能力。

财新记者由于经济停摆,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政府将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

叶青:有个调查表明,中小微企业资金流能支撑2.176个月,超过这个时间,资金链就断了。湖北经济停摆两个月,大量中小微企业快撑不下去了。为了帮助它们恢复活力,湖北省政府出台了30条政策,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降低企业成本。包括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免收3个月租金,再减半征收6个月房租;对于承租私人房屋的,协商解决适当减免。还有降低用电用气用水成本,6月30日前,中小微企业工业用水、用气价格按基准价下调10%;对中小微企业以及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气、用水等,实行“欠费不停供”政策,企业于疫情结束之后3个月内补缴缓缴的各项费用免收滞纳金。

第二,金融信贷纾困。各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确保企业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各类企业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继续开展小微企业“百万千亿金惠工程”“首贷专项行动”和“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力争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定向发放低息贷款支持个体工商户;加强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服务疫情防控的相关企业免收担保费、再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再担保费减半征收。

第三,降费降税。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免征全省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增值税;纳税人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延期缴纳,最长不超过3个月;因疫情影响遭受重大损失,纳税人缴纳2020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第四,降低用工成本。自2020年2月至6月,免征全省各类参保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已缴纳的按程序退抵,按规定执行减半征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政策;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不超过6个月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自3月1日起,中小微企业可连续6个月按3%的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6月30日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间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个人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相信在政府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下,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

财新记者你估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

叶青:经济学家估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损失会在5万亿-10万亿元。最大的损失是旅游,本来春节期间是旅游旺季,但人不能出来,旅游景点损失在1万亿元左右,餐饮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损失在7000亿-8000亿元左右。最近的一项统计数据,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5%,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关在家里,消费下降是正常的。

但是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很大,随着各行业逐渐复工复产,预估中国经济在5月会逐渐恢复正常。

我们可以比照17年前的SARS,SARS影响最大的是第二季度,当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第二季度跌到9%,第三季度恢复到10%。我们有信心,新冠疫情主要影响的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就会上去。

而且中国经济还面临一个优势,中国率先走出新冠疫情,世界其他国家还在与新冠疫情做斗争,各国对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防护物资的需求很大,中国生产医疗防护物资的产业产能已经大大激发出来,一天可以生产口罩1亿只,可以给世界供给医疗防护物资。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中国的健康产业会有较大发展。

相关阅读:


最新82447例  战“疫”女医生隔空约男神吃饭约合影(视频)

留英学生回国隔离网上发文不满酒店,网友气炸!

4例感染病例源头成谜,是人狡猾还是病毒狡猾?

武汉媒体札记 3月28日|建议给在鄂人员每人发一万块

武汉媒体札记(3月27日)|跨不过去的九江大桥背后,人心狠过病毒

武汉媒体札记(3月26日)| 新冠肺炎真不啻一场全人类的战争

武汉媒体札记(3月25日)|钟南山:本人爱憎分明 我不同意!

首次披露武汉封城细节

武汉日记汇总(1.25~3.25)共60篇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