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新冠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趋势,中国对外面临挑战

北欧国家目前被西方视为防疫模范,这些国家的女领导人受到追捧

  

如果把全球化比作全人类共同缔造通天的巴别塔,那么这次的疫情,可以说是巴别塔建造过程中遭受的最大一次阻挠,而各国在抗议过程中的严重不团结,甚至是互相指责、互相拆台的行为,正如人类在建造巴别塔时出现的沟通困难、鸡同鸭讲,最终可能会让建塔的努力功亏一篑。


全球共抗疫情的局面已持续一个月,各国在这一个月的大考中表现迥异,一些老牌强国如美国、英国、日本,在这次大考中表现欠佳,让世人大跌眼镜,但与此同时,一些平时少有存在感的小国,却急匆匆地开始宣布抗疫成功了。

这些国家包括丹麦、挪威、捷克、新西兰,以及面积并不小的澳洲。可能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稀少,便于管理,在确诊数量飙涨了一阵后出现了回落,当然,这些国家本身经济发达,有一定规模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基础,在此次抗疫中得以彰显。总之,这些国家纷纷宣布到达了疫情拐点,并开始对外宣传他们的成功经验。

越来越多的国家战胜疫情,当然是人类社会的幸事,但值得推敲的是,上述这些国家中,不乏一些长期被浓厚政治色彩政府所把持者,其中的部分政客同中国关系不睦。而此时,台湾正在国际社会刷存在感,试图把自己和部分西方小国捆绑在一起,打造“抗疫反中俱乐部”,所以,不排除台湾对这些国家进行碰瓷活动,甚至互相利用,对中国构成压力。

美国目前被疫情搞得焦头烂额,连驰骋西太平洋、向中国耀武扬威的几艘航母都被病毒中招,一时半会只能和中国打口水战。但美国有意利用这些小盟国,与台湾一起挑战中国的底线,让中国面前多出了一堆美国的小型分身,还是对中国构成了不小挑战。中国如何应对这些在疫情中第一批腾出手来、朝中国发难的西方小国,考验着中国智慧。 和上述“抗疫成功”的少数国家相对的是,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疫情依然十分严峻,甚至很多国家刚刚开始大爆发,而其中不乏和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国家。

  

这些国家中,俄罗斯和非洲的部分国家疫情严峻,甚至持续向中国输出病例,对中国防疫形势构成冲击。而当中国政府不得不对这些输入病例进行严管时,一些别有用心者却藉此造谣,污蔑中国歧视外国人,挑拨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此外,台湾和香港的反中势力也加班加点地开工,把中国国内一些公众号的劣质新闻和部分网民的过激言论翻译成外文,在国外的社交媒体发布,挑唆外国网民与中国网民隔空对骂。特别是针对一些本来同中国有着良好的官方关系的国家,例如泰国和哈萨克斯坦。现在这些国家的政府迫于本国内“键盘侠”的压力,可能会重新审视原有的外交政策。

通过这些事例,中国需要认清现实,尽管上述国家的政府多数对华友好,但这些国家里不乏配合西方反中者,各国的政治格局都不是铁板一块,加之第三方势力的挑唆,导致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都会出现波折。当前防疫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需要做好该做的事,不能因为投鼠忌器而影响防疫大局。中国自己做得好,才能有余力帮助这些国家抗疫。

总之,随着世界各国疫情走势的分化,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国际反中势力互相串联的迹象非常明显。鉴于此,中国需要有超前预期,要明白这些对手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提早应对,不打被动仗,例如,当广州发生部分非洲人抗拒检查的事件后,中国驻非各国的使领馆就应该及时掌握信息,以应对非洲一些政客的发难。


中国还需要分清敌友,世界各国当中都存在对华友好人士,相应地也都存在仇视中国者,对于朋友必须支持,而对于敌视中国的人,需要还击。中国也要做到不卑不亢,一方面对于外国某些势力对中国的横加指责、造谣污蔑,必须以直报怨,另一方面,中国亦不能骄傲自大,把自己吹捧成“救世主”,将中国的抗疫模式视为不二法门,逼迫别国“抄作业”,各国国情不同,外国不可能完全照搬中国模式,而中国也没有权力要求别国学习,其他国家该怎么做,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领悟。

中国可以对别国进行适当的援助,但必须力所能及,而且不能让他国产生“中国在赎罪”、理所当然的心理。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是疫情的受害者,而不是责任人,那么谁才是导致疫情全球爆发的罪魁祸首?恐怕那些因为反中而反智的人士最心知肚明。

 

新冠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趋势


全球各地的产业界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后,纷纷开始勾划未来的产业链配置,其中有部份涉及各国的国家安全政策,部份则是出于纯经济因素。不论如何,将全部或部份产能迁出中国大陆,避免因过度集中形成大规模中断的风险,已成为全球产业界的共识,未来中国大陆势必面对一波产业撤出的风潮。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链显得脆弱不堪。但这场疫情对于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实际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但已有许多观点认为,疫情过后跨国企业可能会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把部分产能迁出中国大陆。


以汽车产业为例,武汉封城两周后,现代汽车在韩国的工厂停工。原因主要是青岛的零件供应商在春节后复工人数不到15%,使得韩国车厂被迫停产。

专家称,虽然有分散风险的需要,但在大陆建立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建构了几十年,调整起来「既痛苦又耗时」,不是几年内就能办到。

报导指出,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产业链风险罕见地出现「无法分散」困境,这是全球化过程中尚未遇到过的。过去大陆成为世界工厂并不是人为设计,而是几十年来产业链成长的结果。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吴靖表示,相比于工业化早期,如今全球产品供应链日趋复杂化、网路化,似乎反而导致对风险的抵抗能力降低。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张洪涛教授认为,疫情爆发后,成本不再是企业唯一的考量,产能集中在大陆的风险逐步展露。把所有鸡蛋放入一个区域或国家篮子时,它被打翻是早晚的事。因此跨国企业因此必须在成本和风险之间寻找平衡,至少会将重新组织产业链来构建多元化的供应来源。

报导说,以前发达国家担心的是大陆工厂关闭,但到了三月份,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封锁抗疫,他们的工厂也都关闭。这已经不是成本和风险平衡问题,因为事态超出对供应链的传统理解,这是从没见过的的供应链风险挑战。

除了产业链,这次疫情还造成欧美国家造成医疗物资紧缺,而全球产能又过度倚赖大陆,加上长期与大陆缺乏政治互信,欧美国家转而透过立法来终止对大陆的原料药与医疗物资的依赖。未来将有大量的相关产业转回本国或是相对较能信赖的国家。

报导认为,不论各国情况如何,某种程度上与大陆的脱钩或减弱联结将会发生,而中国大陆的老龄化将会加速这一过程。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认为,疫后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会是一个趋势,或许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并最终会成为定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立足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每个国家的产业链都无法独善其身,必须嵌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中。但这次疫情之后,各国的不信任度将增加。相信各个国家会对产业链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会是一个趋势。在全球产业链被简化的趋势下,会出现逆全球化的阴影。或许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并最终会成为定局,但逆全球化会给各国巨大的伤害,对全球经济也是巨大的灾难。

在短期内,全球产业链很难找到替代中国的经济体或者解决办法,全球产业链无法、不会与中国脱钩。同时,我们也必须反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上升,中国制造正在国际上失去原有的竞争力,出现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

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会引起国家竞争力的下降,这必须引起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反省。


相关阅读:


新冠病毒会令全球化倒退吗?

全球股市“关灯吃面”

我们太需要了解世界了,切不可自嗨。

一个台湾教授对贸易战及全球化的看法,可以参考

最新84201例,哈尔滨现“超级毒王”,广州列为新的“疫区”

最新84180例,张文宏的”不许吃粥“论引发争议(全程视频)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