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最新84324例,1号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这个时代

4月24日,比尔·盖茨在个人博客盖茨笔记(Gates Note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1号现代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文章,分享了自己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系统思考。

比尔·盖茨把此次疫情称为“Pandemic 1”,意即现代社会第一场真正意义的大流行病。他说,“这就像一场世界大战,但不同的是,我们都在同一条战线上。全人类可以通力合作,了解这种疾病并开发工具与之斗争。我认为全球创新是减轻伤害的关键。这包括在检测、治疗、疫苗和政策上的创新,以遏制病毒的传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经济和福祉的损害。”

盖茨在文章中全面介绍了目前全球在治疗方法、疫苗、检测、接触者追踪和复工复产政策等五个领域的各种可能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最新进展,以及基金会、政府和私营部门为推动这些进展所作的努力。此外,他还回答了若干公众关心的有关新冠疫情的问题,包括疫情的演变模式、各个国家的不同应对方式、关于病毒的未知疑问等等。而对于复工复学,他认为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允许那些对经济或人民福利有较大好处且感染风险较小的活动。”

盖茨认为,新冠肺炎作为第一个现代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经历过这个‘1号现代大流行病’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它。人们在当下正在经历的痛苦,和那些在今后几年里仍将持续感受到的痛苦,怎么描述都不为过”。而这种疾病对贫困社区和少数族裔的伤害尤其大,经济停摆对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的工薪阶层造成的影响也是最严重的,“决策者需要确保随着国家的重新开放,经济复苏不会加剧不平等现象的恶化”。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指数级增长和下降

我们使用基本传染数R0来计算有多少新的感染是由先前的感染引起的。R0很难测量,但我们知道,当病例数下降时它小于1.0,当病例数上升时它大于1.0。R0的微小差异也会导致非常大的变化。

如果每次感染从引发2个病例减少到引发0.7例,那么40天后,感染的病例数将是原来的1/6,而不是32倍,也就是说减少了192倍的病例数。换一种方式思考:假设一个社区最开始有100个感染病例,40天后,在R0较低的情况下会有17个感染病例,而R0较高的情况下会有3200个感染病例。专家们正在辩论,在解禁前到底需要在多长时间内保持R0在很低水平才能拉低病例数。

随着夏天的到来,做到行为改变的一些地区将经历指数级下降。但是,当人们的行为恢复正常时,一些地方会出现疫情反弹,而一些则将回到之前的指数级增长。未来的局面将比现在更加复杂并且差异化更大。

我们反应过度了吗?

大多数人会选择不去上班、不去餐馆、不去旅游,以避免自身感染或传染家中的老年人。政府的要求确保了有足够多的人改变了行为,以确保基本传染数小于1.0,这样将来才有机会恢复一些活动。

这种疾病是季节性的还是气候性的?

几乎所有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在内)都是季节性的。这意味着夏季感染病例会减少,而这可能会在秋季到来时使我们放松警惕。但这种季节性有个程度问题。因为我们看到新冠病毒正在澳大利亚和南半球的其他地方传播,而那里的季节与我们的相反,所以我们知道这种病毒不像流感那么具有季节性。

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携带了足以感染他人的病毒?

那些康复后还带有残留病毒的人,他们的传染性有多强?计算机模型显示,如果有很多人无症状却具备传染性,一旦解禁就很可能让疫情卷土重来。关于有多少感染来自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有很多分歧,但我们知道很多人感染病毒后没有症状,而其中一些人最终传播了病毒。

为什么年轻人感染后重症的风险比较低?

了解这种动态将有助于我们评估开学的风险。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即使年轻人不经常发病,他们仍可能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

出现什么症状表明你应该接受检测?

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把对大众的体温检测作为初步筛查的工具。如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多的潜在病例,我们可以在机场和大型集会上广泛使用它。我们需要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检测,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检测每个人。

从事哪些活动导致感染的风险最大?

人们会问我避免点外卖、碰触门把手或使用公共厕所是否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我也希望我有答案。 人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聚集进行判断,例如上课或参加教堂聚会,是否需要保持距离。在卫生条件不好的地方,病毒也会通过被感染者的粪便传播。

谁最容易感染这种疾病?

我们知道,老年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要大得多。而针对性别、种族和并发症的影响的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

用创新战胜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雷达、鱼雷和破译密码在内的大量创新使战争得以更快地结束。 大流行病也将如此。我将创新分为五个领域:治疗方法、疫苗、检测、接触者追踪和复工复产政策。如果在这些领域不能取得特定进展,我们将无法恢复正常或阻止病毒传播。下面,我将就每个领域做详细介绍。

治疗方法

每周你都会了解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进行测试,但绝大多数都会失败。

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率达到95%的疗法,这样人们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参与大型公开活动。尽管某种联合疗法可能达到95%以上的有效性,但这仅仅是种可能性,我们无法指望它。如果我们最好的治疗方法也不能将死亡降低95%的话,我们仍需要疫苗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有一种不符合常规药物定义的潜在疗法是从新冠肺炎康复者身上采集血液,确保它没有冠状病毒和其他感染,然后将血浆提供给其他病人。这个领域的领先公司正在共同努力制定一个标准化方案,以检验血浆疗法是否有效。他们必须检测每个病人的血液来确认抗体的强度。这种方法的一个变体是将血浆浓缩成一种称为超免疫球蛋白的化合物,可以比未经处理的血浆更容易也更快地提供给病人。

另一种可能的疗法是发现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这些抗体对新冠病毒是最为有效的。一旦我们找到这些抗体,就可以制造它们并用于治疗或作为预防疾病的方法(通常被称为“被动免疫”)。这种抗体疗法也很有可能起作用,虽然还不确定我们能够生产多少剂量,这取决于每一剂需要多少抗体。到2021年,我们可能能够生产出10万甚至数百万制剂。最好的情况下生产制剂的准备时间在7个月左右。我们资助的伙伴正在比较不同的抗体,以确保那些最好的能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被优先生产。

有一类药物被称作“抗病毒药物”,可以阻止病毒的作用或繁殖。制药行业已经制造出神奇的抗病毒药物来帮助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尽管建立一个有效的三联药物疗法的庞大数据库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另一类药物的工作原理是改变人体对病毒的反应方式。羟氯喹就属于这类药物。盖茨基金会正在资助一项试验,将在5月底之前证明它是否对新冠病毒有效。目前来看,它的疗效不大。另一种改变人类对病毒反应的药物被称为免疫系统调节剂,这些药物对严重的晚期重症最有疗效,该领域的所有公司都正在倾其所能进行试验。

疫苗

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奇迹般的治疗方法。要想让世界恢复到新冠肺炎出现之前的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高效的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

遗憾的是,一种新疾病的疫苗开发通常需要5年以上。这个流程可以被细分为:a)制造候选疫苗;b)动物试验;c) 对小规模人群进行安全试验(1期临床试验);d) 对中等规模人群进行安全和有效性试验(2期临床试验); e)对大规模人群的安全和有效性试验(3期临床试验);f)在每个国家进行疫苗注册时同步进行最终监管审批和生产制造准备。

现在,有三家公司正在采用这种疫苗开发手段。第一个开始人体试验的疫苗是来自Moderna的RNA疫苗,该疫苗于3月份开始了1期临床安全性评估。

RNA疫苗与传统疫苗有显著差异。例如,流感疫苗中含有少量流感病毒,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学会攻击这些病毒,这就是人体获得免疫的方法。RNA疫苗并非注射病毒片段,而是给身体提供产生大量病毒片段副本所需的遗传密码。当免疫系统看到这些病毒片段,它会学习如何攻击它们。RNA疫苗本质上就是把人体变成自己的疫苗生产部门。

现在还有至少5种项目看起来很有希望,它们使用其他方法来“教会”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病毒感染。

疫苗试验的一大挑战是,试验所需的时间取决于找到高感染率的试验地点。而在设置试验站点并寻求监管机构批准的过程中,该地的感染率可能已经下降,而试验需要大量的人参与。举例来说,假设预期的感染率是每年1%,那你要开展的试验就预期有50人在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被感染。那么,为了在6个月内得到结果,这个试验就需要10,000人参与。

我们的目标是选择一到两种最好的疫苗,并为全世界人口进行疫苗接种——如果是单剂疫苗,那么就需要70亿剂;如果是两剂疫苗,则为140亿剂。全世界都将争相获得这些疫苗,因此生产疫苗的规模将是前所未有的,很可能需要多家公司参与。

我常被问及大规模疫苗接种何时可以开始。和美国权威的公共卫生官员们的估计一样,我认为可能需要18个月,尽管也可能短至9个月或长至近2年。关键在于3期试验的时长,这将充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当首批疫苗被产出时,将会出现一个问题:谁应该优先接种疫苗。理想情况下,全球应该就此达成共识。但鉴于存在太多相互竞争的利益关系,这种共识不太可能发生。那些提供资金的政府、进行临床试验的国家,以及疫情最严重的地方,都会提出他们应该得到优先接种的理由。

检测

迄今为止,对新冠病毒的所有检测都包括鼻拭子采样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仪(PCR仪)对样本进行处理分析。盖茨基金会投资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让患者自己在鼻腔前端采样,与医生将拭子一直深入咽喉采样一样准确。我们资助的伙伴也正在努力研发低价且能大规模生产的拭子,这种新型拭子会和那些供货不足的拭子一样好用。这种自查工具更加快捷,也避免了医护人员每次检测前都需要更换防护装备,监管机构应该批准在家自测,不用都去医疗中心。PCR检测非常灵敏——它通常会在患者出现症状或感染其他人之前就显示你已经感染了病毒。

此外,检测结果应该在24小时内出来,这样就可以尽快知道你是否要继续隔离自己和那些与你住在一起的人。

另一种正在开发的检测方法叫做快速诊断检测(Rapid Diagnostic Test, RDT)。这种检测就像家用验孕棒一样。你可以用PCR检测的方法进行鼻拭子采样,但不用送到检测中心,只要把样本放入容器中,再把液体倒在试纸上。如果检测到病毒,试纸就会变色。这种快速检测可能在几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尽管可能不如PCR检测一般灵敏,但对于那些已经出现症状的人来说,这种检测方法还是相当准确的。你仍然需要向当地政府报告检测结果,因为他们仍需要借此了解疾病发展趋势。

许多人也在谈论血清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是利用血液样本来检测人体是否含有对抗病毒的抗体。如果含有抗体,这就意味着你已经暴露于病毒了。然而,这种检测方法只能在疾病后期才能检测出阳性,所以无法帮助人们决定是否要自主隔离。此外,到目前为止所有检测方法都存在有假阳性的问题。除非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水平的抗体才是具有保护性的,并且研发出一个几乎没有假阳性的检测方法,否则基于现有的血清检测就告诉人们不要担心感染是错误的。与此同时,血清检测将被用来了解谁可以献血及疾病动态。

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应该接受检测,一种是有症状的人,另一种是任何与检测呈阳性病例有过接触的人。理想情况是,上述的两类人员都可以在家检测,而无需前往医疗中心。你仍然可以在医疗中心进行检测,但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大多数人在家里完成检测。要实现这一点,政府必须建立一个网站,供人们访问并提交包括症状在内的相关情况。你会就此得到一个优先级排序,最后应确保所有检测中心可以根据优先级提供快速的检测结果。根据由症状预测感染的准确程度、检测出阳性的人数,以及一个人通常有多少接触者,你可以计算出处理这些病例所需要的资源。目前,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将使用其所有的检测能力来应对新冠病例。

企业将倾向于为员工或客户购买检测设备。酒店或游轮运营商也希望能够检测每个客人,即使他们没有症状。他们希望获得PCR仪或快速诊断检测工具以尽快获得检测结果,而这些公司出价很高——远高于公共卫生系统——因此政府必须确定何时才有足够的检测能力可以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一种假设是,需要接受检测的人都会把自己和家人隔离起来。有些政府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管,而有些政府则简单地设想人们会自发遵循隔离建议。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不能在家隔离,政府是否能够提供隔离的场所。当家里有老人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接触者追踪

我在检测部分提到,为测试结果呈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提供检测是工作重点之一。如果你能够迅速拿到这些人的名单,确保他们可以优先进行PCR检测 (这些检测足够灵敏可以甄别出近期感染患者),那么在传染其他人之前,这些人就能够进行自我隔离。这是阻断病毒传播的理想方式。

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要求患者通过手机GPS信息或消费记录,来提供他们过去14天行踪信息。而在另外一些国家,你可以通过下载一些应用程序来帮助你回忆之前去过的地方。如果你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你可以自主查看相关历史记录,或选择分享给前来询问你过去接触史的人。

很多诸如让手机探测周围手机的数字解决方案正在被提出来(这将涉及到使用蓝牙,以及发送一个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来验证两部手机是否离得很近)。这个方法是如果有人检测结果呈阳性,那他的手机可以给其他手机发送信息,让这些手机的持有者也进行检测。如果大多数人都自愿安装这样的应用程序,这或许能够有些帮助。一个不足之处在于,你不一定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他人——你可能会将病毒留在物体表面,而这一方法会遗漏这种传播方式。

我认为很多国家将采取德国的方式,他们会询问每一个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并使用数据库来确保对所有接触者都进行追踪。通过研究感染的模式,来了解哪里风险最高,哪些政策可能需要改变。

在德国,如果有人检测结果确认为阳性,医生必须依法通知当地卫生部门。医生必须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手机号码等,以便卫生部门能够联系到此人,并确保他们进行自我隔离。

随后,当地卫生部门开始进行接触者追踪。他们会与感染者沟通,找出他们过去几周的接触者,联系这些人并让他们进行自我隔离与检测。

这种方式既依赖感染者准确地报告他们的接触人群,又要看卫生部门是否有能力对每一个人进行追踪。即使在确诊病例数很少的情况下,常规卫生工作者也不可能完成这一切。每一个卫生系统都要想办法配备更多人员,以便及时完成这项工作。每一位从事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要求其对相关信息保密。研究者会被要求通过数据库发现感染的模式,同时需要再次强调隐私保护措施。

重新开放

对活动限制的放宽应该逐渐调整,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增加接触程度是否会导致感染人数的增加。各国可以向其他拥有强大检测体系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国家学习。

基本原则应该是允许那些对经济或人民福利有较大好处且感染风险较小的活动。然而,当你深入细节、审视经济方方面面时,情况很快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你无法简单的说“可以做这个,但不能做那个”,因为现代经济是非常复杂且紧密连接的。

举例来说,餐厅可以让食客相互保持六尺(约1.8米)的距离,但是否有供应链为餐厅提供相应的食材?在如此低上座率的情况下,他们是否可以盈利?制造业需要调整工厂设施,以便让工人之间保持较远的距离。大多数工厂能够在没有很大生产力损失的情况下适应新的规定。但在这些餐馆和工厂的员工将如何上班?他们会搭乘公共汽车或轨道交通吗?那些为工厂提供和运输零件的供应商怎么办?企业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员工回到公司上班呢?

复学的好处有很多,应该被优先考虑。大型体育及娱乐活动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恢复正常,现场观众带来的经济收益与感染传播的风险无法相提并论。其他活动,例如教会活动或几十人在场边观看的高中足球比赛,则属于中间地带。

还有一个很难计算的因素:人性。有些人不愿意出门,即便政府说这是可以的。另外一些人则完全相反,认为政府是过度谨慎,于是开始违背规则。领导人需要认真考虑在这方面如何取得平衡。

延申阅读:新冠病毒发现19个新突变 健康的年轻人需小心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科学家们都寄希望于快速研发出疫苗。但疫苗真能很快研发并投入使用吗?


近期的一篇新论文对病毒变异能力的新发现对疫苗的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据中国科学网报导,4 月 19 日,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李兰娟团队在预印本平台 medRxiv 上发布了未经同行审议的新论文指出,新冠病毒突变能力被大大低估,已经出现了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

MedRxiv论文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sars-cov-2(网站截图)


发现19个致病性新突变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团队从今年1月22日到2月4日期间,对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


研究人员对来自这11名患者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然后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一共发现了33个病毒突变,而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而且,相当一部分与适应性有关的突变,主要集中在病毒S蛋白和人类ACE2受体结合处的界面。研究人员称,这表明新冠病毒株的真正多样性“仍被大大低估了”。


11名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MedRxiv论文截图)


为了客观评估这些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决定开展体外感染试验。


他们选择了一种叫做 Vero-E6 的细胞系,这种细胞系具有与人体细胞非常相似的 ACE2 受体。他们用所有 11 个病人来源的病毒分别感染 Vero-E6 细胞,每隔一段时间采集细胞并检测细胞的病毒载量。


结果发现,前 4 个小时内,这些细胞的病毒载量都保持平稳,这时病毒的复制还很少发生。8 个小时后,6 号、7 号、9 号、10 号、11 号病人来源的病毒载量显著上升。24 小时后,除 2 号、7 号外的所有病毒载量都显著上升,而 10 号和 11 号的上升速度比其他都要快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复制能力最强的 10 号和复制能力最弱的 2 号相比,24 小时内的病毒载量相差近 270 倍。


病毒载毒量更高,是否意味着对细胞的杀伤力就越强呢?


研究人员在 48 小时和 72 小时检测发现,病毒载毒量越高,细胞的病变效应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证明突变可能影响病毒在宿主中引起疾病或破坏的严重程度。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室首次证实了,相较于其他,某些突变可能让菌株更加具有致命性。


11 号患者来源的病毒中,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三核苷酸突变,而这种突变在后续实验中表现「强劲」,大大提升了毒株的复制速率和致病力。事实上,这位患者的病毒检测阳性,维持了惊人的 45 天。这种三核苷酸突变的功能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最后,与近期报道的「粪便中没有分离出活病毒」相反,此项研究中的 3 份病毒分离株就来自病人的粪便样本,这表明新冠病毒的确有在粪便中复制的能力。


影响疫苗研发


对于新冠病毒,人们现在寄予希望的是有可能制造出一种有效的 COVID-19 疫苗,这种疫苗将对这种特殊病毒提供持久的免疫力,就像我们对许多其它不会迅速变异的病毒所做的那样。不过,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通常是,新的变异与最初发现的原病毒极其相似,而且似乎没有更强的攻击性,病毒变异成更有攻击性的几率非常小,RNA 病毒更有可能变异成更弱的版本。


除了本篇论文中国工程院发现的19个新的突变,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也指出,在印度分离出来的一株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阻碍全球的疫苗研发。这项未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改变发生在部分刺突蛋白上,该蛋白可使病毒与某些人类细胞结合。研究人员说,该突变可能威胁疫苗研发。


疫苗的目标,通常都是早期病毒版本,对于疫苗研发来说,突变可能影响早期菌株的有效期限。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 SARS-CoV-2 已经发生了几次变异,许多人怀疑这些变异是否会导致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给疫苗研发带来挑战。


研究人员也在文章中呼吁,对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需要尽快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陷阱。


新冠病毒超出预期的快速突变能力研究应该促使更多的科学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何病毒会不同的病人体内快速突变?不同的人病毒的复制速度为何不同,为何有人多源接触不受感染,有人轻症,有人身体健康却不治身亡?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生物信息学部门负责人张学工教授就对媒体说,我们对这种病毒的了解还很浅。比如病毒到底来自何处,为何能杀死一些健康的年轻人,仍然让科学家挠头,如果有新发现颠覆了普遍看法,请不要感到惊讶?


新冠病毒现在还没有特效药,而现在快速变异的特征又将可能使寄托于疫苗大打折扣,那么世界上的人们应该如何摆脱新冠病毒的肆虐?或许远离就是最好的疫苗?


相关阅读: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聊了一下新冠病毒,两人看法迥异

最新84310例,高福再现:我从没说过不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视频)

预防新冠,不存在所谓增强免疫力之道,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最新84300例,钱诗贵这种人,才是中国之耻。

武汉疾控中心重查流感拭子:武汉在1月初已形成新冠社区传播

《朝鲜日报》揭新冠过后全球可能10大变化

最新84237例,震撼视频!武汉「最初7病例」纪录首曝光爆发地点竟是...

最新疫情通报74279例,这篇最新论文让你吓一跳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