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燃以心烛,扩大光亮


我们站出来,一起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就是海啸。我们回到群众当中,水回到水,我们还是汪洋大海。

那美好的仗,我们要继续打下去

文/齐东野

在方方日记的完结篇里,方方老师写道:“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今天,我想把下一节补上去:“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4:7,4:8》

方方老师是不是基督徒,我不得而知,但是公道公义自在人心。正如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抒情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老实讲,方方日记不过是讲了几句实话而已。日记的火爆,倒是映照了当下说实话之难能可贵。它之所以掀起滔天巨浪,也镜像了现实中国社会的巨大撕裂。其毁誉之多,争论之戾,令人唏嘘。诋毁方方的人,恨不得挖其祖坟,竭其精血,餐其髓肉。赞誉的人,又把方方老师看成是暗夜明灯,社会良心,时代鲁迅。方方和她的日记,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当下的生活,就连普通人的朋友圈,也不乏因之拉黑断交,割席割袍。

新冠疫情的发展,客观地说,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年纪稍长一点的人,即使经历过非典,知道我们曾全国抗疫,全民抗疫,也绝不会想到今年会全球抗疫。同样的道理,评价方方日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理应更加平和一点,力争用更加平实的态度,更加冷静的眼光,对它进行重新审视。

日本有评选年度汉字的传统。我们如果有,2020年的新春,一定是“疫”或者“封”。不管是哪一个,我都想用方方日记接力之19:今天,我想说说方方的武汉日记一文中,保安大哥在疫情期间常有的灵魂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谈谈我眼里的方方老师和《方方日记》。

我是谁?

我是谁?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颇难回答。我,当然是某个具体的张三李四,John Smith。只是具体而微的个体,嵌入到宏大的社会叙事之中,不能说无意义,但更多的只是一个数字,就像武汉防疫指挥部修正的病亡数字一样。虽然我们知道修正后,增加的那1290例,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曾经的一个鲜活的生命。但当这个生命,在今天变为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之后,再去诉说它的意义,所谓的敬佑生命,价值几何?

方方老师的敬佑生命,与此不同。她用日记的方式,在每一个卑弱的生命还有呼吸,还有温度的时候,就试图用她单薄弱小的躯体,去承接这个时代的一粒粒灰尘——努力不让它们落到普通人的头上,变成一座座大山。

我是谁?我是一个历史、地理意义上的中国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公民,一个庸常生活中的市民,一个新闻报道中的人民。

一个历史、地理意义上的中国人。虽然现在已经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了,但我口中的祖国,还是那个历史延绵相继的祖国。我心中的祖国,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远的疆域。

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公民。不是提倡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吗?宪法不是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吗?方方老师,当然也有这样的自由。那些写大字报,写匿名信,在网上谩骂的人,如果觉得方方老师的日记是造谣,是抹黑,是递刀子,是送子弹,那么最好的办法,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不必浪费时间去谩骂和恐吓她,你们就直接到人民法院去,光明正大地去告她。

方方老师在日记里面不是也写了,打官司的能力和精力,她还是有的。你们不要躲在黑暗里面,咬牙切齿。事不鉴不清,理不辨不明,请你们把那些攻击方方老师的所谓事实,所谓论据,都一一拿到台面上来,摆一摆,让全国人民,看一看,评一评。那些所谓的批评者,我就问你们一句,敢不敢?

一个庸常生活中的市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谁的日子不是这么过的呢?方方日记记录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在封城期间的忧伤和悲欢。她尊重每一个人的真心付出,她感谢警察敬业爱岗,她感谢志愿者无私奉献,她感谢基层公务员恪尽职守。看见一省包一市,举国援手武汉抗疫,她也戚然动容。这些都在她的日记里,俯首可拾。可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就是选择无视,一味攻击她“道听途说”、“闭门造车”。吊诡的是,当方方老师针对他们所谓的“污点”认真“交代”的时候,他们却选择全网屏蔽方方老师辩解的声音。

常识是,任何事件一经发生,真相就只能无限逼近而无法抵达真实。那些苛责方方老师的人,懂不懂这样的常识?说方方老师只有负能量的人,有没有看到,她提醒读者“总体疫情走向,还得看媒体报道!”这样的方方老师,还有什么可以致诘的呢?

一个新闻报道中的人民。人民这个词,大约是用来对应国家之宏大叙事的,当然也可以叫我普通民众。但说到家国概念,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脚下,都是生他养他的土地,爱国不爱国,暂且先不去讨论,谁不爱他的家呢?而他的家,难道不是一个国家下面的家吗?武汉的热干面,武汉的四季分明,甚至武汉女将的汉骂,都让方方老师,心心念念,念念不忘。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那些说方方老师抹黑、递刀子、送子弹的人,无视常识,打棍子,扣帽子。这不禁要让我要想起鲁迅先生的“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了!

国人习惯上喜欢把人物脸谱化,一如京剧的黑脸白脸,现实中的左派和右派。其实,人性是复杂的。客观而言,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应该是中立派,他们不愿意去选边,去站队,去跟风。这在方方老师的接力日记中,也看的出来。只是真的“形势比人强”,一些打着爱国旗号的极端分子,生拉硬拽地把许多中立的群众,赶到了方方老师的旗下,这其实是挺可笑,但又十分可悲的现实。

我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我从群众中来。

我就是群众,就是普普通通,十四亿国人中的一个。现在的国人,其实挺讨厌被代表。我从群众中来,不想代表任何人,就代表我自己。就如方方日记,首先也只代表的是方方老师本人。因为日记这种文体,本身就是一个个体的非文学性的叙事和表达。任何一个国人,都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的,这是基本人权,不是吗?

方方老师肯定是群众,她的日记也是从群众中来,她的日记代表她自己的声音,怎么忽然就成了给敌人递刀子、送子弹的人了呢?那所谓前湖北作协主席等等标签,只是方方老师曾经的社会角色的一些贴纸。相对于那些过往的标签,它们并不是方方日记走出武汉、走到世界的关键因素。

那些批评方方老师端谁的碗,吃谁的饭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方方老师首先是用自己的作品,为自己谋得了一席之地。方方老师,首先是个劳动者,她凭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谋一口饭吃,她不欠任何人的,更不需要感恩任何人。《武汉日记》外文版的预售,虽然出版时间可能比其他一些作家的翻译作品要快一些,出版商最初的预售文案的部分措辞,在一开始没有经过方方老师审阅时,也可能偏离了方方老师的初衷,但这些后来很快就有在方方老师的要求下得到了更正,何以谈得上用“汉奸”、“卖国贼”这样的罪名来污蔑她?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正是删帖,屏蔽,查封等等的助攻,凝聚了广大群众的共识,让方方老师成为许多迫默者的代言人。

群众,就是汪洋大海之中的一滴水。但每一滴水,都有他的思想,他的声音。你听,你听,海啸的声音:是海外访学归来的人类学学者的直面恐惧,是保安弟兄的非常非常的喜欢,是就要给学生讲方方的中学老师,是从关注宏大叙事到关注个体,把拯救世界变成帮助留守妇女卖一点手工艺品的荞麦的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是死里逃生的新冠幸存者的虽不想回忆,却时常忆起,是武汉志愿者小万工的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永不止息,是年已七旬的海南大姐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是在苏北的八旬老翁的直笔记大疫,启蒙发新声,是心系民族命运的北大校友的条分缕析,是来自福建的七零后方舟的愿和你们一起,成为那不再迫默的顽强烛光.....还包括很多已来和未来的普通人。正因为这些普通人,一起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它也会变成我们时代一个海啸的声音。

我们站出来,一起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就是海啸。我们回到群众当中,水回到水,我们还是汪洋大海。

我到哪里去?

准确地说,我是从二月六日夜,开始关注方方老师的日记的。因为那一夜,那个为我们吹——哨的李医生走了。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夜,泪水就是止不住。一夜之中,不知道哭了多少回。现在一提起,眼眶子又热了......

方方老师说得对,没有胜利,只有结束。疫情即使结束了,那美好的仗,老师打过了,却没有打完。方方老师说,一层一层地追究,一个也不放过。不是我们不懂得原谅,而是他们不值得原谅。一个派出所的副所长和一个普通户籍警,背了一口全国人民都背不动的大锅,这不科学!他俩有何德何能,让一个国媒滚动播放对一个医生的训——诫?功是功,过是过。老百姓不是不通人情,我们讲究恩怨分明。我们就是想要个说法。我们就是想确定,将来再出现类似的事,医生会不会再次被训——诫?我们也就是想知道,武汉中心医院的书记和院长,得有多大的后台,多深的背景,才能任凭风吹浪打,仍然稳坐钓鱼船?

李医生走了,很多人都愿意到他的微博下面去留言。他的微博,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一堵精神的哭墙。

方方老师写完日记,把打仗的任务也暂时放下了。曾经的她,傲立江城,拾起作家和知识分子的面子,单枪匹马抵挡住千军万马,一妇当关,万夫莫开。苟利苍生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在《知识分子》公众号上,碰巧看了顾准女儿顾淑林怀念郭永怀、李佩两位先生的文章,我感慨说,不跟风赶雨,凑热闹,于今天尤其有意义。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人薪火相递的士子精神。方方老师也是新时代的士人,她是黑暗里的光,是万马齐喑时代的黄钟大吕。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艾医生讲,老子就要到处去说。

我也要到方方老师的那里去,和她并肩站立在一起。德不孤,必有邻。这个美好的老太太,我要敬爱的称呼她——先生!

还是要清醒

方方老师在六十篇封城日记之后,又写了《关于》系列的不得不有的“自辩”日记。而接力日记已经发了45篇,也过了一大半,快要到60篇的圆满了。那么,即使接力日记也完结了,那美好的仗我们就打完了吗?

没有。远远没有。

因为我们这些声援方方老师的声音,还不得不局限在狭窄的空间里。而咒骂、诽谤、打压、抹黑的文章,却大行其道,比比皆是。虽然都知道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一种声音的社会,不是健康的社会,但事实上,它就还是一种声音!这个社会的病根,还远远没有找到,根除。

我有意无意问了身边很多人,你们看了方方日记了吗?大部分人都摇头。摇头当然不代表真的没有,也可能是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声音,这也是问题。更多的人,我相信他们说的是实话,他们是真的没有看方方日记。能关注方方日记,阅读方方日记的人,其实大多还是有点文化,有点情怀的人吧。这样说,不是骄傲,而是警醒。剔除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我想即使日记的阅读量达到千万人这样的量级,阅读者仍旧还是少数。更多更广的人,既不关心方方日记,也不在意方方日记引发的舆情撕裂。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饭碗,自己的小日子,这是最大的现实。

这不禁让我想起圣经上,耶稣受难的那一天。他和两个强盗并列钉在一起。其中的一个强盗,还向他的脸上吐了口水,说,你不是拯救者吗?你为什么不拯救你自己呢?这也让我想起罗素的话来: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葆有热情和热望。这也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知道了华老栓和康大叔等等,是吃人血馒头的人,仍然对中国社会葆有悲悯。这也许就是方方老师的家国和人文情怀,她爱这个国,她爱这些民,愿意点亮自己,让更多的人醒来。

是的,即使我们是少数醒着的人,即使我们在一个铁皮屋子里面,只有四角的天空,我们还是要呐喊,让更多的人醒来。只有更多清醒的人,这个国,这些民,才更有希望,更有未来。

我在山东即墨,祝武汉城里的方方老师安康。请放心,那美好的仗,我们一定会,继续打下去。

【作者简介】

昨日,所居小城的教堂。(摄影:作者)

齐东野山东即墨人氏。齐东,即墨古城在齐国之东野,吾既多野人献曝之忱,又多野人献芹之语,是以名之。七零后,私营小业主。方方日记读者。


公民与臣民之不同:公民要像主人一样开口说话,不用看谁的脸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做迫默的大多数,要做说真话的人!

燃以心烛,扩大光亮

文/月华如水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催生公民社会的早日到来!

我对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初记忆,是在元月19日下午4点,得知武汉举办万家宴时,心中涌起的不祥之感。

那无知的狂欢如一场梦靥,时时挤压着我,让我本该轻松的旅日之行变得阴霾重重。

日本电视台每晚都有专门时段播放武汉疫情。

元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一锤定音。

当天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为何又见钟南山》。非典17年后又见84岁的钟南山,我感慨万端:又到了需要他说真话的时候了?17年了,为什么只有一个钟南山?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我们为他鼓掌喝彩,却常常忘记,说真话其实每个人都可以。”

转发时,我摘录了文中提到的这两句话。

元月23日,武汉封城。我转发了时寒冰的《瞒报之灾,当严惩不贷!》。文章说,“武汉肺炎在2019年12月8日就已出现,迟迟未见当地有关部门的表态,有人发预警,反被‘依法处理’。” 我还转发了《南方人物周刊》的《蒋彦永 真话的力量》。这两篇文章确立了我对此次疫情的基本态度:要说真话,要追责!

这也是后来我阅读方方日记时得到的最大共鸣。

元月25日,大年初一,方方开始写日记。两天后,我在朋友圈读到了。之前读过方方的《软埋》,透过曲折勾勒的情节,深为她对历史的抽茧剥丝及直面精神所叹服。最近又读了她1987年的成名作《风景》。

方方出身知识分子世家,在时代罅隙中跌入底层,做了4年搬运工。这重重一跌,锤炼出了她的平民情怀与文学观。她说:“文学经常是与落伍者、孤单者、寂寞者相濡以沫,它更宽阔地表达着一种人情和关怀。它会护着那些被历史遗弃的人事,被前进的社会冷落的生命。陪伴他们,温暖他们,鼓励他们……”

元月29日,我结束日本之行回到北京。飞机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戴上了口罩。第二天我向领导请求去武汉采访。作为媒体人,我认为自己此刻应该在现场。去武汉还有另一个想法:拜访方方,向她致意。

开始说轮流,让我等着。后来说就地休整,不轮流了。申请了几次,都没通过。

这段时间,方方日记成了我感知武汉疫情的主要渠道之一。每天夜里12点后等待,读完并转发几个群再睡觉。

有人说:你是媒体人,不看自己报纸吗?

当然看。那种正面宣传白衣战士的文章与其说让我感动,不如说更让我心疼。固定栏目,内容差不多。我会集中浏览一周或几天的报纸。

我一向认为和平年代不应该有英雄,大力宣传平民英雄如同将百姓逼向战场,总有些残忍意味。我担心对白衣战士的过度宣传会掩盖某些罪行,我担心有人敲锣打鼓,真就会把丧事给办成了喜事!所以我十分警惕、非常赞同方方老师的不妥协追责,绝不能让罪人借着英雄光环逃遁。

朋友圈就是自媒体,手机就是舆论场。从2月1日开始,我在朋友圈连载方方日记并加点评。4月,我被提醒尽量少转发。此时我已完成《方方日记合订本》。罗列几篇如下:

《方方: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1月31日)》

《方方:今夜我不关心脑残,我只关心你 (2月15日)》

《岁月在灾难中没有静好,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2月16日)》

《方方:检验文明尺度的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2月24日)》

《方方:集体的沉默,这是最可怕的 (2月29日)》

《方方: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3月5日)》

《引咎辞职,从中心医院的书记和院长开始(3月9日》

《那时的我们,就像今天的你们(3月18日)》……

每篇文章,都是漫漫长夜里的深情陪伴。

我是将方方日记与《财新》等调查性报道对照着读的。调查性报道的细节与方方日记的态度,满足了我对现场细节追踪与人文关怀的渴求。同一件事,白天看完报道,晚上还要听听方方怎么说,好像方方是裁判一样,也检测一下自己的判断。比如武汉嫂子“假的,假的”、常凯遗书、李文亮之死、艾芬发哨等等。将多种声音反复比较最后得出自己的判断。

疫情是一次公开课,每天面对海量信息,要小心识别真伪,更要警惕历史沉渣泛起。

去不了现场,每天都在现场。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通过互联网与武汉保持着密切互动。

方方日记除了提供信息,还是一个温暖人心的驿站。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时代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方方以她身处疫区的镇定与温情给了人们极大安慰。我想这就是很多人如追剧一般追读方方日记的原因吧。方方日记让我们真实触摸到了武汉人的哀伤与不屈。邻里之间那些琐琐碎碎,一棵菜一把葱,在方方笔下变得格外亲切,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与希望。

哀伤中的痛,绝望里坚持。武汉人的人性之美与坚韧通过作家细腻柔和的讲述,传达给千里之外守望的人们。那一刻,有光在夜空里晃动,心里宁静无尘。很多个黎明将至,读完方方日记,静静依靠床头,听任踏实的心跳一点点扩散,随意读上几页书,竟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刻。

但方方日记绝不仅仅是一碗鸡汤。方方以她优秀作家的锐利与深刻,始终保持着思想的清醒与敏感。阅历丰富的她,不会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她在日记中多次强调,她是配合政府工作的。事实也是这样。

在武汉封城的日子里,困在城中的九百万武汉人里,有多少在看了方方日记后,获得内心的支持?好事者问卷便知。方方很注意用笔的力度和轻重拿捏。日记里呈现的武汉,是全景式描摹。有辛苦的志愿者、求助无门的病患、封在家里的人、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她都给予了极大同情与热情赞美。该赞美的不吝笔墨,该批评的也毫不畏惧。这正是方方的勇敢和可贵。

却也几乎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

习惯了只唱赞歌的社会,是危险和不健康的。一旦灾难来临,必是致命一击。且一定会拖延,小灾变大灾,这是全世界官僚的通病。对于真话尤其批评,会严重不适,剧烈反弹。这一次全球疫情,我们都眼睁睁看到了。世界隔离了,人却从未这样近过。剥去冠冕堂皇的面纱,都是真实与脆弱的人。

武汉封城期间写日记的不少,但连续不间断写60篇的,我知道的大概只有方方了。这也是她的可贵。她的持久性几乎无人可抵得上。

从元月20日钟南山宣布“人传人”开始,武汉抗疫便置于公开透明的互联网。聚焦武汉,每一份关切与不安,都在不知不觉践行着一个公民的职责:对武汉红会的不作为乱作为及武汉政府早期的应对不力,表达严厉追问与愤怒谴责;对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给予极大褒扬;对孤苦无助的病毒患者,满怀悲悯……中国公民的可贵素养,似乎第一次这样集中全面地展现。方方日记就是这宏大公民合唱中一支清晰有力的序曲。

60篇日记是结束也是开始。这必定是一场体现公民意志的庞大持久的演奏。追责还在路上。还需要更多理性正义之声的汇入。

公民,一个充满了尊敬与庄重的称呼,是将自我意识和社会发展相关照的担当,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荣誉。公民意识包括了平等参与、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自主理性等内涵。

胡适说,“容忍比自由重要。”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恰是民主社会的核心美德。心平气和,谦谦君子。如胡适之先生一辈子所遵循的那样。黑格尔认为,公民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市场经济、志愿组织、独立的司法。

如果公民剥离了参与意识、独立人格,如抽了筋拔了骨,就不叫公民只能是臣民了。臣民是比奴才好听一点的叫法。奴役更多是来自精神上的自己套上的枷锁。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逐渐内化为自觉与自在。有时奴才比主子更像主子。

公民与臣民之不同:公民要像主人一样开口说话,不用看谁的脸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做迫默的大多数,要做说真话的人!

不做奴才,学着做一个人。

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有什么样的统治者。反之亦然。曾有很长时间,国人不知民主为何物,“民主好吃好喝啊?”

正因为不知民主为何物,平庸之恶与专制之恶才能沆瀣一气,大行其道。人性之恶被充分调动起来,与权力利益相勾联,在互联网蒙面人遮掩下,什么花样不能玩出来?

看微博里方方日记下的那些留言,我不寒而栗,又百思不解。正常的批评监督被大肆封杀,只因批评了某些该批评的人?污浊不堪让所有国人都蒙羞的辱骂为什么能畅行无阻?

这究竟是为什么?

做了恶的不该被追责吗?谁能一手遮天,让所有罪恶都遮盖?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误的反复遮盖。

“多数人可以以上面的名义作恶,把责任推到领导身上,而他们可以找下一个领导去当替罪羊,少数人可以运用权力跟那些臭味相投的人一起凌虐民众。”

这种恶行在对方方围攻中达到了极致。那些无底线的恶意攻击与谩骂者,站在他们背后的支持者,恰是这两种恶的集大成。

惊涛骇浪里,方方驾一叶扁舟,稳稳驶向远方。远方有个美丽家园,那是祖父汪国镇的家园、是父亲和她的家园。在那里,五月的鲜花正在盛开。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深刻尖锐地指出:“我不知道她想为之发声的人与现在咒骂她的人有多大的重合度。如果这个重合度有点大的话。我只能说,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空前丑恶的一幕。”

这里面晃动着仇恨教育的影子。

全球疫情下,更要补上“人类博爱”这一普世价值课。所有甩锅与阴谋论都是人类的自我戕害,恐怕连病毒都会耻笑人类的弱智吧?一个小小病毒竟让人类现了原形。

摒弃无知愚昧,傲慢自大,善待所有生灵,人类尚可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灾难面前,爱是唯一的良方。

满怀悲悯为百姓代言、记录疫情真相、不妥协追责,方方和她的60篇武汉封城日记,成了宏大抗疫叙事之外一面独特的闪耀着人性温暖与良知的旗帜,却也成了恶势力攻击的靶子。

4月,方方日记因境外出版受到了强烈围攻。我恢复中断十多年的微博,在方方老师大营旁安营扎寨。或赤膊上阵,或潜伏以待。最后忍无可忍,建议方方老师关闭评论区。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觉醒的民众拿起笔来,以真情真知真相为感召,接力方方日记。不被迫默,宁鸣而尊。守护方方,也守护自己内心的良知。

这是一场深入社会肌理的公民接力,每个接力者都是普通公民,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他们用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意,勇敢修补被损坏了的公民之墙,无所畏惧,承担着历史的责任。

令人欣喜地看到,在恪守修复撕裂的社会良知接力中,知识分子与普通公民紧紧站在了一起,他们站成维护社会正义的坚实墙壁。他们是公民社会的中坚力量。

正如读者接力之39: 支持方方老师,不做沉默的大多数下面,一位读者江先生的留言:

“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点燃良知的烛光。不必奢望炬火,燃起烛光就行。良知的烛光多了,不要说达到大多数,即便刚够四分之一,就很了不起了,就是划时代了。”

公民是民主社会的主体。民主是五四运动的舶来品。

五四前夜,西风东渐已半个多世纪,为了诠释“民主”的词义,翻译者在洋洋数十万言的汉语词库中颇费了一番踌躇,最后只好根据音译称之为“德先生”,听上去像是位穿西服的洋大人。

1919年,陈独秀最先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提出了“德先生”与“赛先生”。从此,民主与科学这两面五四精神的大旗正式在中国飘扬。

穿着洋装的“德先生”来到中国,着实让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兴奋了好一阵子。他们在专制土壤里播撒民主的种子,以生命和热血浇灌培育,却收获一茬茬暴政。

民主究竟是什么模样?

民主最终要落实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

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证件,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办一个手续,申请一个文件,盖几个章,一路上通行无阻,不会有人插队。公务员不会给脸色看或刁难。办好了事情,还可以在政府大楼里逛一下书店,喝一杯咖啡。喝咖啡时,刚好看见市长走过,可以当场要一个签名……(龙应台语)

更重要的,官员财产要公开,媒体对公权力能够有效地监督和制约……

人格平等,权力透明,自由高效,监督有序……这就是老百姓感受到的民主。

今天,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培育公民意识的天然氧吧。民主这个穿着西装的洋大人终于可以穿上中国人自己的服装了!

重温陈独秀的新青年答辩书,百年时光如在眼前,五四使命犹在肩上: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在陈独秀一个世纪前的预言里,我看到了方方日记的走向与价值。围绕方方日记之争,恰是蒙昧与智识、野蛮与文明之争。中世纪黑暗在这里同样存在,而照亮黑暗的启明星已经启程,方方日记就是那启明之星,我们就是那紧紧跟上的一点点扩大的光亮!

是的,往前走,不推辞,不退缩。

我在初夏的北京,遥望武汉城里的方方,并祝她安康。

【作者简介】

玉渊潭,四月的黄昏。

(摄影:作者)

月华如水:坐标北京。六零后。媒体人。共产党员。方方日记读者。


因为,只要“只允许一种声音”的现状不改变,那么,下一次、下一个事件,下一个吹哨人的哨声还是可能会被掩盖。

致方方: 你的安好,便是社会的晴天!

文/楚天闲云

我是湖北人。元月19日(武汉封城前四天),我乘坐火车去武汉,准备在武汉休息几天,等在武汉工作的儿子放假后,一家人一起开车回荆门老家过年。这和许多老家在外地、工作生活在武汉的人模式基本一样。每年皆如此。

19日下午开往汉口站的火车上,乘客数量和平常差不多。大部分乘客与手机为伴,也有少许乘客间的闲聊。基本没有戴口罩的,安静如常。

出站通道上人头攒动,我看到有少许人戴着口罩。我想起出发武汉前,儿子交待我到武汉来一定要戴口罩。我急忙拿出来口罩戴上。

事后想起来,感觉真有点后怕。幸亏儿子提醒了我。

出站后等561公交,用了近半小时。好在当时华灯初上,并不太觉得时间难捱。城市的灯火让人流连。坐上561,经过了晴川桥、长江大桥,这些风景,我永远看不够。江水在两岸灯火的辉映下,流光溢彩,浑然不觉水下的涌流。

22日上午,我们准备开车回老家了。检查车胎时我发现车胎上有颗钉子,于是去静安路口一个车胎修理店去拔钉子补胎。我戴着口罩,修车店员和另外一个车主,都没有戴口罩。现在想想,风暴之前,竟是如此祥和。大部分老百姓,被“保护”得很好,他们没有恐慌,全然不知危险已经就在身边蔓延。

互联网真是有记忆的。武汉疫情爆发后,我查看了我们家的一个微信群消息记录。在去年12月31日的聊天记录中,有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当时大家还挺紧张的。但在接下来的20天里,随着“可防可控、人不传人”的新闻,风平浪静的街面,每天红彤彤喜洋洋的报纸头版新闻,一般人全然不知道医院里发生的情况,失去了警觉。

现在看来,有时候新闻是谣言,有时候谣言其实是新闻。

后来我看到说,疫情之所以不能随便报道,是怕引起老百姓恐慌。我想不通,对于传染病这样的消息,老百姓就算有点恐慌又怕什么呢?无非是少出门、戴口罩、少接触人。我们能恐慌到哪里去?又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相反,恰恰是信息透明了,老百姓才不会人心惶惶,才更利于防控。

元月22日晚上,我们开回了荆门老家后不久,武汉封城的官方消息公布了。我们惊呆了。公布封城消息之前那许多日子里,我们的媒体,甚至连一句提醒市民戴口罩的话都没有说一声。武汉的众媒体真是导向一致,密不透风。

后来有人说封城消息不该提前公布,说从武汉跑出去了几百万人。不知道我这算不算跑出去的?其实,23号已是除夕前夜了,本来就是众多老家不在武汉的武汉人回老家的日子。大过年的,大部分人除了回家,还能往哪里去?

而且,因为当时疫情的不透明,有多少在外地工作的武汉籍人员在封城前回到了武汉?有多少在外地工作的湖北籍人员在封城前回到了湖北?凤凰卫视报道了一对在外地工作的年轻夫妻,过年前带着小孩回武汉父母家过年,回武汉后发现疫情严重,父母家人怕交叉感染,只好住在了外面的宾馆。住了一个多月,生活不便不说,房费都花了一万多。信息不公开,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依法封城,依法防控,效果显著。我们的优势,得到了体现。依法很重要,包括依法追责。对内,我们依国法;对外,我们依国际法。我们是大国,我们应该有担当。一切法律应该严格执行,而不是只知道请示上级、无原则地按领导的指示去选择性执行法律。假如武汉的决策者们在刚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就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去隔离,何至于有今日的遗害无穷。依法治国,是多么简单的事,又是多么难的事啊。

在疫情最恐怖的时候,方方的武汉日记也进入了我的视线。在日记的日子里,我和成千上万的民众一样,在深夜里与方方及武汉人民同呼吸、共患难。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季,善良的人流了太多的泪。而我的泪泉似乎是由李医生去世那天打开的。

2月7日,我在朋友圈写道:“昨夜没睡好。因为,良心睡不着了!”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萍老师”的那首:“我走的时候,渡口很黑,无人相送,只有几朵雪花落在我的眼底。我一思念,它们便从眼眶滑落。” 我的眼泪,流成了河。

后来,我看见了那个追着殡仪馆的车哭喊着妈妈的女孩的视频,那个在高速上游荡了好多天下不了高速回不了家的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让我再次泪流满面。

3月31日,我儿子买了火车票回武汉上班,那时武汉已经可以进了。但武汉仍然是重灾区,作为父母,我们是多么担心。在心里,我们对公布的疫情真实性,已经打了折扣。那天我在上班,我老婆把儿子送上了去火车站的公交车,随手照了张开走的公交车的背影发给我。看见老婆发来的那张照片,我突然心里一酸。

这哪是公交车的背影,这分明是父母担忧不舍的眼睛。

眼泪为自己流,也为别人流。这段时间以来,网络上针对方方日记的撕裂超过了我的想象。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拼命诋毁攻击一位忧国忧民的作家,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耻辱。他们给方方们扣上一个“不爱国”的框框、给方方们捏造一个“不纯”的动机,然后站在高处,肆意欺凌着说真话的人。

给政府的防疫工作提意见,就是不爱国?不!医生给你指出毛病,恰是为你好。“五四”运动中,青年走上大街表达意见、要求改革、甚至反对当时政府,他们是不爱国吗?恰恰是因为他们爱国,才给政府提意见,希望国家变好。正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才深爱着这片土地,这里的人。

公众号呼兰胖子说:“方方的日记每一篇我都读过,个别文章我甚至读过两遍。可以这样讲,方方是一个极其温和的批评者,她的文章跟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人的犀利比起来,可谓是温和得再都不能温和了。她记录苦难,她提出追责,这有问题吗?但为什么她会遭到如此汹涌的围攻?其实就只(是)这个社会现在已经不能容忍最温和的批评的典型事例。”

方方在她2月11日的日记里写到:“中午看到一张照片。有日本援助物资上的一首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感动。又看到一个视频,是奥斯卡影帝的一个获奖感言,他哽咽着说,要替不能发声的人群说话。也感动。还看到有人写文章,引用了雨果的一句话:有的缄默等于撒谎。这次不是感动,而是惭愧。”

方方老师也只是秉承如公众号呦呦鹿鸣君一般“日拱一卒,只为苍生说人话”的精神,为了国家美好的未来,不放弃发声。而那些骂方方老师的人,他们不会“惭愧”,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羞耻”!

方方在开始写日记时,欧美疫情基本为零。如今欧美国家因各种原因防控措施不力而造成疫情大爆发,方方日记就成了“呈堂供证”?这真是无稽之谈。

每个国家的疫情失控,其决策者各有各的责任和原因。有的是隐瞒,有的是大意,各国政府应该各自承担延误疫情的责任,而不是找借口、互相口水、互相甩锅。文明社会,文明时代,一切依法办事,依法追责。勇于认错,社会才会进步。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爆发,各国共同抗疫才能最终战胜病毒。“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在近段时间被高层频频提起。我认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途径,就是倡导“世界和平统一”。

假如世界和平统一了,世界各地能像中国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一样,在新冠病人数量较少时就开始严格的封闭隔离措施,则其也就会像中国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一样,疫情得到迅速控制,不会大量爆发。可惜,目前世界各国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得差强人意。明明有中国疫情初期的教训和后来抗疫的经验,欧美政府还是睁着眼睛让疫情大爆发了?个中原因,值得全人类思考。或许,中美中欧体制相结合相融合,才是最好的治世之策?

全球化不可逆转。既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一个地球,那么,“世界和平统一”,必须早日提上议事议程,刻不容缓。否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如何实现?

在人类还未找到可供移民的星球前,地球就像人类共同的“诺亚方舟”。当政府间“口水战”升级,或许会恼羞成怒、动起手来。而当各国“武功”越来越强大时,这片“方舟”就显得越来越弱小。当几个“大汉”在这条船上动起手来,方舟估计有倾覆之忧。故此,随着世界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各超级大国“武功”都可以“盖世”时,各国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因“三观不合”而相互敌对,对整个地球人类的威胁将是致命的。所以,在我看来,抛弃异见,实现世界和平统一体,建立联合国政府,从而消除战争威胁,这对整个人类安全来说,已刻不容缓。这是我的梦想,虽然实现的难度极大。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这是眼科的李医生说的,他的眼睛果然是明亮的!其言也善,这也许正是他给这个社会开出的处方。

回顾武汉疫情的大爆发,与信息不公开不无关系。而之所以能够被封闭得这么成功,使得千万武汉市民茫然然中招,这与“只有一种声音”的现状密不可分。如果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无法瞒得住。

这样说来,哪怕我们可以做到因为疫情的失控而依法去处理一些人,依法追责,虽然是必须的且有惩戒的作用,但对整个社会的意义还远远不够。因为,只要“只允许一种声音”的现状不改变,那么,下一次、下一个事件,下一个吹哨人的哨声还是可能会被掩盖。这是最可怕的。

2003非典的警示,其实也刚刚才过去17年。

惹人爱、招人恨的方方,祝你安好。愿湖北省文联大院门口的鲜花,常开不谢;愿我们的国家永远是朗朗晴天。

因为方方老师,你的安好,便是社会的晴天!

【作者简介】

清晨的南岸嘴。一条小船正从汉江口驶向长江。(摄影:作者)

楚天闲云六零后,湖北人,企业职工。祖辈为汉江上驾船的船民。方方日记读者。

相关阅读:


最新84451例,春天的末尾,说点本不打算说的(5月7~9日)

最新84431例,方方最新回应“小产权别墅“问题(10~11、5月5~6日)

关于上网解释

我是个罪人(5月2~4日)

方方最新回应(8~9):关于殡仪馆手机照片及海外出版

方方最新回应(5~7):关于送侄女去机场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4月28日~5月1日)

方方最新回应(1~4):关于日记所引发的读者的疑惑、质问以及其他附带事项

如何看待方方现象?资深媒体人采访著名时评家

最新84369例,五句话给《方方日记》热降降温(4月27日)

关于讨论方方问题的一些“前置性条件”

如何看待网上对方方的话语攻击?(4月25~26日)

想起当年,他们如何围攻胡风

我认识方方,我也认识钱诗贵。方方和王实味及《野百合花》(4月24日)

时代不失忆,讨方不会一疯千里(4月23日)

围殴方方,凸显重启文化启蒙的紧迫性(4月20~22日)

从另一个角度看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4月19日)

“我是不幸之中幸运的人”(4月18日)

无症状感染者:有人失去味觉,有人心口痛,有人喉咙发痒(4月15~17日)

我躲过了两次疫情,却无法不去直面恐惧(4月11~14日)

时代一粒沙,个人一座山(4月10日)

2020,我的大江大海(4月3~5日、7~9日)

财新果然被围攻了 请派个神枪手来开炮,好不好?(4月6日)

致敬武汉的知识人:所信的道你们已经守住了(方方日记接力4月1日~2日)

最新82631例 方方日记接力(3月26~31日)

武汉媒体札记 3月29日| 打倒方方,是一种惊人的寡廉鲜耻

武汉媒体札记 3月28日|建议给在鄂人员每人发一万块

武汉媒体札记(3月27日)|跨不过去的九江大桥背后,人心狠过病毒

武汉媒体札记(3月26日)| 新冠肺炎真不啻一场全人类的战争

武汉媒体札记(3月25日)|钟南山:本人爱憎分明 我不同意!

最新84287例,(视频)2012年小崔采访方方,当时怎么说的?

最新83452例,方方回应海外出版,崔永元有话说

武汉日记汇总(1.25~3.25)共60篇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