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纽交所中国区首代杨旭:中概股市场表现非常强劲,二次上市提供更多流动性

截至目前为止,今年以来已有约26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融集资金约120亿美金,大约是去年的4倍,平均融资规模来看,今年约4.6亿美元,去年约1.3亿美元,显示今年的中概股市场表现非常强劲。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杨旭,就有关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一些情况做了分享。

关于今年中概股美国上市的情况
杨旭表示,今年的中概股市场表现非常强劲。今年到目前为止,大概有26家公司赴美上市,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从融资金额来说,今年至今共融集了约120亿美元,大约是去年的4倍,2019年全年融资金额为40亿美元,是去年的三倍;从平均融资规模来看,今年约4.6亿美元,去年约为1.3亿美元,整体的个股融资规模也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

关于二次上市
杨旭表示,二次上市不是一个退市再上市的过程,是一个已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多年以后在香港二次挂牌,为他们登陆资本市场获得流动性提供了多一层的选择,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好的事情。

杨旭表示,香港通过改革能够吸收和接纳这一系列非常优秀的新经济的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因美股交易时间受限,在港股给投资人也提供了一个投资的机会,各种原因综合起来,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科技型公司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

* 编辑统计,截止目前,共有10家(2020年9家)中概股在香港第二上市,合计IPO融资2325.28亿港元(2020年1313.28亿港元)

关于华尔街投资者是如何看待中概股
杨旭表示,在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整体情况中,大多数的项目一般来说都获得10倍到20倍的超额认购,甚至有项目在提前一天关闭的情况下,也获得逾超30倍的超额认购。反映了全球最顶尖的这些投资人对于中国企业的一个看好和支持。

杨旭称,以前可能是买方市场,今年我们是一个绝对强势的卖方市场,中国企业有机会去挑选这个市场上最懂企业、最愿意长期支持企业的机构投资人。 

关于中国企业上市地选择的考虑方面
杨旭从资金池、流动性、投资人构成、估值体系及品牌等5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一是从公司的体量来说,各个市场的资金储备能否支持公司后续的融资需求,这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二是关注流动性,充足的流动性可以帮助公司更为准确地定价,减少公司股票交易的波动,并且在后续长期为公司再融资提供便利;三是要找到什么类型的投资人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机构投资人和散户的比例,她表示,现在港股的专业投资人的比例正在上升,不过美股专业投资人的比例相对来说目前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四是市场的估值体系是否能够灵活的接受更多的估值需求。传统的企业可能是用PE估值,不过对于一些特别的诸如人工智能公司,那么美国可能会有更多的估值方式;五是多数企业都有成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的目标,在美国上市,本身就是品牌背书,此外在美国上市,对于公司治理的标准,可以与全球最顶尖的公司治理标准进行接轨。 

此外,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资本市场有更多不同的了解,一些拥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可能在A股和港股会获得更多投资人的认可和更合理的估值。对于一些更注重创新的企业,在美国可能有更多的可比对标。

杨旭表示,当一个公司去做上市选择的时候,可以广泛地和这个行业里,不管是投行律师还是交易所、投资人都进行充分沟通,去选择一个最适合企业的上市地。 

此外,杨旭还对IPO、DPO、SPAC等上市方式做了介绍,她表示未来的一年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并购后的二次上市,这个过程当中,会看到很多SPAC的开花结果,看到很多SPAC收购到优质的企业,SPAC的发行也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二级市场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她认为,直接上市(DPO)可能会在明年看到更多的案例,因为它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上市模式,非常期待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能够找寻到符合直接上市要求的中国企业,也把一个全新的登陆资本市场的方式带到中国。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李小加︰港交所是中国公司上市首选,中概股回流可对冲风险
美国证监会(SEC)传年底前推出审计新规,中概股退市压力骤增
纽交所总裁︰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需求未减,投资者继续买「中概股」
香港IPO市场(2020年前十个月):上市120家,募资2,491亿港元
香港 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过去24个月:2018年11月-2020年10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