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悼念专辑 | 冯喆影迷2015年广州银河公墓祭扫系列活动纪实

2016-06-02 娴雅 图说老电影





相聚注定是短暂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向往,准备和回味。对我来说,广州之行虽然短暂,但是却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行程,因为我似乎做了一个美好温馨的梦,醒来依然留恋。




被鲜花覆盖的 冯喆先生墓地,一定是今年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第一次走近你,你在银幕上,我在银幕下。

那时候估计你三十多岁,我十几岁。我懵懵懂懂只知道你叫高营长,不知道你叫冯喆。只觉得这个叔叔真帅气和儒雅。你背着行李大踏步地走在行军的队伍里,飒爽英姿,和蔼可亲……

第二次走近你,你在杂志里,我在报亭外。

再见你,在一本内部参考的杂志上,看见为你平反的消息和你的罹难的遭遇,我伫立在书报亭前楞楞地发呆,原来你已经逝去了几十年。你的生命终止在48岁,而我,这个当年看你电影的小姑娘也是人到中年。你消逝的这些年,我把你牢牢埋在记忆的深处,直到此刻被这本杂志对你的报导唤醒。于是我开始了寻找你的心旅。

第三次走近你,你在网络里,我在电脑前。

在网络上一个叫百度冯喆吧的地方,有你的图片、演过的电影、有很多影迷朋友怀念你的文章。就这样驻足了近七年,直到2014南4月1日正式做了冯喆吧吧主。于是我日常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内容,那就是每天都在冯喆吧里流连。于是我知道了你的安息地——广州银河公墓,一个愿望在心里,那就是要去广州看你,为你扫墓,我想把鲜花铺满你的墓地,让你闻到鲜花的芳香,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终于等到了这个日子2015年4月24日,下午4点30分飞机落地广州白云机场。


广州,我来了!冯喆先生,我们来了!

下了飞机一出门口就见冯喆迷1951吧友在等候我。他告诉我吧友们都到了:北京的瞬间1968、香港的tkwocy、上海的邬阿姨夫妇、广东的丽匆匆、广州的djh5381天蝎、《老电影》杂志的张莉、放映队的曹队长。



这是我们下榻的酒店,离地铁很近方便出行。


到了下榻的酒店,远远地看见丽匆匆做的那块欢迎招牌:心里一股暖意在弥漫。




放下行李去对面的餐馆吃晚饭。先来的吧友已经在等我们了。

我除了邬阿姨和tkwocy外其余吧友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大家亲切握手,似乎多年的老友一样。




冯喆迷1951看见邬阿姨夫妇那个高兴啊,他毕恭毕敬拿出《风影略痕》一书让邬阿姨签名留念合影。




饭后我们是个人转到会议室,准备搞一个小小的冯喆吧成立十年的庆典仪式。

小会议室的灯光有些暗淡,但我们的心里是明亮的。

布置会场。横幅是吧友老阿荣设计的,丽匆匆找人制作的。



吧友们立刻拉起横幅,我调好了音乐和幻灯,当《同一首歌》的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银幕上冯喆先生出现了。这时候我看见吧友们眼里的点点泪花。我甚至不敢正视他们,怕自己的泪水会滑落下来,我只能滚动着手中的鼠标,一条条展示我精心制作的幻灯片,舒缓的音乐,冯喆在画面里向我们走来……

十年了,我们的冯喆吧成立十年了!

我们坚守在这里,不为别的,就是一种信念和喜欢。

因为爱,因为喜欢,因为责任,甘愿坚守。

接下来是吧友亮相自我介绍。每一位吧友都说出来冯吧的原因,抒发了冯喆先生和冯琳阿姨的无限热爱,大家说起进吧的感受,由衷地喜欢我们这个精神家园。

我们一起演唱铁道游击队电影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当冯喆迷1951那好听的嗓音领唱着,我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最后我们一起唱“同一首歌”(冯喆吧歌)结束了这个小小的庆典仪式。


第四次,终于走近你,你在墓里,我在墓前。




2015年4月25日上午,阳光明媚,我和十几个冯喆吧的朋友集体来广州银河公墓祭奠冯喆。怀抱鲜花,丽匆匆准备好了黄烟丝、香烛。《老电影》杂志也派了三位代表手捧鲜花参加我们的活动。张莉编辑邀请了摄影高手谢先生夫妇,全程拍摄录像。就连冯喆的族人冯贻也悄悄赶来加入了我们的扫墓队伍。瞬间1968很细心她建议买点矿泉水清洗墓碑,丽匆匆立马去买了十几瓶。在等待冯喆迷1951到来之前,我提议在大门口合影。



台阶逐级而上,冯喆先生,终于我离你很近很近了。虽然早在网上看见过你的墓地,早就知道了不是很大,可是真的走到你的墓地还是那么震惊:难道如此地狭小拥挤的墓地就是你永久安身的地方吗?我多想你的墓地大些再大些。





我们依次轮流开始描红漆(红漆代表今年有人来过)。我对你说:“叫你一声冯伯伯吧,因为你比我父亲年纪还大。无论你在还是不在,我们都守着你,冯喆吧很多朋友都怀念你,我把他们的心意带给你。过去很多的事情你都把它忘了吧,你在天堂安息吧。”




吧友们都眼含热泪,可是墓前只能容下一个两个人。丽匆匆和瞬间1968、张莉开始仔仔细细清洗墓碑,我们注目等待。墓碑擦洗干净,丽匆匆摆好先生爱抽的黄烟丝,并给他点燃烟。邬阿姨摆好上海带来的精致小点心、呢喃细语诉不尽对亲人的思念。




终于可以站在你面前了:我想抱住你的墓碑,但地方之小,小的容不下我给你磕个头。只够我们小心翼翼地鞠躬。


丽匆匆在燃香,然后分发给每人三支香依次插在你的墓前。




最后大家伫立默哀三分钟……

当一切都停当后,我们依依不舍地注视着你:




最后每人两支菊花铺满你的墓顶。每一次的伫立,大家都轻声诉说着对你的想念和祝福。

你被鲜花覆盖着,今天,你是最美的,仿佛感觉到我们的到来你会欢喜。

祭奠完毕,吧友们为防止鲜花可能会被人收去,于是她们将鲜花的花瓣仔细地洒在墓地周围。真是些可爱细心的吧友,先生你一定看见了。




当我们十一个人手牵横幅“缅怀冯喆,吧友影迷相会广州”合影留念的时候,我们心底有一种自豪的情节在升腾。很多扫墓的广州市民对我们行注目礼,惊讶的,平静的目光掠过我们的横幅,那是对我们的首肯。



一颗心终于可以安放了,一件大事终于完成了,我有着非常释怀的感觉,心里的愉悦无以表达。

中午当我们一行人在餐厅里午餐的时候,忽然天空倾盆大雨,刚刚阳光明媚的天气一下子就变了脸,我说:看下雨了!老天一定被我们感动了。当我们午餐结束后天又放晴了,我们开始了既定的活动:寻找冯喆先生主演的《羊城暗哨》侦查员王练的足迹。

寻觅王练足迹,圆一个情在不能醒的梦


酒店对面就是黄花岗烈士陵园,那里曾经有王练和八姑接头的场景,于是我们走去。吃饭的时候冯喆迷1951就让我在手机里打开那个经典的镜头,我们想依样去寻找,大家边走边说着当年两个人的接头暗语。



黄花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很多年轻人在活动。高大的门楼,高大的百年榕树。




我想问问这些榕树,它们一定还记得几十年前冯喆先生身穿黑色的绸衣翩翩而过的样子吧?

我们寻觅,寻觅,自然无法找到当年的墓地。冯喆迷1951先生问了几个陵园的工作人员,给他们看了手机里定格的电影画面,但是他们都说那个镜头画面这里肯定没有了。是啊,黄花岗太大了,有很多烈士墓和很多私墓,要找到精确地点无疑是大海捞针。



其实找到与否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重新走过了先生走过的地方。当晚上我们在大纸机构东道主那里再看《羊城暗哨》的时候,发现了我们走过的相似路线:我们今天没有走错,看我们白天走的路就是冯喆走的那条路。一种满足感在心头。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们的举动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只有我们冯喆迷自己知道,我们感受到了冯喆先生的风采。试想在这里身临其境地感知到了王练的气场,那些经典的镜头已经定格在我们心里。就如后来的吧友瞬间1968和djh大姐去寻找海珠大桥和爱群大厦一样,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广州的一张美好名片。冯喆先生在这些建筑下走过,那些建筑一定会记住他的。我们怀念和寻找和冯喆有关的点点滴滴就是要圆我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梦想:冯喆不在了,但黄花岗还在、海珠大桥还在、爱群大厦还在,这是我们寻觅的意义,因为这些建筑物见证过冯喆的时代。只有这些建筑能够映衬着王练的机智勇敢和风流倜傥。

冯喆,我们怀念你,你逝去多年找不到你了,但是我们却能在广州这个地方感知你,追忆你。

邂逅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聚会。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电影》杂志和老电影放映队的朋友给了我们大大的惊喜。

东西南北,香港澳门,我们的吧友涵盖了这些地方。人不多代表面却是广泛。扫墓的时候张莉编辑就对我们说《老电影》杂志的主编王道坤先生本来也要来的,但听说我们这些祖国四面八方的冯喆迷专程来为之扫墓非常感动,他要在25日晚上宴请我们并和老电影放映队的队友给我们放一场冯喆主演的电影。现在在家里打扫庭院,剪辑老电影呢。我们真是喜出望外,在这个利益横行的时代,居然有这样热心的朋友欣赏我们的活动,我们这些陌生的朋友因为冯喆而走到一起了。王先生安排了张莉帮我们全程摄影录影,已经给我们的活动增添了莫大的支持。真是说不尽的感激。这时候澳门的吧友槡桋树也赶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当我们从黄花岗赶到位于珠江边的时候,王先生已经订了两桌餐在等我们。我问王先生当年拍王练排炸弹的时候是这里吗,王先生指着远处说这里是珠江入海口,当年应该是这里。江面上一艘艘轮船停泊着,我知道那艘当年的船早已无影无踪,但我还是继续寻找相似的船只,体会那种冯喆排除炸弹的惊险感觉。



我们立刻融入了老电影放映队朋友的相聚的行列,大家相谈甚欢,久违的感觉,相见恨晚。

老电影放映队朋友也从遥远的地方陆续赶来。有的甚至开车三个小时从番禹赶来。王老师说他们的朋友听说来了很多冯喆的影迷,说什么也要过来陪陪我们以尽地主之谊。很多朋友都是曾经的部队放映员,转业后分布在广州的各个工作岗位,但是因为热爱老电影,他们会经常聚会,会去做公益去敬老院去街道放映老电影给人家看,我们为他们的对老电影的执着所感动。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相谈甚欢,一见如故,谈冯喆,谈老电影,介绍每一个吧友和朋友互相认识。




二楼的墙上挂满了老电影明星的照片,冯喆照片被单独摆放一个地方(见照片中左侧手机下面),可见王老师的精心布置。




二楼收藏了很多老片子王老师说有一千多部老电影,说我想看那部片子就有给我们放那部片子,当然我说今天只看冯喆的电影和广州有关系的就看《羊城暗哨》,他说好。




这么多老片子你是否感到了震惊!




这些都是王老师的宝贝,他的财富。




曹队长是个热心人,昨天他参加了我们的庆典仪式,今天早早就来等我们,还带来他家乡山东的大花生请我们品尝。




换片子。

三楼放映室银幕已经挂好,老电影放映机前,那些放映队的队员们兴奋地准备忙碌着,装片、调试机器。他们有的说:我都十几年没有放电影了,手都痒痒了。电影开始放映了,他们专注,娴熟地摆弄着,兴奋的神情犹如回到了当年的部队放露天电影的时候,他们为每一个成功无缝对接转换镜头和换片而兴奋,互相评价是否操作到位,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我能够体会到他们对老电影老机器的热爱,就如我们对冯喆的热爱一样。是怎样的情怀让他们对过去的旧物老电影不能忘怀?我想就是一种执着,一种热爱吧。生活中让我们不能放下的就是对过去快乐年代的追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沉淀在我们的生命里,无论是老电影还是老电影艺术家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时代,一个难以忘怀的温馨的梦,我们彼此都在重温这样的梦不愿醒来。




当那束熟悉的光束照来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部队大院露天操场的感觉,我们那个时候常常顽皮地伸出小手,看看自己的投影在银幕上的样子,被大人呵斥一下也是开心的。









《羊城暗哨》开始了,虽然看过多次,来广州之前又看了两遍,但是今天坐在这里感觉依然新奇和激动,因为和可爱的朋友们一起看,听着老电影机器咔咔作响的声音真是美妙无比的感觉。他们小声地交谈着放映的技巧,我们津津乐道地说着每一个经典镜头。我对香港tkwocy吧友说我最喜欢冯喆打响指的那个镜头:她说她也超喜欢。当代号209的王练来到八姑家里和她扮演假夫妻潜伏的时候,八姑抛着媚眼说:“今晚你也可以单独住,也可以和我一起住。”冯喆对着她打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响指。八姑可能认为这是OK的意思,于是她喜气洋洋,扭着走了。我看到的是冯喆的机智应对,一切在不言中。那姿势好风流好帅气……

今天晚上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感受到了老电影杂志人和老电影放映队员的热情友好,他们感受到了我们对冯喆先生的热爱和执着。这样的聚会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很晚了,我们必须离开了,王老师送我们到路边,一一告别这些可爱的朋友。我们都沉浸在过去温馨的梦中不愿醒来。


影迷老阿荣制作的花絮、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034jblp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广州祭奠冯喆纪实20150425


影迷冯喆迷2016年6月1日再赴广州银河公墓祭奠并写下深情文字



2016年6月2日,是著名电影演员,我心中的偶像冯喆先生的忌日。冯先生,您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47年了。多少年,多少次,我沉浸在对您无尽的思念之中,一次又一次含着泪水从梦中醒来。

       今天,我再次走进广州银河公墓,来到您的身边。我把手中的鲜花轻轻放在您的胸前,也献上我对您虔诚的思念。您的墓碑占地面积不足1平方米,过道狭窄,只能容一人站在您的面前。这让我想起两年前的一天,也是6月,那是第一次,为寻找这个小小的墓碑竟用了20多分钟。一个墓碑紧挨着一个墓碑,一排排,一列列布满了整个山坡。就在那天,站在您的面前,我突然失声痛哭。冯喆,您这位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演员,死后却睡在这如此狭窄而又冰冷的墓地里,一睡就是近20年。




       一位负责清洁的大姐手拿着扫帚走了过来,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拽了回来。我不由分说,抢过扫帚,三下五除二就把您的墓地清扫的一尘不染。清洁大姐好奇地问我冯喆是你什么人?我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电影演员,也是我的亲人。她问有孩子吗?我说没有。她长叹一声,然后仔细端详墓碑上您的遗容,突然冒出一句话:他一定很善良,很聪明,你看他长得多漂亮啊!可惜啊,才活了40多岁。

       这时,阳光洒了下来,一缕又一缕,透过一排排青翠茂盛的松树,轻轻抚摸着您的墓碑,抚摸着您年轻英俊的脸庞。

        冯喆先生,今年8月13日,是您96岁的生日,我还会再来看您的。您静静地睡吧,不打搅了,再见!


可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