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经典 | 红旗漫卷话传奇(《红色娘子军》连载之一)

2016-06-11 尹非 图说老电影




引子:如果说《柳堡的故事》是“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么《红色娘子军》就是”万红丛中一点绿。一个是成就大我后也成就了小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励志剧,一个是为了成就大我而牺牲小我的传奇剧。两部影片:穷苦妇女在精神上都获得了解放。

关于《红剧》影迷们的美文不少,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是谢晋导演的力作,表演艺术家祝希娟、王心刚作品的里程碑。由《红剧》而衍生出的现代芭蕾舞剧也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充分说明这一传奇故事的生命力。

过去大家挖掘了不少闪光点,如今让我们再一起扒一扒每个难忘的瞬间吧------




《红色娘子军》----电影就在这一片红中拉开了序幕!

天马电影制片厂,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可在脑海中伴我走过了露天电影的少年岁月,因此它的神圣、神秘,永远刻在了脑海中。它代表一个艺术是神圣殿堂的年代,代表艺术是可以感召人的岁月。



1930年,红军正处于初创时期。19030年12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应该发生在这次反围剿的前夕。虽然,海南岛远离中央苏区,但片中南霸天的疯狂反扑,大约发生在同一时期。

上官云珠铿锵有力的开场白令人印象深刻。记忆中,上影著名演员一直有担当电影解说的特点。孙道临解说过《南征北战》、冯喆解说过《大浪淘沙》------他们的声音,也成为中国电影永久的记忆。

《红色娘子军连歌》这首著名的歌曲响起,传唱至今!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演员表激动人心!祝希娟和向梅初出茅庐,祝希娟老师一举凭吴琼花的角色拿下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向梅也从此一步步为广大影迷熟知,走向她艺术的新旅程。王心刚凭借《寂静的山林》、《永不消逝的电影》等,已是闻名全国的著名影星、银幕第一帅哥。这部片子更是奠定了他在新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只是,这一次他的名字出现在天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表里,经过广布道尔基、王苹等导演的打造,这次他又要在谢晋导演的手中大放异彩!




伴着唢呐、鼓点的音乐,电影在吴琼花仇恨而惊悚的目光中拉开了帷幕,契合了歌曲中“妇女冤仇深”的背景。请注意此处吴琼花的眼神,和后面可以成为鲜明的对比。

据说解放前海南妇女压迫深重,不但要生孩子干家务,还要下地干活,几乎承包了所有劳动,而男人们却可以什么也不干坐在田埂边悠闲抽烟。越是气候热的地方,似乎女人承担的越多,不知什么原因,是因为女人耐力好,还是别的什么,要承受如此多的苦难。




除了逃,还有什么出路呢?旁边一个瞎子在走夜路,吴琼花的路在哪里?她的心也如同一个瞎子,不知命运的出路在何方?




南府的灯笼明晃晃的冲过来,不过它不是给穷人照路的,而是让穷人走投无路的!




琼花跑啊跑,她就要被追上了!观众的心也揪了起来------




她还来不及看旁边那个将影响她命运,让她由瞎子找到光明的人,就旋风一样跑过去了!




秒杀全国女影迷的镜头出现了!什么叫白马王子?这个镜头给了你答案!

时年28岁的王心刚,正值人生风华正茂。谢导慧眼识珠,从八一厂借调到天马厂,由此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王心刚帅气、阳刚、潇洒、俊朗------似乎所有形容词都难以涵盖的经典形象。以前在一篇旧文中说过,王心刚在起步的长影厂表演风格是质朴的,在八一厂是硬朗严谨的,在天马厂我们看到了洒脱不羁、质朴亲和、刚毅果敢的红军基层指挥员形象,海派的地域赋予了常青书记略带洋气的风格。印象中,只有后来八十年代的《知音》,王心刚又重新展露了这种洒脱的气质。




老四比其他打手多了个心眼,多看了洪常青两眼。扮演老四的是冯奇,想起了他在铁道游击队演正角。2007年在流金岁月拍摄现场还见过他,非常慈祥的一个老人,最近也因病去世了。这部片子,老四是个不折不扣的打手,脸涂得很白,有那时对反派的刻意丑化。不由得还是佩服像冯奇这样亦正亦邪,一辈子只当小绿叶的演员。一部经典影片,离不开每个演员的精益求精。




小庞在敌人还没跑远时,说这样的话,有些冒失。




常青书记的警惕性比较高。

这匹马非常漂亮,在暗夜中和常青书记的白衣白帽,把画面引亮。

从他们的着装来看,一定是海南的冬季,夏天是不可能穿这么多衣服的。



老四的脸还是最白

琼花粗粗的黑辫子,令人印象深刻。旁边几个打手瘦瘦小小的,很符合海南人的特征。




小庞总是喜怒形于色。

常青书记潇洒的骑马镜头,晃花了观众的眼

谢导真是会抓观众的心。




三个人,三顶不同特色的帽子。

洪常青的掩护身份是南洋华侨,这顶帽子正是华侨常戴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戴的也是这种款式的帽子,据说就是一南洋华侨带到延安,辗转送给周恩来,周再给毛戴上的。看来戏里道具都有很深的考究。

大金牙的黑帽子放到今天也不落伍,有什么渊源不得而知。

小庞的帽子是工人常戴的。




说说专业小战士牛犇吧,他可是资深老演员,解放前就入行了。印象深刻的还有《沙漠追匪记》,与冯喆搭档,相得益彰。最近看见他老人家扮演了一个富户庄园的看门人,不由感叹:以前演战士,现在演门房,他演得很认真。




右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是一个笔迹,不知是有门道,还是影片的破绽。如果是推荐信,一个人是不可能写两封的。




银元,好亮眼!

海南那么热,晚上为什么还要戴帽子呢?




大金牙这个表情很经典,对银元的贪婪溢于言表。于飞也经常扮演小龙套角色,记得在《羊城暗哨》里扮演一个公安干部,他的面像有点像外国人,在一些片子中客串过老外。




那时候的妇女似乎从出生开始就是吃苦的,现在的孩子是无法想像穷人家的女儿和牲口其实没什么区别。祝希娟把吴琼花的仇恨、倔强通过眼神、奔跑体现得淋漓尽致。




跑,也许还有生路。不跑,就一点也希望也没有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和平日久,这些语录都快忘记了。甚至有人说什么中国的乡绅文化断了传承。如果乡绅文化果真如此令人怀念,怎么可能有共产党存在的空间?!有人大赞刘文彩捐资助学,可是他把当地农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租子都提前几十年收取了。




奴才,是封建社会下人专有的称呼,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不是皇家,都是奴才。延续到上个世纪,封建残余仍很浓重。譬如,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动不动就砍头,动不动就用酷刑。小日本更是残暴,把中国人不当人地虐杀。最近看了731部队的纪录片,看得碜人,就不多说了。因此,20世纪是现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交替的时代,如今我们看到基地组织砍头的视频已是受不了,上个世纪,这种残酷的肉刑,可是司空见惯的。由是,我由衷地钦佩上个世纪初的共产党人,提着脑袋干革命,不是虚言。扯远------




人民如果不是生活在地狱中,凭什么跟你共产党干?中国人大概是全世界最能忍的民族,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起来造反?所以,国歌中才会有那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可是中国人性的真实写照。




玉树临风的洪常青,被狗眼看人低的大金牙也关了进来。




以劳苦大众得解放为己任的常青书记,怎么受得了这种场面。路上只是匆匆一撇,现在竟是这样残酷的第一面。倔强的琼花啊,还不知道,阳光已照到你身上。英雄救美,那是老故事的套路,放在这里被付于了更高的意义,解放一切受苦的阶级姐妹!




没见过世面的打手,把洪常青当成普通的南洋华侨了,正打着准备榨干其银子的小算盘。平时,大概这种事没少干。




这个镜头心迷们再熟悉不过了,小庞就是常青书记的粉丝,呵呵,不,他是忠诚的小通讯员。




干恶事的地方,总少不得装点门面。如日本侵略,也要举着“大东亚共荣”。所谓乡绅文化,不过是一个阶梯状剥削结构涂脂抹粉的代名词。


未完待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0163xkpq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揭秘 红色经典之《红色娘子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011vemak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回眸百花奖《红色娘子军》:创四项获奖纪录


可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