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历史经纬下织就的银幕传奇画卷—— 电影《开罗宣言》赏析
娱乐致死盛行的年代,偶然看到了电影《开罗宣言》。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在网络微博上看到的该片电影海报之争,有关毛泽东该不该出现在海报宣传页上,一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场。
于是,抱着这样的历史怎么拍、这样的历史如何诠释之疑问,好久没有看过新电影的笔者,开始了探究与欣赏之旅。
影片开篇既是重庆大轰炸,轰炸之下,日本机翼旁驾驶舱里的大岛一朗冷冷地注视着天空下生灵涂炭的大地,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仿佛是军国主义的幽灵标本,残忍、狂妄、不可一世。重庆在狂轰滥炸之下,中国军民进行着力量不成比例的抵抗,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是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真实写照。轰炸之下,英国大使馆的记者招待会狼狈结束,大使卡尔宣布要跟中国世代友好。教堂中神父双手合十祷告,也没能阻止轰炸的恐怖。屋顶上,德国大使馆人员即使拼命挥舞着国旗,也不能阻止所谓“友邦”的炸弹……
电影用大篇幅展现“重庆大轰炸”,画面气势磅礴,制作精良震撼,与任何一部美国大片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此浓墨重彩渲染,是告诉观众,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土壤,在日本、德国疯狂的战争行为和倒行逆施下形成了!原来各怀鬼胎的新、老帝国主义、殖民者,面对各自利益的威胁,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中国的各派势力,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面临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都在做着关键抉择!
《开罗宣言》发布于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走向反攻阶段的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首脑、和中华民国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
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如何把握这一重大题材?以什么样的角度来展现这一历史事件?是颇为考验导演功力的。因为这样的电影如果拍不好,一是沦为翻版纪录片,二是沦为流水帐,三是在当前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如不能客观还原历史,间接折射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也就体现不出影片的价值。
胡军饰演石剑峰
池步洲与日本妻子白滨英子
令人欣喜的是,这是一部制作严谨、尊重历史、脉络清晰的诚意电影。在各种线头交织的历史经纬中,编导将紧张激烈的“谍战”传奇做为珍珠镶嵌在历史画卷中,并串起各个重大历史事件。既有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也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既有纪实性,又有戏剧性。错落有致,此起彼伏,每个故事、每个段落都有据可查。譬如说传奇的苏联英雄间谍佐尔格与日本进步人士尾崎秀实,用他们的信仰和良知,左右了历史的进程。再譬如电影中贯穿始终的国民党谍报人员石剑峰,名字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池步洲的故事改编。他与日本妻子的故事,也是有据可查的。胡军、韩雪、姚笛等将小人物的故事表演得一丝不苟、细腻传神,如为执行秘密战线的任务而产生的情感误会,一时不能解释清楚的无奈,冰释前嫌后的相拥,姚笛饰演的黄怡青最后英勇无声的献身,让影片平添了几多传奇和悲壮色彩。
让我们再跟着电影将镜头转向《开罗宣言》诞生前后的历史风云。本片相关的历史人物均粉墨登场,正面阵营从貌似开明和善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到霸道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叱咤风云的斯大林,自负而又加点自卑的蒋介石,善交际而又灵活的宋美龄,指点江山谈笑自若的毛泽东;反面阵营从日本军国主义的领军人物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等等,到战争狂魔希特勒,影片均有精彩演绎。如罗斯福为了美国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对蒋的刻意拉拢,首先与蒋讨论日本问题,与宋美龄的绅士调侃,圆滑调和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矛盾,支持蒋介石的同时还派美军观察组入驻延安的大政治家手腕,表演得丝丝入扣。丘吉尔老牌殖民者的面目刻画生动,没落帝国的傲慢无理,将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谈判桌上的角逐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懂得香港问题的解决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实力。
本片没有丑化蒋介石,客观描述了他是民族主义者,在开罗会议的谈判桌上为国家的利益也在奋力争取。观众看到了他的努力,也看到了他为了争取美援打内战的自私与目光短浅。
影片也阐述了一个客观事实:蒋介石能出席开罗会议,一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美苏英都不能忽略,都需要中国拖住日本;二是美国考虑战后的需要,也要拉蒋站队,做美国的亚洲殖民地和政治桥头碉。因此美国的怀柔,很能迷惑一些对国际问题参悟不透的国人,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扯远~~
影片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刻画特别逼真,特别是选取了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日本内阁讨论关于南下还是北上的问题,将岛国寡民的贪婪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掠夺物资发动战争,富庶的南方肯定是他们的首选。日本军国主义的狂妄、猥琐和执拗,一览无余,没有道义的战争失败是必然的。笔者认为如果南下选择的争斗和由来多拍一些更好,一般观众如历史知识不足看不懂就会囫囵吞枣、一带而过。正因为南下动了蒋和美、英的根本奶酪,才加速了日本失败的命运,才有了开罗会议和宣言的诞生。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海报风波。令笔者感到疑惑的是,没有参加开罗会议的斯大林可以出现在海报上,为什么毛泽东在一部分人眼里就不能呢?争执的实质是,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这是影片的“眼”,也是考验导演政治眼光和智慧的。令人欣喜的是,影片完全把握住了这一问题的大原则。
毛泽东虽然没有参加开罗会议,但他以伟人的眼光时刻地注视着世界风云变幻。他20多岁时就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日德将祸害世界。他在1936年7月不但预言了希特勒将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后来还预言了希特勒在苏联的失败与败退的路线。1938年抗战初期,人们对抗战普遍迷惘、悲观,毛泽东远见卓识写就的《论持久战》一举奠定了他世界级军事家、战略家的地位。1943年历史正按照他的预言前进并即将证明其结果,中国共产党积极进取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国民党消极抵抗败退大西南,敌战区几无一兵一卒。抗战胜利后,奇葩的一幕出现了,日军在敌后几乎找不到国民党军队投降。蒋介石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匆忙与美国签订了出卖国家利差的不平等条约后,美国才用运输机帮蒋往敌占区运兵。这也是导致至今日本不承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直接原因之一。统帅的意志体现着军队的精神,毛泽东对待抗战的信心与谋略,蒋介石对待抗战的消极与依赖西方,昭示了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毛泽东在影片中出现顺理成章!表面上蒋出席开罗会议风光无比,但面对丘吉尔傲慢地不肯归还香港只能束手无策,这与若干年后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果断炮轰英舰“紫石英”号,打得英军抱头鼠窜构成鲜明对比。影片结尾毛泽东站在黄河边的镜头与独白,喻示了二十年多年后毛在书房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底气和资格从何而来!
海报之争,与其说是借题发挥,不如说是项庄舞剑。无论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中国的强势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有气度走自己的路,有气度拍这样题材的影片,就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与文化自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0170dsglq&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开罗宣言》预 55 28195 55 15534 0 0 4420 0 0:00:06 0:00:03 0:00:03 4420片
长按二维码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