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外国反法西斯战争经典影视歌曲选
《虎口脱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11g7qip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主题曲-瞬间(前苏)
《辛德勒的名单》
《桥》
《卡萨布兰卡》
《音乐之声》
《莉莉玛莲》
这首歌原本标题为"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1] (德语:《路灯下的女孩》),但后来以莉莉玛莲而著名。
此歌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交战国双方所喜爱,甚至出现了战壕里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士兵同时哼唱此歌战斗的场景。
和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是两位演唱过它的著名女性:Lale Anderson和Marlene Dietrich。
Lale Anderson
Lale Anderson(1905-1971)的故事在的电影《莉莉·玛莲》中有着全面的展现。与Marlene Dietrich相反,这个女子在凭借着同纳粹上层的暧昧关系,步步高升进而大红大紫。她是这首歌的原唱,最初录制的版本并不走红。到了1941年,德国占领地贝尔格莱德一家德国电台开始向所有德军士兵广播Lale Anderson唱的《莉莉·玛莲》。这首歌的内容却唤起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唤起了战争带走的一切美好回忆。很快,这首德语歌曲冲破了同盟国和轴心国的界限,传遍了整个二战战场。从的沙漠到的森林,每到晚上9点55分,战壕中的双方士兵,都会把收音机调到贝尔格莱德电台,去倾听那首哀伤缠绵的《莉莉·玛莲》。不久,盖世太保以扰乱军心及间谍嫌疑为由取缔了电台,女歌手及相关人员也被赶进了集中营。但是《莉莉·玛莲》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越唱越响,也走向了命中注定的灭亡。
Marlene Dietrich
Marlene Dietrich(1901-1992)是德国著名影星和歌手。她大胆的中性扮相,穿裤装抽香烟,歌声低沉性感而冷酷,风靡了二战前的。1930年,她出演史登堡(Joseph von Sternberg)的电影「蓝天使」而在大荧幕走红。纳粹上台后,她毅然离开祖国,加入美国国籍,坚决反战。而观众最爱的还是她唱的Lili Marleen(不论是英文版还是德文版),这既是控诉战争控诉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份再也无法释怀的乡愁。她让这首歌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1937年开出优厚条件请她回国,遭到拒绝。她从此与德国划清界限,一生中再也不曾踏上故乡的土地。在美国,她在电影节和舞台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2年,她在巴黎去世。最终,她的尸骨重回柏林,德国人还在用她的名字命名了柏林的一个广场.
莉莉·玛莲是对战争残酷的无言控诉,也是千万人心中逝去的幸福之象征,得不到的幸福之象征。从那以后,这首歌曲唱遍了全世界,各色语言无数版本,成为和平的象征,成为对幸福的哀悼。和它纠结不清的一个时代、两个女子都已经逝去,只有歌声还久久传唱,各中滋味,不同的人自有不同体会。
《魂断蓝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18e4a2a5&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阿尔巴尼亚影片《宁死不屈》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