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银幕形象赏析(2)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本文转自公众号“影视剧评”
二 牧人之子 赤胆诚心
愚以为,《牧人之子》是一部应试作品,是一部为政治概念而创作的作品,它明显的带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特征。影片主人公德力格尔是一个朝气蓬勃、热情朴实的青年,性格比较单一。这么一个平常的角色,要演出个性来,想想也真难为了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只是先生的一个过渡作品。
故事是老套路了,正反鲜明,有一个正直无私的村长德力格尔,有一个品质恶劣的小人阿木嘎;有一个官僚主义的区长卜仁,有一个纠正错误的旗委贺书记;有一群善良勤劳的支持者特戈希老汉等,有几个落后自私的捣乱分子阿尔斯郎等。这样一个剧本,不可避免的带着局限性。概念化的故事、口号式的台词、程式化的情节……用不着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用不着去思考结局的曲折,一切都一目了然,无须猜度。用我们现在眼光来看,这是一部带了说教、过于机械、有些乏味的影片。好在,爱情来到影片中间,影片中德力格尔与格根涛娅的爱情,给硬生生的影片抹上了一笔柔色,注入了一股暖流。
这应该是王心刚的唯一一部纯粹的恋爱片,我说的是恋爱而非爱情。爱情在王心刚以后的影片里还有几部,如《海鹰》、《野火春风斗古城》、《伤逝》、《知音》等等,在这些影片中,虽然也有爱情,但大都非常含蓄,没有明指,只有一根若隐若现的爱情线,更没有恋爱的经历。只这一部,先生在影片里实实的谈了一回恋爱,并大胆地有了他银幕生涯中唯一的一个吻别镜头。
这是一部描写马上民族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影片,片中自然少不了骑马的镜头,也是我们第一次看见王心刚的骑马英姿。影片中,德力格尔有与恋人同骑的幸福,有与伙伴策马的放纵,有考察草原的洒脱,有失恋苦闷的狂奔……影片将人物情感与骑马结合在一起,而王心刚也因人物关系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骑马英姿。
那时花开,影片里的王心刚好年轻呵,青春活力光芒四射——真的是挡不住的风采。他结实挺拔的身材,身着没有帽徽领章的军装,足蹬一双长统皮靴,在风光旖旎的草原上策马奔驰。那一刻,青春的力量会感染每一位观众,让我们从心底涌起一种热情: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冲动的,他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砺练。
影片中的德力格尔正是带着这样沸腾的青春,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银河村。也正是带着这样的青春朝气,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将现有银河引向银河故道,以求扩大缺乏水源的巴彦塔拉天然大牧场。青春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仅有愿望是不够的,因为不懂科学,选址不当,刚修好的堤坝被洪水冲垮。而由于误会,德力格尔与涛娅的爱情也出现了问题,两人互生怨恨。德力格尔没有了斗志,沮丧至极,伏床痛哭。第一次看到王心刚这样肆意地伤心,像个孩子一样趴在特戈希爷爷的膝上,真好,这时的德力格尔是最真实的。特别是,当特戈希爷爷问他对涛娅的变心(当然是误会)是否真的不在意时,他先装着说没事,而后在特戈希爷爷善解人意的目光中,老老实实地耷拉着脸回答:说实话,我太难过了。那神态和语气,感觉好可爱啊。
德力格尔自然淳朴,单纯可爱,这种可爱在影片中随处可见。比如德力格尔刚刚回到草原,涛娅将嫁妆枣红马送给他骑。面对儿时伙伴胡和巴日的调侃,他大大方方地笑着说:怪不得这个家伙大惊小怪的,刚回来哪有那么多的事。
与阿木嘎初次见面,尽管德力格尔与阿木嘎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但他还是坦坦荡荡的伸出手接过了阿木嘎递过来的香烟。
面对大个子牧民的道歉,他伸出小拇指豁达地说:谁要是记仇谁就是这个。那表情特别生动可爱,同时也表现了德力格尔开阔的胸怀。
面对区长的官僚,他可以直言不讳地批驳区长:“这叫什么话,今年还修不修河了?”待区长同意了他的修河请求,他又立马对区长诚恳道歉,显现出德力格尔率真的一面。
对自私自利、煽阴风的阿尔斯郎的敬酒,他毫不避讳地接过来一饮而尽。喝完酒,照样要求阿尔斯郎他们去修河工地。
面对被山洪冲垮的河堤,他也会沮丧地对特戈希爷爷说上一句:一切都完了。
……
这些细节,其实还是比较成功的刻画了人物性格,王心刚也在这些细节中比较准确的表现出德力格尔的率真、纯朴与可爱。
特戈希爷爷是银河村的党支书,也是一位民间说唱老人。当他在欢迎德力格尔的晚会上唱起悠扬动听的民歌时,德力格尔的表情是那么的专注与深情。这一刻,我们随着老人的歌声,德力格尔的深情,一起哼着悦耳的旋律,沉入美丽的草原之夜。
对特戈希爷爷开导、鼓励德力格尔的那场戏印象深刻。特戈希爷爷默默的拉起马头琴,用歌声讲述草原英雄嘎达梅尔的故事。德力格尔偷偷抬起头,盯着特戈希爷爷,表情伤心而任性。在特戈希爷爷的歌声中,他的情绪平和下来;他仰起头,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芒,青春的脸上逐渐显现一种豁然的光彩。马头琴悠远而深厚的音质,给了他力量;嘎达梅尔英雄的故事给了他新的斗志。那个青春的德力格尔又回来了,后来,他带领全村的牧民重新开始银河改道建设,并在旗工程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水利工程。呵呵,结局自然就无须我赘述了。
一曲民歌,拂去了主人公心头的迷雾,唤回了主人公消失的勇气。
这个情节,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这部影片的亮点是德力格尔与涛娅的爱情。在与涛娅的对手戏中,我们看到了那熟悉的表演风格——细腻而不造作,激情而不张扬。很喜欢涛娅骑着心爱的枣红马追赶汽车的那个情节:一望无际的草原,白云朵朵的天空,清粼的河水,快乐的涛娅,兴奋的乘车人,奔驰的汽车,激昂的音乐,都很好的烘托了氛围。在这场德力格尔与涛娅的重逢中,王心刚的表演很有感染力。刚开始德力格尔只是像一般的年轻人那样笑着为涛娅叫好,渐渐他脸上的表情肃然起来,凝神冥想,待他看清骑马人是自己的心上人时,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与幸福感,用灿烂的笑容、兴奋的大喊,呼唤着恋人的名字,展现了一个蒙古族青年豪放的性格。特别是德力格尔奋力锤打车顶的那个镜头,把德力格尔的青春、激情、奔放渲染的淋漓尽致。在这个片段中,王心刚与格根塔娜两人激情洋溢的演出,把两个恋人久别相见的喜悦传达给每一个观众,也感染着每一个观众。而那场德力格尔参军离开家乡,与涛娅依依惜别的场景,王心刚又演得寸骨柔肠、离情愁转。面对泪眼婆娑的涛娅,德力格尔用一个轻吻安慰他的心上人。这个镜头很短,但毕竟留下了先生在电影里弥足珍贵的一个甜蜜而温馨的镜头,也给德力格尔这个人物刻上一记个性的烙印。
化解误会那场戏,王心刚很好的把握了人物层次,将德力格尔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叹息,到客气、淡漠、疑惑、惊讶、喜悦,一步步展现出来。涛娅进门时我们看到一个沉重的背影,涛娅的一声轻唤,他回过头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喜悦,但即刻黯淡下来,这个镜头的王心刚显得很有棱角,俊俏而刚毅。一句“有事吗,坐吧”的台词,语调客气而不含热情。当涛娅说:把过去的事情忘掉吧,德力格尔回望涛娅的那个眼神好冰,别有一番冷竣而飘忽的光芒。当涛娅默默地把自己做的蒙袍披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透着内疚与喜悦,他轻握涛娅的手,用沉厚的声音轻轻而温情地说:涛娅,委屈了你。我忽然想到了《知音》,也是这样的眼神,蔡将军握着小凤仙的手说:凤仙,风云变幻,委屈你了。
这一刻,先生的表演风格已现雏形。
不过,顺带提一句,德力格尔看到涛娅与阿木嘎在一起的那个表情愤怒的特写,似乎夸张了点,这可不像先生一贯的表演风格哦。
当德力格尔笨手笨脚的将一条新头巾给涛娅系上时,积郁在他们两人心中的冰凌已经完全消融,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两个恋人的脸上。一件蒙袍,化解了两人的误会,温暖了两颗相爱的心灵。“白雁就是飞到云霄,影子还是在大地上;远离家乡的哥哥哟,永远活在我心上。”优美的情歌,伴着美丽的景色,把《牧人之子》的故事留在银幕上。在这个故事里,王心刚演出了一个赤胆诚心、正直无私的复员军人形象,他是如此青涩、淳朴和阳光。也许是因为他的英俊,也许是因为他的青春,不管怎样,德力格尔已经成为青春的代名词,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点击欣赏电影《牧人之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018iobjjl&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