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 脑科学揭示教育误区:别再告诉学生,勤能补拙!
精彩导读
以前我们说,数学不行就做10题,10题不行做100题,总有一天把它做通。这当然没有错,因为我们中国人相信勤能补拙,愚公移山。
可是我们忘了一件事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愚公把山移掉的时候,愚公就老了,这一生已经过去了。
【人物简介】
洪兰,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教育专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
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
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再怎么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3岁定终身”等说法。因为,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大脑有可塑性,“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没有不可教的孩子。”一个早期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的儿童,医生诊断为永远不能说话。孩子的妈妈经过思考,决定辞掉工作,自己回家带孩子。别人教孩子说话都是以“次”为单位,而这个孩子的妈妈以“万次”为单位。最终,这位妈妈成功了,孩子能开口说话了。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的智力与玩具的多少有关。于是,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的玩具。
洪兰通过研究儿童的大脑发展发现: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玩伴比什么都好。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的玩伴,胜过给孩子买数不清的高级玩具。”
洪兰反对把孩子丢给电视机。她的研究发现:10个月大的孩子,如果每天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到7岁的时候,就会比每天少看一个小时的儿童,增加10个百分点的几率患上注意力缺失症。
如何发展孩子大脑?洪兰给出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游戏,一个是阅读。
她说,孩子游戏的时候,想象力在发挥,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同时,游戏时也是在学习人际交往。如果你太凶,就没有人喜欢跟你玩,太懦弱别人就要欺负你。这些都可在游戏中感悟习得。
她同样提供了实验佐证:儿童游戏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
而阅读更是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
洪兰强调,无论游戏还是阅读,都是重要的,但是,纪律是第一位的。
孩子会质疑:你不是告诉我阅读重要吗?我正在阅读,你为什么还要我去做别的事情?
这时,应该告诉孩子:阅读虽然重要,可是纪律更加重要,你应该把自己今天的事情先做完。
为什么?洪兰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跟大家分享:“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完,其余的时间,再来娱乐和玩耍。这样做事,就会快很多,因为心‘安’了。”
如何对待孩子犯错?洪兰通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在我的学校里,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学习。当你犯错时,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错,重要的是,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在分享马友友的成功时曾经说过,她从来没有因为马友友小时候大提琴拉得不好而骂他。因为,骂会让孩子对大提琴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抗拒学习大提琴,离大提琴更远。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每天因为分数打骂孩子,孩子会不会因为恐惧学习而变得畏手畏脚?答案是肯定的。”
洪兰认为,好家长不应该只会说“NO”,而应在说完“NO”后,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如此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一条铁律。
不过,洪兰的观点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挫折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而孩子的成长可以以长带短。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可是,时代不同了,多元化的社会与多元化的选择,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路可走。在那里跌倒了,说明你的能力不在那里。
那么,为什么还要执著在你能力达不到的地方拼呢?何不改头换面,在你有长处的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她进一步阐释:“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截长补短’:数学学不会就做10道题,还不会就做100道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长带短’发展孩子的智力。数学不好就去补数学,这样是没有用的。如果孩子英语有天赋,就应该把英语学好,这样反而能带动孩子把数学学好。”
没有不可教的孩子。
改正孩子短处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长处。人有了长处,头就抬起来了,有了自信,学习也就容易了。
过去我们都知道: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错!应该是: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基因不同,后天生长的环境也不相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看到孩子的长处;用正向的态度去看待事情,你会找到解决的方式。
延伸阅读:
为何说“哪里跌倒,就该换个地方爬起来!”
没错,只要拿脑科学实验来一一解释,你就会知道——所谓强拧的瓜不甜,教育孩子读书学习,硬来实在没用,相反,还会产生一些很吓人的后果。
孩子本来就是独特的,父母只要懂得欣赏孩子的长处,尊重他的兴趣,让他从他的长处去发展,这个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长。
改正孩子短处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长处。
人有了长处,头就抬起来了,有了自信,学习也就容易了。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实验看到,你对孩子的态度,会决定你孩子大脑的结构,以及他学习的态度。
大脑不停地根据外界需求改变神经的分配,你的行为会回过头来改变你的大脑——大脑是环境和基因互动的产物。
比如有两种田鼠,一种住在丘陵,一种住在草原。住在草原的一夫多妻制,住在丘陵的是一夫一妻制,在实验室对这两种公鼠的大脑进行扫描就会发现,一夫多妻制的公鼠,它的大脑管空间记忆的海马回后端比较大——因为它要记得哪边有太太,这是需求所带来的大脑结构的改变。人也一样。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从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得到两个教训:
第一、聪明程度跟脑子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神经联接的密度和方式有关。爱因斯坦的大脑只有1230克,而按照身高体重来讲,应该是1350克才正常。
第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好。大脑就像一块饼,空间能力切得多了,语言能力就少了——爱因斯坦空间能力相当好,但他是语言迟缓者,三岁叫妈妈,五岁才会说话,但他幸好有个好妈妈,看到了他的能力所在。
过去我们都知道: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错!应该是: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因为你在这边跌倒,证明你的能力不在这里,而如果换个地方,我们说360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是个多元化社会,任何领域玩出名堂都会有饭吃。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放对了地方,让孩子的能力发挥了出来。
以前我们说,数学不行就做10题,10题不行做100题,总有一天把它做通。这当然没有错,因为我们中国人相信勤能补拙,愚公移山。
可是我们忘了一件事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愚公把山移掉的时候,愚公就老了,这一生已经过去了。
美国几年前的脑科学大会就开始研究脑跟教育的关系,墙上有个很大的标语——如果孩子没有学好,老师没有教对!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任何孩子都有长处,从长处切入,一定可以把孩子带起来。
接着来看这一部分——
学习要主动才有用,才会改变神经的联接。而童年的阴影,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功能发展——受虐儿的神经会萎缩,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
叫孩子做功课之前,不要先骂他,因为紧张会造成神经细胞的死亡。学生读书如果恐惧,就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循环。
孩子如果生活在很嘈杂的环境中,智力就会受到影响,他的大脑发育是不完全的。
一定要让孩子睡饱,因为睡眠跟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当睡眠进入到第四阶段,大脑就会分泌生长激素、血清张素以及正肾上腺素,后两项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头悬梁、锥刺股是没有效的,因为人一旦犯困,就是进入了睡眠的第一阶段,这时候人是读而不进的——只读字不能理解句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有科学依据的,做梦是我们去芜存菁、温故而知新的时候。刚睡觉时做的梦是白天发生的事,等到中夜以后的梦,则是七天前发生的事。
教养孩子不是科学,是一门艺术。科学有重复性,而教养每一个孩子不可能相同,必须蹲下来,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家长不要势利眼,看到孩子考100分就露出笑脸,考不到100分就摆出一副臭脸:还有4分到哪里去了?!
不能以为孩子什么都会。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当他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原谅他——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外面的东西,帮助他神经的联结。不要叫他每天去背同样的东西,做同样的事情。
你要孩子超越你,就要给他超越你的空间,不要动不动就讲: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听我的没错。
你忘掉了一件事情,他听你的,他了不起是跟你一样,他没有超越你的空间。而我们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更好,比我们更强!
| 来源:滴哒阅读
| 编辑:校长派
| 电话:010-56297950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