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十问校长名师,青年教师该如何成长?(必读)

2016-03-30 校长派


精彩导读:教学的愉快,并不在于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成就,而是能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一天一天,对学生的成长,每一天都是重要的;同样,每一节课,每一天,对教师的职业生命而言,也应当是有价值的。


1

如何上好公开课?

 

李镇西,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越接近常态的公开课

越是好的公开课




就按平常的课去上。我不认为公开课和平时的课应该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那就是假课。


为什么会“假”,因为追求“完美”呀!


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失去了个性。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形式。

  

当然,有一类公开课应该保留,就是带有探索性质的研究课。不过,既然是探索是研究,就应该是自然而朴素的,包括不完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接近常态课的公开课,越是好的公开课。


王君,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省优秀班主任,省骨干教师。全国几十所师范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


敢于“死”在公开课中

才能上好公开课




教师的成长,和内心的成长相联,和天天日日都在进行的每一堂课相联。有三件事会高速地促进教师内心走向强大和成熟:一是公开课。二是教研写作。三是和学生的交往。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是生命成长训练营的集训,是所有教育事件中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完全可能爆发出巨大的成长能量,使我们实现弥足珍贵的“瞬间觉悟和瞬间成熟”。

  

我经常调侃:要敢于死在公开课中,这是真心话。

  

2

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王崧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幸福跟工资没有必然联系

幸福是生命的修炼




其实,幸福感是每个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幸福感真的跟工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跟工作的琐碎与否也毫无干系。

  

幸福在哪里?幸福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正如世界是相对的一样,教师职业同样充满相对。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幸福就有痛苦。

  

同时上课,缺乏生命修炼的教师,为上课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契合。教师是活在下一刻的,是活在等待之中的,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种种意义和价值全部让位给了结果,老师在苦苦等待中,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无情地排挤了。

  

因此,这一念无论你怎么转,还是无法摆脱这种幸福的悖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消解这一念、消解这一预设的价值观呢?由“一念”之判别转向“无念”之直观,这是生命的修炼,也是幸福感的进一步增值。

  

吴非,南京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



如果教师不“知趣”

则会常有倦怠感




如果教师不“知趣”,则会常有倦怠感。听同行发厌倦之语,我不奇怪,任何职业都会有倦怠期;但我不相信一名教师从没感受过教学的快乐。和学生在一起怎么会没乐趣呢?

  

那些泡在麻将桌边的人不知老之将至,那些饮酒者一餐竟日,而和一群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互相倾听,教学相长,渐入佳境,怎么反不如打牌喝酒?一些同行热衷应酬,送往迎来不以为苦,一谈到教学就叫苦嫌累。我想,也许各有各的乐趣吧。只有发现了职业乐趣才有可能“敬业”,不能想象一个人会认真地去做自己讨厌的事。

  

教学的愉快,并不在于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成就,而是能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一天一天,对学生的成长,每一天都是重要的;同样,每一节课,每一天,对教师的职业生命而言,也应当是有价值的。


3

 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任教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情境教学的首创者。


对孩子真切的爱

是好老师成长的关键一步




这个提问让我很自然地回忆起18岁我刚毕业,也是满怀着美好憧憬。当时我教六年级,成了一个比六年级孩子大五、六岁的老师,用孩子们的话来说:我更像是大姐姐!所以,尽管课备得很认真,却管不了学生,更吸引不了他们。他们叽叽喳喳在下面讲话,扔纸团,教案也根本无法执行。晚上回到宿舍,忍不住就哭了。此后,几乎每天都有学校领导和数学老师轮流陪我进课堂,给我“助威”。可一旦我独自上课,课堂上还是乱糟糟一片。

 

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并不是看不起我,而是愿意和我亲热。于是,课间我勇敢地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玩,甚至走到大操场和男孩子一起踢足球。渐渐地,他们能够安稳地上课了,有的下课还围在我的身边了。第二年他们参加升学考试,作文题是《我的班主任》,后来他们告诉我,好多同学不约而同地写了我,我被感动了。

  

这让我深切领悟,学生需要爱,教育需要爱。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满分不等于走上教育岗位上的满分。对孩子真切的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关键一步。

  

学华,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 特级教师,曾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以实际问题出发的教育科研

帮助老师快速成长




一线教师要尝试教育科研,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选题很重要,最好同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题目要小,用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的手段,集中解决好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数学作业的批改问题,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收效并不大。我们可以做“两种数学作业批改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一般数学教师教两个班,一个班用老方法,学生课堂做作业,教师课后批作业,隔天再把作业本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订正。一个班用新方法,用我提出“四个当堂”的办法,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

  

这两种批改作业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每天做好记录,一个月或一学期就可结题,通过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学困生的提高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最后做出结论,哪种批改方法更适合学生。

  

这种短平快的教育科研,既解决了教育实际问题,对教师来说也并不困难。

  

4

迷惘了不知道怎么坚持,我该怎么办?

 

魏勇,历史特级教师。



寻找教师职业的超越性诉求

保有内心的热情




我也有过不做老师的念头,做老师之前有过,做老师之后也有过。

  

当了老师后,一开始我老是眺望外面的世界,曾经一度离开学校到外面闯荡。

  

随波逐流地教了两届初三毕业班和10届高三毕业班,其中的孤独和苦闷远不是“特级教师”之类的荣誉和表彰所能化解的。

  

作为教师,怎么活才有意义?任何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帮不上我,唯一能够缓解我精神危机的是自己赋予教师工作的意义。如果教师工作仅仅是帮助学生考大学,那么教书就只是谋生的手段,只有具备超越性的诉求才能让内心有热情,对我而言,这个超越性的诉求就是为理想中的社会培养新人。于是,启蒙,成了唯一的选择。

  

对我而言,给予子孙后代最大的遗产不是金钱、房产等物质,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不用撒谎和逢迎也能有尊严的生活的社会,为此,我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一切。然而,无论怎样,一个教师能做的相当有限,有限到我自己常常怀疑自己所追寻的意义是否存在。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反而把我从中国式的复杂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了,很难把某人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无论别人取得怎样的成绩都无法在我内心掀起波澜,因为我志不在此,我只关注那些与我有着同样价值追求的人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于是,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而丰富,慢慢的对课堂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并在其中体会到乐趣。

  

5

怎么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个有趣的事情




课堂上,要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我的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儿童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样,自然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才会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数学才不再遥远。

  

课堂上还要从学习者的动手实践活动开始。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动手做数学,课堂里既要有儿童个体的独立思考探究,也有群体的交流分享。还要在课堂上鼓励儿童敢讲话,会讲话,善提问,敢追问,学会与同伴的对话交流分享;鼓励儿童充分表达,注重儿童“讲数学”,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使“一言堂”的数学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的“群言堂”。


6

如何进行良好的家校沟通?

 

俞正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现任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


沟通技巧不是家校间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孩子




1、让学生喜欢你。小朋友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对他好,他一定会对我们好,这是小朋友与大人的区别之一。所以,家校沟通的根本是学生,根本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人是讨好不了的。学生只要喜欢我们,他回家就会不断念叨老师的好,听多了,家长自然喜欢老师了。

  

2、对家长真诚。不论什么身份的家长,都要只把他们作为家长加以尊重。交流要真诚礼貌。

  

3、以专业者的身份出现。家长身份各异,特点不同。我们与家长交流,要有信心,我们是真心为孩子好的,我们的建议是多种选择中的合理。这样,家长的沟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记住,不要太去研究技巧。沟通技巧不是家校间最重要的,重要的始终是孩子。


7

课堂纪律该如何“管”?

 

于永正,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课堂纪律不好?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上得精彩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班级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上得精彩。

  

他的话很有道理,我当班主任也好,当任课老师也好,班级从来不乱,大家都很奇怪。而且,学生们很喜欢我。

  

曾经,我带过的学生都上初中二年级了,还回来找我,让我带他们去活动。他们会按照小学时的规矩,整齐排队,步行五六里到徐州的郊区爬山。到了山上,他们要我讲故事,合影留念。校长很惊讶,你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问题的关键是,老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提高自己的素养。

  

叶德元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史教师,十大全国“最美教师”。



感情第一

走近他才方便管理




在我看来班级管理肯定是一定要有规矩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班规,但是班规不能形式化,也不能太细。

  

第一要民主,要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班级的事情,大家说了算。

  

第二,就是要方便操作,在我们班有值日班长,每个值日班长都有“班长记录手册”,会记载班级日常表现,我重点落实在早读、自习、课堂、作业、迟到、清洁等方面。一开始就要落实到人,常规表现很容易反复,学生反复出错,我们也就要反复去抓,不要怕麻烦。

  

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感情第一,走近他,才方便管理。也许他不一定非常听你的,但是在表面上也会尊重你,然后就是用规矩管理了,不管是班规还是操行分,就必须要严格,过程中要有记录,不能凭自己的直觉判断,用数据说话。过程要注意“对事不对人”、“绝对的公平公正”。


8

如何转化后进生?

 

于漪,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关键是“目中有人”


  


首先要有平常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可能都很聪慧,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不同,知识积累情况不同,这是一种常态。教师不能去埋怨,否则问题会更大。所以平常心很重要。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目中有人”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去了解学生,对学生用心,也要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

  

华应龙,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眼睛不能只盯着成绩

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全面认识学生,不以某一方面的差异而对学生做出片面的评价。

  

我们应该让学生尽早地认识到成绩优劣都能成功,而不是眼睛只盯着考试成绩。我想,这不管是对成绩优秀者,还是对成绩不佳者,都是一种生命成长的价值引导。

 

我在学校期末复习总动员时,常说这样一句话:“成绩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不努力。成绩好,没努力,我们不欣赏;成绩不好,努力了,我们尊敬。”

  

学生确有差异,可以说,上天非常公平地赋予了每个人平时不敢想象的智慧和能力。很多人甘于平庸,关键是因为不自信,逃避责任,没去寻找和发掘自己的闪光点,这才把最优秀的自己给埋没了……

  

9

怎么坚持自己的教育个性?


夏昆,新都一中的语文老师。


坚持自己不仅要决心与恒心

更需要勇气与底气


当老师越久越没个性,我以为首先是日常凡庸的教育生活使老师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棱角,也失去了对教育独到的把握;其次也是因为职业倦怠使人意志消磨,最后泯然众人矣。

  

所以,坚持自己不仅要有决心与恒心,更需要勇气与底气。当你觉得周遭的环境已经被犬儒与苟且包围的时候,有必要展开自己的眼界,去看更宽广的世界,寻找心灵上的同道者,从中获取力量和信心,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坚持走下去。

  

10

教师成长,该如何阅读和写作?

 

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


教育即生活

老师应该有广泛的阅读视野


  


我主张读经典,即便是经典,还要选出版社。那些老牌的出版社出书是很挑剔的,因为它们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译本还要看译者;其次,就要看目录、内容提要和前言、后记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妨读一读艾德勒、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

  

我习惯于批注式阅读——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写。我读过的书,大多写满了我即时的评注与反思。

  

我的另一个习惯是,同一时间读好几本书,读的时候将这些不同的书的相关内容有意无意地串联起来思考。“教育即生活”,身为教师还是应该尽可能多地涉猎一点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书籍的,视野开阔方能应付自如。

  

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及时与人分享阅读的收获与乐趣。当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朋友,同样也会向他们索取最近阅读的书目。同时在我的博客、个人网站、QQ空间、手机APP终端等平台介绍,推荐曾经读过的和正在阅读的书目。



| 来源:当代教育家| 编辑:校长派
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小编微信:xzp-xiaobian| 电话:010-56297950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