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岁男孩”讲述红军洞与九名红军重伤员的故事

2016-09-18 菖蒲论坛

点上“菖蒲论坛”即可关注,随时随地了解家乡新鲜事。

在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水畈村有一天然山洞,当地人称

 “红军洞”,是当年活跃在大别山区红28军受伤的红军将士秘密养伤治疗的“山林医院”,现成为岳西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关注的是,这里曾发生过当地多户群 43 34263 43 14988 0 0 2519 0 0:00:13 0:00:05 0:00:08 2821众冒着生命为危险,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严守秘密,守口如瓶,不走漏一丝消息,共同保护和协助护理9名红军重伤员的感人事迹,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写下了震撼人心的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至今在当地传为美谈。

9月12日,一个秋高气爽的秋日,笔者特意走进红军洞,走访了当年保护红军重伤员的最后一名亲历者张在南。

今年88岁高龄的张在南老人,耳朵虽有些背,但记忆力很好,他通过深情回忆,向笔者讲述了当年作为7岁农家孩子所知道的发生在他家及周边群众保护红军重伤员真实的故事。

张在南从安徽省第一任书记王步文在岳西从事革命活动讲起,讲到了请水寨暴动,讲到了附近周边张俊生(张畈汪岭人)、陈九(响肠无愁人)等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的故事。

“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公历一九三五年),共产党又起事了,头子就是高敬亭。”张在南回忆说,“那是我们家要下田薅草的时节,他们分三路人马要经过水吼准备去打潜山。一路从割肚出发、另一路从五庙梅寨出发,中间一路就是从菖蒲沿河(潜水)下。头天派人到水吼打探消息,来去花了一天时间,发现水吼没有国民党部队。哪晓得天黑的时候调了一支国民党军队驻到了水吼。第二天,五庙一支红军早半个钟头到达水吼,除掉岗哨后,冲上水吼街,没想到遭到埋伏在街边锅炉厂的国民党驻军的袭击,敌人甩出三颗手榴弹造成很多红军战士受伤,其中有9人红军受重伤。”

由于老人听力不好,交流起来很吃力,任由老人想到哪讲到哪。根据现场录音,结合有关资料,除了老人讲述事情发生的时间由于记忆原因有出入、人员姓名不清楚外,故事情节大致都差不多,其中还有很多细节资料里没有写入,基本情况都是这样的:1935年6月中旬,红军二十八军皖潜独立营政委刘正北率部袭击驻潜山县王家牌楼和五庙两地的国民党“驻剿”部队,由于我方侦查情况不清,第二天天刚亮途径潜山县水吼街头时,突遇刚驻扎在此地的一股国民党军队,双方激烈交火。红军因毫无准备,开始处于劣势,战斗相当激烈,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红军有30多人负伤,其中有9名重伤员。

大概是6月19日,这支红军队伍退回到现在与菖蒲镇毛畈村交界的白马潭,然后分两路分散转移。接着,一路人马带着9名重伤员经袁家渡、毛畈来到张畈自然村。在当时当地的中共西潭区委委员王佐朝、中共张畈支部党员张俊生带领下,又将9名重伤员和其他红军撤退人员转移到汪岭一户偏僻人家。但觉得还是不安全,决定将9名重伤员留下养伤,其他人员必须撤离。为了确保红军伤员万无一失,由张俊生建议,选择将这9名重伤员转移到现在的水畈村方冲组张屋屋后山岭上,位于密林中的白云方冲大洞内安顿,安排可靠的村民张学明、张华清(这两名知情者已经去世)和张在南等三户家庭负责照顾,还要协助随同而来的2名女军医和2名红军勤护人员一同护理伤员。这就是红军洞最初的由来。

“听说有军队到了汪岭,方冲的人都吓得跑到山上躲了起来”张在南回忆起那天下午,为了安置红军重伤员到洞里养伤,张俊生带着多名红军指战员来到方冲张屋找张学明了解白云洞的情形。当时张俊生知道乡亲们因不明真相而害怕,便把大家喊了出来,告诉乡亲们不碍事,是红军的队伍。一名红军领导随即向张学明打听:“你们这里可有个洞,有个洞(dóng张在南用第二声模仿的)?”当时很多人听不懂此人的外地口音,张俊生随即用当地方言翻译,这时大家才弄清楚红军是要了解屋后白云方冲大洞的情况。在当地人指引下,当晚,张俊生就带领红军到山洞去实地考察,认为这里是很好的隐蔽养伤的场所。

据张在南讲述,当天半夜他们就将九名红军重伤员转移到白云方冲大洞内安顿下来,又决定留下两名女军医和两名红军战士专门护理伤员。一班人马随后就在张屋用老百姓提供的饭菜解决了饥饿问题。天刚蒙蒙亮,又将9名红军战士扮成重伤号用担架抬走,经水畈、撞钟河转移到与潜山五庙交界的南山岭(现属撞钟村),用以假代真的办法遮人耳目。几天后,南山岭上就传出红军“九名重伤员”都病死了,有人还见到当地人请和尚道士给死去的“红军伤员”做法事超度。

“其实都是用地主、富人家的棺材装沙做的假。”张在南说,九名假红军重伤员当时从方冲张屋抬走时,红军战士轮番抬着九个担架,在张屋门前场地以“来往穿梭”方式转了几圈后,才上大路转移走的,谁也弄不清哪个抬的是谁。“红军想的真周到!”张在南感叹。“在通往红军洞的路上,只要人走过的地方,他们就用枯叶将印记掩盖住,就是下山寻找给红军打地铺用的稻草沿路落下的草头子都一一捡了起来,像没有人走过的一样。”

“一开始红军,伤员几个人一天只吃一条糕(从潜山水吼打仗时缴获的),后来一天只吃一顿饭,五六天后才开吃上两顿”张在南至今还在叹息红军伤员当时生活的艰苦。他说,两名女军医穿着贫穷村妇的衣服分别住在张屋农户家里,其中一名就住在张在南家。她们除了每天定时到红军洞里给伤员检查伤口换药外,其余时间就躲藏在农户家。没陌生人的时候就帮助住户做些家务,有人来时就立即上楼躲藏起来,不漏一丝声息。还有常来看望伤员的红军和有关党组织负责人也是来不见日,走不见天,夜来夜去,当地知情者从不对任何人提起,生怕走露了消息。

张在南还依稀记得,自从九名红军重伤员住进现在称为“红军洞”后,每隔七天就有一名神秘人物拄着文明棍,不断变换着衣着来到方冲看望红军伤员。当时只有七岁的张在南弄不清他的姓名,其他人也不问,估计肯定是红军的一个大“官”。在张在南的老房子里,笔者饶有兴趣地听取张老讲述那个神秘人的红军领导人,大胆机智果断地做思想宣传工作,发动周边群众严守秘密,自觉承担起保护13名红军任务的故事。从此,当地群众和以张学明三户一起,与洞内悄无声息隐藏的红军重伤员、护勤战士约定,用常用的农家生活用语为暗号传递情报,如用大声赶鸡或唤家人吃饭的呼喊声,表明洞下周边有陌生人和外村人至,不能出洞下山;如用呼唤家人回家洗脸、洗澡等,则说明山下是安全的,红军护勤人员可以下山到农户家为红军伤员拿取饭食或换洗衣物等。

当天上午,笔者和张老围绕“红军洞”相关内容聊得很多,两人也谈得很投机。然后,我们相约再到红军洞走走看看。年近九旬的张在南老人,再三拒绝了我和他家人的搀扶,一步一步踏上通往红军洞的石阶,走进这座“红色”的天然大石洞。张老介绍,过去石洞门口树林高大茂密,当年红军伤员在此养伤时,有一次一架敌机由东向西擦着洞口树梢上飞过,想不到那架敌机又突然飞回,在洞口上空转了两圈,大概是没发现什么可疑情况就飞走了。在红军洞,张老一一指着各个方位,再次介绍红军伤员当年养伤的情形。在洞内,笔者看到一块刻着“红军洞简介”的大理石碑,下方有一段话这样记载着:“白云洞是一处天然的‘红军医院’,洞下有张学明、张华清、张在南三户可靠群众,伤员的一日三餐、菜汤菜饭由这三户料理好;侦探情报、站岗放哨等安全掩护工作,由张俊生领导农民小组的刘凤才、刘廷书、刘廷荣、张善怀、高金华等负责,要求做到万无一失。”碑的末尾处又继续写道“九位重伤员在洞内疗养一个多月以后,伤势均大有好转,于是出洞分散到杨丙烈、刘凤仪、张质彬等四户群众家调养。前后共疗养三个多月,到九月中旬这九名重伤员全部康复,独立营派龚主任(女军医 其名不详)和王佐朝同志将他们领回,投入到新的战斗。”这些记载与张在南的讲述基本吻合。

三个多月!一百多天!当地的多户男女老少群众,一批普通善良质朴的农民,如此守口如瓶,机智应对“陌生人”造访,共同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机智勇敢地保护着13名红军指战员不落入敌手。同时克服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困难,千方百计为伤员送医送药,熬汤喂饭、站岗放哨。在信息发达又浮躁的今天,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这些与红军洞有关的故事会给我们留下许多深深的思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王先国采访整理)


爆料、咨询、求助请加微信:1637211236

【推荐阅读】
1爆料| 361工程都快一年了边沟还不恢复,难道是坑害老百姓吗?
2岳西汽车站搬迁公告

 

推荐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随时随地了解家乡新鲜事!微信爆料:1637211236 菖蒲范儿,请添加为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