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法学生看《无罪辩护》有感
近日,北理法学院教授、知名刑辩律师徐昕的新书《无罪辩护》发布了。这本书通过讲述其亲自办理的无罪辩护案件,为读者生动再现了中国刑事司法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本期法律讲堂,让我们一起听听三位同学的读后感。
——编者按
1
“从书斋走向法庭”
《无罪辩护——为自由和正义呐喊》是徐昕老师根据其办案经历撰写的自传体法律图书,其中讲述了徐老师办理的12起案件。从2013年漳州郑龙江打黑案以来,徐老师便致力耕耘于刑事辩护领域,包括无锡邵洪春案、湖北常玉贤案、四川陶红勇案、内蒙古杜文案、河北陈春薷案、湖北陈良英案、四川李梅案、江西朱庆林案、天津赵春华案、福建刘大蔚案、深圳鹦鹉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场场持续的战斗,一个个血肉鲜活的人物,在徐老师和肖之娥师姐的办案过程之中,化为一点点的回忆。
胸中千万字,笔下泪两行,12起案件,相当于12件互相展开的故事。精彩如天津赵春华案火速救援,畅快如漳州郑龙江案好汉联合,江湖如江西朱庆林案,曲折如福建刘大蔚案一波三折,苦涩如无锡邵洪春案令人不忿。多少岁月过去,历经多少法庭,作者见过难缠的检察官,也见过公正和蔼的法官,还见过愿意为亲人赴汤蹈火的当事人家属,更见过那些靠理想坚持与风浪搏击的律师们。总之,本书讲述了辩护人徐昕从书斋走向法庭的那些真实经历,可谓中国刑事辩护领域近十年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人辩冤白谤是律师第一真理”
法学院的学生应当如何理解刑事辩护业务?是通过官方媒体?还是通过像“正义联接”这样的自媒体?对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知识,不仅仅在于书本,更在于一桩桩案卷,更在于一页页辩护词。为什么这样说刑辩业务被称为律师行业中的明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又叫“小宪法”?因为刑事诉讼法与人的基本权利极其相关,涉及到人作为人所拥有的人权。当然,没有人想成为被告,也有人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被告。可是世事难料,沧海桑田,也许下雨能够预测,但人却永远不知道明天自己会不会淋雨,如果轮到了自己,那么应当如何自处?是否希望能够有人给自己辩护?法律人要有法律人的思维。这两年国家开始设置法律资格考试门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律人的思考方式,终究是与非法律人士不太相同。林语堂说过,人应有一点悲天悯人的情怀,应有一点对一般人的同情与理解。无论是“无罪推定”原则,还是“不轻信口供”原则,这些对真理、人情和良知的认识都应当内化于法律人的内心,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滴水穿石,浸润在法律人的言行举止之中。
“个案推动法治”
冤案历历在目。无论是江平教授亲自撰写碑文的呼格吉勒图案,还是整个律师界竭力推动的聂树斌案,亦或是徐老师和王万琼师姐亲自办理的陈满案,无一不是曲折无比,历经岁月,有些甚至是饱经沧桑,物是人非。但是他们在办案一线始终无怨无悔,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件推动着中国法治的进步。
通过这本书,读者们应当了解到律师是一门怎样的职业,刑辩律师有又是一类怎样的行当。我们说的刑辩律师,就是民间大众认知里的律师,是和公诉人在法庭上对抗的律师,是专门从事诉讼业务的律师。这类业务可以叫刑事合规,也可以叫刑事争端解决,无论怎么叫,事情终究是那些事情,法律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律师的名片代言不了,学历也只能部分代言,唯有实打实的办案水平才能够真正体现其价值。
这本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律师,有心人可以关注徐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正义联接”,若有志向加入“大案刑辩计划”,则可以向全国最优秀的刑辩律师们学习了。
文/北理法学院 王伊若
2
赵作海、佘祥林、陈满,沉默如沙石。邵洪春、刘大蔚、赵春华,则尝试在太阳下抹去影子。
无罪辩护无比之难,纵有无数希望,但最终往往满盘皆输。徐昕老师此书最大特点即真实,十二个案件,还原控辩双方现场、当事人以及家属,时而为典型错案思维愤怒,为傲慢的姿态无可奈何,为峰回路转欣喜,为天理人情落泪。现实虽是下水道,仍要仰望星空,或如书中所言,哪怕只是为喊一句“反对”,也要义无反顾推石上山。
除扣人心弦情节之外,本书涉及庭审辩护技巧、对现存法律制度变革提出切实性思考,但若只仅提出问题,那不是徐昕style,本书还对相关法律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可供操作的司法措施。
在行文中,我能感受到徐昕老师是一位只研究真正有意义的学问的学者,所有的思考均来自实践,而不是在书斋中空想问题。既严谨又有趣,有的文字仿佛有语音功效,浮现画面,“许多刑辩律师都需要心理按摩师,直接对着心脏按摩”、“徐老师更像媒婆一样对双方进行规劝与游说”。即使你毫无法学功底,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总之,愿所有案件都经得起时间考验,而非成为被吸取经验教训的素材。我相信,正义从来不会缺席,愿它也不要经常迟到。法律人当永怀赤子之心,无罪辩护,坚持就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文/北理法学院 苏劲今
3
无罪辩护在目前的中国司法领域异常艰难,有时“实报实销”即为不错的结果。从陶红勇贪污案到陈良英寻衅滋事案,从刘大蔚仿真枪案到赵春华气枪案,从深圳鹦鹉案到江西鹦鹉案……辩护人徐昕老师和其团队以超乎常人的勇气、毅力和精力,在当事人的殷切期盼中进行着无罪辩护,也通过和其他刑辩律师的联合,逢凶化吉,救人于水火,妥善处理了一个又一个风险。
正如徐老师所言:“案件真的难吗?其实不是,很多案件在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上并不难,难就难在地方公检法的有罪推定……”对此,唯有不畏艰险的辩护人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呐喊,才能一步步通过个案推动法治的进步。
整本书就是一个又一个刑辩现场的再现,作者将中国的司法水平在刑事诉讼领域体现得异常真实生动。当然,徐老师在用大量的细节记录中国现状的同时,也在拼尽全力改变着这种现状。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希望有更多像徐老师的人物出现在法治一线,为正义而奔走,为权利而斗争!
文/北理法学院 任艺
点击底部“留言”,参与留言评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其他文章
【法律讲堂】(版块第53期,总第261期)
文字 特约人 王伊若 苏劲今 任艺
图片 引用自 网络素材
会员原创内容,未经社团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张一非 后期处理| 张一非
审核| 程乔炜 马晓龙
责编| 张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