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圈的作家江湖——由咸阳作家李建华的《银川见闻录》所想到

阿尔 银川史记 2017-10-30


       从昨天到今日,陕西咸阳作家李建华的《银川见闻录》在微信圈火的不行。火的关键不是这个文章写的如何,火的原因是这篇文章对银川进行了太多的非议和纯粹是不过脑袋的,我们现在称之为的“妄议”。文章被“宁夏深1度”微信公众号批驳后,惹得几乎全宁夏人都知道了吧。除了对其进行或软或硬的“教育”和鞭挞,也有一些人很疑问,这李作家究竟是咋加入作协,咋成了作家的?

       其实说起作家这个头衔,在国人眼里还是有些光环的。毕竟,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咱泱泱大国,对文化人的尊敬一直延续到今天。不管是大作家还是小作家,前辈还是鼠辈,只要沾上作家的边边,就会被人们另眼看待,这些人们,或是官员,或是企业家,或是I女娃,或是一般的平头老百姓,各阶层都有。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是装逼还是粉饰自己的品味,很多人以认识作家,高攀作家为荣。也有很多人,靠写作敲开了命运之门,从田里辛苦劳作的小人物成为大家景仰的作家,这其实,都是社会发展形成的,本来无可厚非。

       说起来,想成为作家还是有点难度的。比如加入作协,得有一些条件,在省市级报纸刊物发表作品,或是有著作出版等等。而在报刊发表作品也得有一些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具备,也才能加入县市级作协,加入省作协的条件就更难一些了。所以,到省一级的作协会员,还是有杠杆和一定难度的。到中国作协这一级会员,则更难了。

        而真正的作家,与这些其实关系不大,博尔赫斯说,作家中的作家,应该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作家也是有层次的,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唯一为你说话的只有作品。

        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互联网的开放空间使得“作家”越来越多。微信圈的魔力,使得一个“作家江湖”又形成了。在我们这个文化大国,喜欢文学的人不在少数,太多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文学情结。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有文学情结的人想发表篇作品很难。自打互联网出现,但凡是喜欢文学的,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在互联网上。记得最早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很多人把自己的作品在网站制作成文集,然后等待上网的人点击和评论。再后来文学论坛和博客兴起,作品发表的渠道和交流更直接。但若是想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还是得过编辑的关卡。毕竟博客和文学论坛给人的发表欲望达成还不是那么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那么好了,现在有了微信公众号。它既给了喜欢文学的人们可以发表作品的机会,也给了那些有着编辑和主编的欲望的文学写作者一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很多类似于文学刊物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就兴起了。就出现了很多这个那个主编,副主编,还有什么编辑委员会,组织结构非常严密。我们不能不说,这些微信公众号确实使很多文学爱好者或者诗人作家有了发表作品的平台,满足了发表作品的强烈欲望。

        问题在于,一切事物都是泥沙俱下的。作家是虚荣心最强烈的那一类人,于是大大小小的作家们就在微信公众号上折腾起来了,比如这个李建华,如果我猜的不错,那个什么当代文艺家的微信公众号应该就是他自己本人申请的,因为这个公众号里几乎全是他的那些实在让人看了都不知怎么去说的所谓文学作品。

       除了像李建华这样的自己玩的,还有更多的是带有主编欲望的所谓作家玩的公众号,譬如最近那个山东临沂的什么诗人明杰,还弄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孔子诗歌奖”。获奖者只要缴纳700块钱,就可以获得孔子诗歌奖,而这个奖竟然还有多达150个“诗人”为此买单获奖,其实像这样的奖真是太多。有这样的江湖,就有这样热衷于江湖的豪客!

        君不见,这个文学或是诗歌公众号今天发发这个什么诗人作家作品,弄上一大堆简介和搔首弄姿的个人图片,放上一篇蹩脚的文章,或是几首分行文字的所谓诗歌,而且还很郑重的说,打赏多少钱给作者分多少红利。弄完这些必备的形式,就开始在朋友圈里呼朋唤友疯狂的转,感觉就像垃圾微商一样,你不给点赞人家还不高兴,你不给打赏人家还认为你看不起他。再看看点击量,少的可怜,真的是白费功夫没人看。

       这就是微信的作家江湖,如果你不小心,就会中了人家热情的套,把你的作品放上。当然美女作家,不美的女作家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可以提高打赏的份子钱和点击量。就是这样一个作家江湖,所以出现像李建华这样的奇葩作家根本不奇怪。如果你细心点,像这种胡写八道的的作家比比皆是。

        诸君,对此江湖,还是远离些吧。



苹果手机 打或赏请扫上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