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世相创始人、界面总编辑:这样的内容人才,才是未来所需要的!

2017-05-08 张小鱼 姑婆那些事儿

姑婆说:


2017年,“内容”这个词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口中。一时之间,内容人才(包括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新媒体编辑等)的价码水涨船高。而随着价码的增加,却出现了一个更明显的问题——优秀的、合适的内容人才越来越难被找到。今天,我们就听听包括界面总编辑、新世相创始人、梨视频总编辑在内的13位大咖,谈一谈目前所需的内容人才是什么样的。希望正在从事内容相关行业的小伙伴,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内容黄金时代、内容2.0时代、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内容分发、内容消费升级、内容付费、内容合伙人……

 

这几年,跟内容相关的概念铺天盖地,几乎每天都有以内容为主题的大会召开,内容的价值正被重新审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内容人才的价值被重视,而好的内容人才,或者说,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内容人才太稀缺了。


内容创业团队普遍反映“找不到人”,这里的“人”当然是指有潜质甚至成熟的内容生产者。

 

除了难以招到好的内容人才,很多人都感觉到内容人才正变得越来越贵。这种感觉也得到了大数据的印证。

 

根据近日拉勾网提供数据,内容总监2016年的平均薪酬是2014年近两倍,其他内容岗如内容运营、内容专员、内容产品经理等的薪酬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BOSS直聘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17年,超过1万家遍布各行业的企业都在招聘内容相关岗位,开出2万元以上月薪的内容类岗位比例,比2015年增长了60%。

 

2017年的前两个月,内容类岗位的需求数量较2016年同期上升了32%,较2015年同期增长78%。内容基础岗的平均月薪从2015年的6842元增至2016年的7322元;内容管理岗的平均月薪则从2015年的14185元增至2016年的14961元。

由此可见,内容人才价值的回归,是实实在在发生着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内容人才最吃香?什么样的内容人才更有竞争力?生机勃勃的内容创业公司最想招哪种人才?

 

小编今天找到多个内容行业大咖,请他们谈了谈关于内容人才的看法。

 

 

何力

界面总编辑

 

界面做商业和财经方面的报道,在金融这一块却一直缺乏很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但是坦率讲,一个真正懂金融的新闻工作者,很难在新闻行业上做太久。我认识一些确实对金融很熟悉的记者,迄今为止,这些人都不做新闻了,都去机构了,有的直接做交易。总的来讲,金融领域不论是对他们专业化成长还是现实激励,都比新闻这个行业大。 

 

总的来讲,界面肯定喜欢聪明的人、有趣的人。当然就像大家常说的,还希望他们能够敬业,吃苦耐劳,靠谱,等等。从我个人理解,年轻人嘛,只要兴趣挺广的,人比较有趣,情商比较高,聪明,各行各业都喜欢。

 

 

张伟

新世相创始人


我希望我们团队成员的具有下面4种能力:

 

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创业团队需要碰到很多新的、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验一个人处理复杂现状、为任何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

 

二是学习能力,或者叫基础认知能力。快速了解一个完全陌生领域并在其中成为专家的能力,拥有多学科的基础认知基础,建立自己认识世界的坐标系。根据经验,从事过记者、专题编辑职位的人往往更可能有这样的能力。

 

三是多线程工作能力,或者说优秀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是一个人基础认知的重要部分,所以值得拿出来讲。越重要的工作越需要同时面对多种挑战,能够清晰地判断、推进任务线并保持任务线互不干扰的能力极为重要。

 

四是优秀的情绪管理能力,意味着坚定的意志和结果导向的工作习惯。创业团队最怕的是协作中因为个人情绪而导致的合作障碍,我们不需要因为情绪影响工作的人。

 

 

李鑫 

梨视频总编辑


很多学生没有及时转变就业思维,还是为了所谓编制和稳定,去追逐一些之前看似“旱涝保收”的传统媒体,自然会感觉路越走越窄。 媒体格局改变了,传统媒体在人才招聘中的巨大体量逐渐让渡于新媒体,新媒体用人的专业需求和素质要求又很不一样。但我感觉一些相关专业的培养机制没有变化,一些学生的能力储备也没有跟上。这就造成了新媒体有大量人才需求,但却招不到合适的人,而很多学生又觉得工作难找。 

 

总之,最近大家一起面对的,是中国媒体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变局,如果我们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不随之而转变,困惑会越来越多。 

 

我之前供职媒体时,最愿意招的是适合岗位专业方向的学生,当然他要对新闻和文字有兴趣。比如科技记者,肯定希望是有文字情节的理工科生,比如法治记者,肯定希望是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而且我发现往往这种跨界的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现在我所在的梨视频,除了这种专业背景的需求外,还希望你是位资讯和视频的爱好者,还要会视觉化基本操作,对创意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

 

不过,以上这些都还不是最核心的。我想,任何一家好的企业,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职业品质和学习能力,这才是最核心的。

 

现在很多招聘需求,都要求有一两年工作经验。其实我的体会是,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公司,特别是创业公司,应届毕业生是更好的选择。他们学习能力更强,更容易认同新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他们对世界更有好奇心,对职业更有野心。

 

 

马昌博

知识短视频矩阵“视知TV ”创始人兼CEO


内容公司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精准的互联网公司,而媒体业所培养的,还都是传统的“媒体人”,恕我直言,这早就已经不被现在的内容公司所需求。

 

现在的情况是每个人机构都缺人,但是每个机构都不缺一般的人或者过去模式下的人。如我刚才所说,人才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尤其是视频化而导致了供需方的结构性错位。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情怀和执着,更不仅仅是好笔头或者会拍摄。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公司意识,产品意识和移动媒体传播意识的新型人才,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产生最恰当的影响力内容。最最关键的是,他们能在时代大潮中自我更新且保持底线。

 

简单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公司人,而不是媒体人。

 

 

黄杨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我们想要的采编人才,有很多关键词,比如专业、有理想、合作精神、抗压、敬业、能写会编还要能拍会剪。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在一个起点相似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要在不断的学习、尝试与协作过程中,突破既有思维。

 

 

周智琛

深圳晚报常务副总编


深圳晚报的人才观是:有创造力、有执著心、有爆发力、有速度感、有协同力,相信媒体融合的力量。

 

对现在内容人才,我们希望:

 

一方面呼应互联网用户迁移和叙事变化,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全案创意的思维逻辑和文本能力,二是全网营销的连接能力与产品意识,三是全流程服务的职业情商和执行耐力;

 

另一方面,我们特别注重纸媒黄金年代那种对文本、对题材、对人才的敬畏和尊重,既互联网化,也格外追求工匠精神。有一些老行规、老把式颠不可破,这既是我们的现在,也是我们的未来。

 

 

陈志华

爱开箱创始人兼CEO、资深媒体人


我始终有一个观点,关于人才这事,和行业本身没太大关系。英雄不问出处,一个人,只要他有思考和学习能力,只要他的情商在线,不管他之前从事什么工作,换一个行业,十之八九依然是人才。对于内容人才来说亦如此。

 

我不太相信一个逻辑思考严密、对事物有自己的洞察能力、能很好地管理时间的记者或者编辑,当他从传统媒体去了新媒体,当他转型去了商业化公司,就一下子成了庸常之辈。反之亦然。 

 

当然,我不是虚无化行业的特性,而是这些东西都能通过短暂的再学习而完成的,不是大障碍。 

 

首先你得想清楚自己要干嘛,最简单的二分法就是:你是想去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两者的利弊都是很明显的,大公司更体系化,履历也有加分项,但弊端自然是上升通道和学习机会的相对缺少。创业公司则正好相反。 

 

其实员工和公司是一个相互寻找的过程。创业公司寻找的是能适应创业公司的员工。 凡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做好一份工作。如果做不到这点,那还是去大公司会比较好。 

 

而创业公司能给予你的最大可能,就是机会。如果公司发展和你的个人能力都在高速发展的话,机会将是无穷的。

 

就像我曾经见过的一个95后女孩,8月1日报到,8月15日就开始做电商,仅仅因为当时全公司只有她一人没有定岗。一上来就是做的最难的电商——生鲜大宅蟹。一路坑一路哭。不到一年,这家创业公司已经估值20亿,电商流水非常大,而她已经成了电商事业部的总经理,管理三四十人。这在大公司,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吴鲁加

小密圈CEO


我的人才观其实蛮简单,有灵气,态度端正就可以。有灵气,且态度正确,其实想学什么,都可以很快上手。内容方面也是一样——只是内容尤其需要动脑子,所以得懂得思考。

 

 

将泉洪

红星新闻执行总编辑


红星新闻期待的采编人才:将新闻当事业追求,价值观主流,人格健全,守底线,有担当,抗压强,手脚快,头脑灵,笔头硬,一专多能者从优。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主编


我的人才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首先要有好奇心,对全球议题和趋势性话题有敏感度。其次要有类似的价值观,认同市场应该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认同自由、民主、公平、竞争。第三,拥有多元的视角,愿意从多元的角度去挖掘问题,能够倾听不同的声音。第四,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同时又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在信息爆炸与信息真伪难辨的时代,守门人的重要性日益加强,能否坚持记者的操守与专业要求,做到真实、及时、准确、完整,这些都非常有价值。

 

内容人才要有前瞻性,信息和资讯已经不再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对未来做出基于掌握各方面资讯之后的判断,做出有前瞻性的预测。

 

有致于从事内容行业的学生应该拥有这些能力:1、好奇心与学习能力;2、一定的编程能力与驾驭社交媒体的技能;3、与人深入沟通的能力;4、研达的能力。

 

 

潘运滨

喜乐航CEO

 

喜乐航是专注机上Wi-Fi平台建设和运营的高科技企业,前期以搭建平台为主,但平台起步后,真正能够留住用户注意力的,是匹配优质内容。

 

喜乐航本身不生产内容,而是致力于连接人与内容,开放平台,依靠全社会力量提供内容服务,并建立价值链,为用户和内容方提供价值。因此,我们对内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对内容本身有高度敏感,还希望能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创新能力。 

 

我们希望和我们并肩战斗的队友富有探索和开创精神。背景不重要,对行业的认可+不断的学习+全身心沉浸才是我们看重的特质。

 

 

刘君萍

echo回声商务副总裁


内容人才应该具备对好内容的理解力、判断力;迅速试错且调整方向的执行力;拥有对好内容的渴望,以及打磨好内容的耐心。

 

我们招人时看重的几个特质是——聪明、勤奋,具备更高视野和无限潜力。总而言之,希望找到没有“天花板”的人。

 

关于未来内容人才的未来价值,他们定义这个时代。




看到以上多位大咖的点评,小编来为大家总结下,什么样的内容人才是目前所需的——


1、勤奋好学、吃苦耐劳


2、视角全面,思维灵活


3、逻辑思维,多线工作


4、认知自我,认同企业


5、业务能力和职业品质突出


#End#

本文作者:张小鱼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ciweigongshe)

编辑:善小花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