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第三期(目录)

SCPC 四川警察学院 2023-06-17

2021年第3期目录

公安学研究

1、张彦侦查讯问会话中重复手段的功能解析(内容摘要:自然言语里话语重复有多种功能,在讯问这一特殊语境里话语重复集中实现了部分功能。讯问人员对自己话语的重复主要实现的具体功能有给嫌疑人造成压迫、进一步解释、降低言语信息的密度、强调、放慢节奏增进理解、表达某种情感、填补话语空白、强化刺激加深印象。讯问人员对嫌疑人答话的重复主要实现的功能是表示接收信息、强调、验证以及衔接等。关键词:讯问;语言;重复;功能)


2、邓立军,赖经纬:《适用特殊侦查手段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UNAFEI》(内容摘要: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2000年11月15日第5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该公约规定了控制下交付、特工行动、电子监控等特殊侦查手段,由于各国(地区)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殊侦查手段在各国(地区)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争议,例如缺乏立法或立法不力,缺乏训练有素的执法人员,来自市民社会的质疑以及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各国(地区)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的各种方案,具体包括加快立法步伐,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情报交流,加快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培养训练有素的执行人员等,其结论对我国控制下交付、隐匿身份侦查、技术侦查的立法、司法与执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关键词:控制下交付;特工行动;电子监控;特殊侦查手段;跨国有组织犯罪


3、马李芬,金伟:《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案侦的效果提升》(内容摘要:跨区域流窜犯罪的增多,犯罪的隐蔽性增强、智能化程度增高,这都给案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个信息时代,公安机关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案件侦破任务,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比如大数据技术。但目前,应用大数据技术还面临数据采集量不足质不高、兼容性不强、研判效果不佳、与保护公民隐私间难以有效平衡等诸多困境。解决这些困境、提升大数据应用效果的路径主要是:完善数据平台硬软件与系统建设;丰富数据资源,推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工具、培养一支研判能力强大的研判队伍;促进办案人员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等等。关键词:隐蔽性;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侦查措施;实现路径)


4、李杰《康巴地区报复仇杀犯罪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对策——基于公安工作视角的思考》内容摘要:近年来,康巴地区全面实施依法治州战略,着力解决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枪爆隐患、“血亲仇杀”等专项整治和扫黑除恶、命案围猎等专项行动卓有成效,社会大局更加稳定。但是,社会矛盾的治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以报复仇杀犯罪为例,其影响因素复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探索,攻坚克难,在治理报复仇杀犯罪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层面的问题和短板。对此,公安机关要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齐抓共治的局面下,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发挥好自身职能作用,切实防控恶性报复仇杀的发生。关键词:康巴地区;仇杀;影响因素;治理


5任文杰:《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以需求弹性理论为视角》内容摘要:在犯罪经济学中,需求弹性理论是一种运用需求弹性衡量犯罪对惩罚价格反应程度的理论。当前我国主要采取“从严从快”的刑事政策应对多发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惩罚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犯罪数量的增长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在需求弹性理论的分析下,我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惩罚价格的反应由“缺乏弹性”逐步向“富有弹性”转变,彰显了“从严从快”刑事政策的威慑效用,但惩罚概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若未能进一步提高惩罚概率,将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或将重陷“缺乏弹性”的困境。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应坚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采取“从严从快”的刑事政策,常态化推行专项打击行动,加强反诈宣传教育,以提升惩罚概率和减少犯罪供给。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求弹性理论;犯罪经济学;刑事政策)


公安技术

6冷涛,王衡:《Docker网络靶场平台的设计与构建——对标警务实战化大练兵》(内容摘要:公安部部署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不管是在职网络警察,还是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预备警官,都需要一个练兵平台作为支撑。网络靶场作为培养网络安全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学生和在职民警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用Docker容器虚拟化技术,结合开源漏洞靶场,精选自定义实战案例,使得网络靶场竞赛平台的构建得以实现。再结合业务实际,对标实战练兵点,开发专业基础靶场、综合漏洞靶场、实战案例靶场。对此,利用ubuntu系统搭建docker靶机,采用Windows和Kali作为渗透攻击机分别进行测试,因docker轻量化、便捷性、响应速度较快等特点,结果反馈能满足网络靶场的要求。本文方案为实战大练兵提供了平台支撑和操作借鉴。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靶场;Docker;实战化练兵)


7、许强强,石臣鹏:《城市道路LED电子斑马线的设计》(内容摘要:现有斑马线设计存在警示滞后、作用力低、时效性差、持续性低等问题。为了让行人过街时尽早注意到红绿灯,在走上斑马线前做出行为决策,从而降低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的频率,达到使行人安全过街并提高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效率目的,应对斑马线设计进行改进。新型LED电子斑马线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将LED灯具安装于首尾两条斑马线边缘及其余每条斑马线长度方向的两端,LED灯显示的颜色与红绿灯颜色保持一致,当红绿灯变成绿灯时,LED灯也是显示为绿色,提示行人可以通过斑马线过马路,当红绿灯变成红色时,LED灯转变为红色,警示行人不可以通过斑马线。以Vissim仿真模拟进行论证,其能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时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关键词:LED;斑马线;城市道路;设计)


犯罪学研究

8、但韦霖:《基于运筹学的环境犯罪治理对策思考》(内容摘要:环境问题和环境犯罪治理近年倍受关注,当前环境犯罪追诉仍举步维艰,原因在于:立法不足,导致刑事司法力度受限;侦查取证和鉴定困难,导致有罪难究;“两法”衔接机制不畅,导致以罚代刑;打击环境犯罪专业力量不足,影响工作效率等。从运筹学角度,未来的环境犯罪治理方向是:以预防和控制为先,防止形成严重后果;完善刑事立法,为打准打实提供有力司法依据;破解侦查取证难,树立打早打小预防性司法观;加强“两法”衔接,打击犯罪与恢复性司法并举;重视专业力量,提升现有环境司法力量专业性。关键词:环境犯罪;环境保护;污染环境罪;“两法”衔接;刑事法)


9、邵奇聪:《犯罪恐惧的解释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内容摘要:犯罪恐惧相对独立于犯罪率,其对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是各国重点要解决的社会治安问题之一。对犯罪恐惧的研究不同于安全感,常用的理论工具是犯罪恐惧的解释模型,包括犯罪被害模型、治安失序模型与社区关注模型。用问卷检测情绪具有的天然局限性,而我国当前研究中的提问方式又有诸多缺陷。随着研究的深入,犯罪恐惧构念效度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并动摇着研究本身的科学性。对此,宜从情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设置情绪的识别与过滤性问题,增加恐惧情绪的频率、强度、持续性与紧张度等指标。关键词:犯罪恐惧;解释模型;指标体系;情绪测量)


10、李雨馨,胥航:《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内容摘要:强制亲职教育是指对于监护不当导致被监护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遭受侵害的监护人,由司法机关强制其接受一定时间的关于监护义务履行、教养子女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强制亲职教育制度在我国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以湖北省、上海市和四川省的实践最具有代表性,对这些省份及城市的实践成果进行检视,有助于发现该制度在适用对象范围、实施主体及强制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在总结我国强制亲职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未成年保护法律的修订及最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从明确适用对象范围、明确实施主体、增强强制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强制亲职教育制度。关键词:强制亲职教育;未成年人;检察机关)


法学论坛

11、蒋志如,李辉,唐红:《环境资源案件的恢复性司法探索——以平武法院审理滥伐林木案为例》内容摘要:课题组通过实证调研了解到,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是平武法院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刑事案件。该法院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形成了独特的司法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简单地描绘为:邀请更多主体参与诉讼程序,并提供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被告人与林业局等部门以“和解”“合作”的方式(包括通过被告人补植、林业局等部门监督执行的形式)影响诉讼结果。这样,不仅能够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又能实际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达到惩罚为辅、教育为主和恢复环境生态的目的,还能教育和警示他人,最终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对照西方恢复性司法和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程序),课题组认为它是恢复性司法模式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其创造性在于其不仅有法院的积极主导,更有环保部门等主体的实质性参与。关键词: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巡回审判法庭;恢复性司法;生态文明


12、拜荣静,白岩岩:《司法改革中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育路径——以从律师中遴选初任法官检察官为视角》(内容摘要:在司法改革背景之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建设越来越需要专门法律人才的参与。律师和法官、检察官作为法治队伍建设的主力军,二者之间具备共同的法律知识体系、法律逻辑和一致的工作内容,均以实现案件正义为职业目标。从律师中遴选初任法官、检察官,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司法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能促进各种法律职业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我国的培育。立足我国实践,学习国外经验,从适时发挥律师协会的作用、建立遴选律师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客观评价机制、有序建立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育路径,推进司法改革目标的实现。关键词:法官;律师;遴选;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互动)


13、段阳伟,连世红:《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司法认定》(内容摘要:

通过对38份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有关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认定存在诸多问题:涉案物品性质的认定只依靠行政机关的审读意见;行为人主观明知的推定依据不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不明。解决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司法认定的应有思路是:对于涉案物品的性质,应当将行政机关出具的审读意见仅仅作为证据类型中的鉴定意见,在庭审中进行充分举证质证,司法机关在此基础上综合认定;关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应当完善准法律推定制度并允许被告人进行反驳;关于情节严重,应进一步完善个数与时长相结合的综合认定体系。关键词:鉴定意见;明知;准法律推定;个数;时长


警察教育与训练

14、何光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合路径》内容摘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融合)


15、丁小巍,夏蔚:《对新时代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再思考》(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以及公安院校培养模式变革的不断深入,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呈现出诸多变化。为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应尽快科学定位,实施以下改革: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复杂执法环境的公安法律人才,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应根据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特性,考虑从普通法学高等教育中衍生出来,构建完善独立的学科体系;应根据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要求,打造一支既熟练法律理论知识,又精通公安实战业务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应重视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平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使两者有机融合。关键词:公安院校 ;法学教育;定位;师资;学科体系;实践性教学)


16、王刘筠,任惠华:《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创新——以课程“模型”化几何定位为契入点》(内容摘要:侦查学科创立后,以侦查学基本原理、侦查策略为基础的理论架构经过长期的完善与发展,已经基本完整。但是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又出现侦查文化、侦查思维、侦查博弈、侦查模式等理论相互交织,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结构重叠的问题。在不断延伸的侦查学理论中,新的侦查概念频生,侦查研究内容相互重叠交叉的现象更加明显。这给侦查学科建设和侦查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困惑。因此必须通过学科(课程)理论框架的立体构建,在不同方向上对人才培养路径予以明确,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才能提升侦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关键词:侦查学科;几何定位;一体化培养机制)


17、简述芬,伍炜,曹建军:《公安专业实验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程为例》(内容摘要: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思政教育,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重要抓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程作为公安技术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独立实验课,理应承担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基于课程属性与学情分析,公安专业实验课程可通过转变师生“教”与“学”理念、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路径融入思政教育。关键词: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实验课;实战导向


18、郑洁:《公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大学英语课程具有通识性、社会性、文化性、学科性以及交互性等特征,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明确的价值倾向与引领取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可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双语资源,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构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为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融合探索新的途径。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问题;对策

来源/《四川警察学院报》

编辑/李抒航

审核/王先俊 秋虫

往期回顾

致敬!亲爱的“蓝朋友”

今天,镜头反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