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笔记 | 在隔离点当“大白”的16天
八月的武义骄阳似火,气温居高不下,酷暑难耐。在这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日子里,“义乌8.2疫情”的突然爆发,给武义的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烤”验。
身为一名在武义县融媒体中心工作的记者,一直以来我都在用镜头和笔尖记录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但自己却未想到,有一天也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疫情防控隔离点服务保障工作中。
关键时刻冲到一线
这是我作为党员的职责担当
也是记者这个职业给予我的光荣使命
8月4日 一道突如其来的命令
8月4日,“义乌8.2疫情”发生后第三天。
17点43分,从单位下班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扒拉两口饭,我就接到组织通知,19点30分到集中隔离点集合。
收到消息后的我,既紧张又兴奋,立马放下碗筷叫上老妈一起去超市购买了一些必需品。19点收拾好行李后,老妈开车送我前往集合点,一直等我进去之后才转身离去。一路上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到那儿了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注意安全!”
20点10分,正式进驻隔离点,我立即感受到了紧张的氛围。点长钟朝辉和副点长王智源带领着大家紧锣密鼓地安排起了工作:“大家有谁之前在隔离点工作过的快先过来报道!”“你这组需要几个人?”......
“潘鑫燕在吗?”在一番紧张而漫长的等待后,21时许,我终于听到了有人喊我的名字,并被告知我被分配到送餐一组(早餐组),服务的区域是“污染区”,防控的要求非常高。随后,我简单地收拾完行李,就去参加了一个短会,并来到隔离点内熟悉送餐路线。
晚上22点左右,院感同事就组织大家开展穿脱防护服培训。首先是要正确地穿戴防护装具,口罩、头套、鞋套、防护服、手套、防护面具......一套下来,还未正式上阵的我已经感受到了“大白”们的艰辛。
同组医务人员一一给我们讲解工作细节:无论进入‘一脱间’还是‘二脱间’都要先敲门,确认没人的时候再进入。进去之后先用酒精消毒洗手,每脱一步都需要洗手。再次强调,每个环节都要重视,一个环节出错不仅会增加自身感染风险,还会增加战友们的风险。
等培训结束,已经将近凌晨。回到房间,我给家里人发消息开玩笑道:“这次七夕别人收获了玫瑰花和巧克力,而我收获了一群战友!”
8月5日 变身“大白” 才知艰辛
凌晨3点左右,我还是毫无睡意。不知是因为自己紧张还是担心怕出错,半夜我不断翻看培训时拍摄的视频,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顾着。
早上7点,组长王陶俊通知我们,做完核酸吃完早餐后集合。我们早餐组六人就一起去会议厅穿上防护服,院感同事在一旁监督指导,穿戴完毕,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变身“大白”,责任感油然而生。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点内部严禁使用中央空调。进入隔离区后,我的第一感受便是:闷!好闷!大家无暇闲聊,两两一组分别把一份份早餐发到每一层楼,每一个房间。
“你好,早饭到了!”每经过一间房门,我们敲一次门。两层楼下来,我能感受到大滴的汗液从头皮开始翻滚,一直流淌下来,两层防护手套内汗水也在流动。由于是第一天,许多隔离人员不知早餐是放在门口凳子上,还是会送进房间,于是便在微信群里询问。因此送餐组的我们就在几个楼层之间来回奔跑,确认每个房间都收到了早餐。等出去脱完防护服的时候衣服已经湿透,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对于隔离人员而言,防护服之下,没有人能看清志愿者的样貌。唯一记得的,可能只是一样的“大白”背影。但是一想到大家对我们说了一声“谢谢!”“辛苦了”所有的付出感觉就都值了。
8月8日 隔离点内的“战友情”
隔离点送餐工作虽单一却琐碎,前一天统计好的隔离人员所需物资、垃圾袋等其他物资也需进行配送。在一次配送物资时,我在工作区转了半天也没找到房间。此时的我已经感觉快喘不过气了,全身被汗水浸湿,并且因为眼皮上长了麦粒肿的原因,汗水流到眼睛里睁不开,却没办法擦干,十分难受。好在跟组长反馈了这个情况后,组长立即和综合组沟通解决了问题。回到“一脱间”后的我顿时感觉松了口气。
几天下来,我感触最多的不是困顿和疲乏,而是收获了感动——无论何时,组长王陶俊都是“留守”到最后一个组员完成“规定动作”后再走。当遇到团队成员有需求的时候,果断冲锋在前,让我这个“初来乍到,毫无经验”的志愿“小白”深深感受到了团队间的默契配合以及互相体谅。
8月11日 辛苦之余更多的是甜
“你还好吗?这里有藿香正气丸和矿泉水你先喝一点。”这天刚从隔离点出来,医务人员便跑过来询问我的身体状况。一想到他们也一大早为大家采集核酸,顶着炎炎烈日在空地上坚守到最后一位志愿者出来,内心也是满满感动。
广大干部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真的太有战斗力了!
40多度的高温下,没有空调,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酷热难当。进入污染区,每个人喝一瓶藿香正气水;出污染区,每个人喝两瓶矿泉水,然后再喝一瓶藿香正气水。
每天,每个人都如此。
几个医护人员,一度晕倒了,出来休息一下,又穿上防护服进去工作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回去,而工作少不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让同事代替干,同事也吃不消的。而这仅仅是清水湾隔离点工作的点滴。
由于长期佩戴防护服装备,我的手背和手臂起了过敏反应,冒出大片小水疱,痛痒难耐。在群里说明情况后,医务组第一时间申领了药膏让我擦拭,缓解了我的症状。
“你手怎么样了,还好吗?出来吃西瓜哦!”
“你在隔离点怎么样了?还能坚持住吗?”
“等你出来一起吃小龙虾!”
“这是单位发的慰问金,你自己在里面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
通过微信,同事、家人们一再鼓励。单位领导们也再三叮嘱,有困难找组织,单位一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这些关心和记挂都汇成了忙碌生活里的甜蜜回忆。
8月17日 胜利在望 坚持到底
虽然我在隔离点内,无法亲自顾及工作,但因为有一堆暖心的同事,使我在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家庭,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
相关专业考试报名需要现场确认,同事帮我从家里取了身份证,跑去杭州为我报名;每周固定的稿件采访编辑任务,同事替我“远程操作”,没有丝毫耽误工作;遇到需要现场采访的任务,领导也帮忙协调让其他同事先上......
回顾这16天来隔离点工作的点滴,我感觉既紧凑繁忙又有条不紊。尽管力量微薄,但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铭记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党员的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有了这份经历,在今后的工作中的我也必定奉献热情与热血,努力为新闻宣传事业发光发热。
END
往期推荐
记者:潘鑫燕
编辑:胡佩芬
二审:周礼芳
三审:陈向江
终审:朱跃军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内容及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0579-87673902。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