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论坛实录二 | 发现与打造卓越公司

2017-01-14 更多资讯👉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报道


投资者们如何找到下一个对全球健康医疗创新举足轻重的大事件?他们又会如何助力打造兼具颠覆性技术与全球雄心的跨界新锐?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投资官胡正国先生在“New Paradigms in Creating Extraordinary Companies”的专题讨论中,与Third Rock Ventures合伙人Alexis Borisy先生、丹华资本创始董事长张首晟博士、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吴海博士一起探访全球健康医疗创新的下一片蓝海。




胡正国先生:感谢大家来到旧金山,参加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期间的药明康德全球论坛。在这个专题讨论中,我很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三位重量级嘉宾,他们都是享誉生命科学产业的连续成功投资者。坐在我左边的嘉宾是来自Third Rock Ventures的合伙人Alexis Borisy先生,Third Rock Ventures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参与投资的新锐包括Foundation Medicine,Blueprint Medicines,以及Editas等知名公司。


第二位嘉宾张首晟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的物理教授,也是丹华资本创始董事长。丹华资本专注新兴领域的跨界投资机构,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基因医疗等行业。他曾经说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投资就像是做研究,目标是让复杂的事务变得简单。


第三位嘉宾是来自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吴海博士。位于新加坡的淡马锡在亚洲地区投资了大量公司,吴海博士在淡马锡则负责中国区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讨论的最开始,我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分享一下他们的投资哲学,如何寻找投资目标,打造有潜力的新锐企业。


▲专题讨论主持: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投资官胡正国先生


Alexis Borisy先生:谢谢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也谢谢在场的各位听众参与这个小组讨论。我们看重的是经营创意是否优秀专攻的医药研发领域时机是否成熟,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可行的产品线。另外,如果能汇聚优秀的决策领导人,结合领先的科技,就有望带来一系列新药,为广大病患带来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希望被投资的企业能够关注不同的科研和转化医学领域,也希望他们能专注于一个分子机制已被阐明的疾病领域。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研发能力应用到这些靶点和通路上。如此,我们就有信心找到合适的患者群体,对他们的疾病施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干预。


所以总结来说,一个优秀的新锐企业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在正确的时机选择发展合适的科技和转化医学模式;拥有能够互相借鉴和积极影响的产品线;对疾病分子机制研究透彻;在各个不同层级汇聚优秀人才——创始人、顾问、高管、员工,这个团队要有高效专注的执行力。


▲Third Rock Ventures合伙人Alexis Borisy先生


胡正国先生:感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张教授的见解。张教授拥有独特的投资哲学理念,投资覆盖IT、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医药研发等多个领域。如此广泛的跨界投资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张首晟博士:非常感谢药明康德全球论坛邀请我来到这里,与同道们一起参与积极的讨论。我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参与过一些天使轮的投资,其中一些企业取得了成功。丹华资本于2013年创立,我们希望能够扮演两种桥梁纽带的角色。第一种角色是介于科学与投资之间的桥梁纽带,我相信这也是目前整个社会最迫切需求的。将社会资源投放到最前沿的科技研发领域,谁能比科研第一线的教授学者们做得更好呢?丹华想扮演的第二种角色是中美之间的桥梁,我们公司的许多战略合作企业都是来自中国的顶尖公司。


我认为当代最有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比如谷歌旗下DeepMind研发的AlphaGo。最近,DeepMind对生物医药方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放眼人类过去所有的发明创造,我真心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处于非常特殊的位置,因为计算机有希望实现自我学习、自主创造。现在AlphaGo已经可以战胜人类的围棋冠军;谷歌翻译的效率也许将在近几年超过人类翻译;我们公司投资的计算机虚拟成像技术,也有望分析传统医疗器械拍摄的病理学影像。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在击败人类围棋选手、做翻译、分析医学影像图片之后,下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还能做些什么?在输给机器之后,人类总会列举出一系列领域,认为自己将在其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就包括了科学发现。我们会问,有朝一日,机器会思索出E=MC^2吗?这一天离我们也许还很遥远,但我相信在化合物分析发现这个层面,机器学习有广阔的前景。我认识很多优秀的药物化学家,他们对于化合物的分析往往基于他们自身的经验与直觉,但这份直觉来源于对化合物库的深入了解与积累。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可以在药物发现领域模拟化学家的思维过程,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我刚才谈到的不同领域表面上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是它们在深处存在跨界融合的前景,所以我们公司才能实现高效的投资选择。


▲丹华资本创始董事长张首晟博士


胡正国先生:吴博士,淡马锡是新加坡政府支持的庞大投资机构,基金规模高达2000亿美元。您曾在中国的生命科学领域有过许多投资项目,请您分享一下过去的成功投资经验。


吴海博士:首先我想谈一下淡马锡的投资模式,我们和Alexis Borisy以及张博士的投资模式有很大差异。他们的投资能帮助企业完成从0到1的突破,但淡马锡则帮助企业从1出发,实现经营规模的几何级增长与扩容。我们关注项目的长期投资,过去我们投资周期最长的项目之一,参股时间长达15年。


淡马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不是单纯寻找最为尖端的科学技术。虽然我拥有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但是过去20年我从未直接从事相关工作,对领域的理解水平无法和会场任何一位科学家媲美。但我们志不在此。当像Alexis,张教授这样的投资专家找到最有潜力的新锐企业,并让它们的尖端科技转化为成功问世的产品后,我们才会参与其中,让这些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吴海博士


胡正国先生:下面一个问题是观看直播的观众想问Alexis的。FDA在2016年仅仅批准了22个新药,相较于2015年的45个和2014年的41个,有大幅下降。你对此有何感想?


Alexis Borisy先生:22当然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但我们也要知道,自然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要审视行业的发展,2年甚至3年的周期都是必要的。做精准的行业预测通常很困难,是我认为2017年会有更多新药被批准,预计至少30种左右。这个数字算高吗?从长期来看,每年新药平均获批可能就会在30到40出头之间浮动,整个数字区间已经远远优于10年前的表现。虽然22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但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偶发结果。事实上,我们在今天的开幕致辞中看到,突破性疗法的认定数正在不断上升。这些药物的批准会进入快车道,所以我对今年获批上市新药的数字表示乐观,并希望明年和后年的结果会更好。


胡正国先生:是的,我们充满期待。接下来的问题也是来自于观众。各位认为限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科技、人才还是资本? 


张首晟教授:我觉得在生物医药领域,尽管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突破性的进展和其他领域相比,仍然相对缓慢。以TMT(Technology, Media, Telecom)产业为例,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过著名的摩尔定律,即计算机的信息运算能力,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而放眼其他由人脑智慧开发的项目,无一能够达到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我乐观地预期,生物医药产业会与TMT产业有机融合。我们知道,遗传学、电子诊疗记录等会带来庞大的信息量,而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有效分析整理这些健康大数据,这是过去人类无法想象的。我相信这会为生物医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大加速生物医药创新的速度。


关于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当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那一天,会不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岗位?比如现在医生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可以取代医生来分析病理学图片,那会对这些受人尊敬的医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觉得大家可以不用担心——过去,全球人口有可能90%左右从事农业,而今全社会只有5%的农民,这并不是说科技抢走了农民的饭碗,而是更多的人学会了新技能。


关于人工智能,我还想谈一谈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它可以教会人类学习更有价值的新技能。举例来说,过去外科医生只能通过书本等不直观的方式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培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我们投资的一家叫做Meta的公司开发的AR眼镜,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从这个角度,我认为AR为人和机器提供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平台,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觉得利用TMT这一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科技领域,服从摩尔定律的信息处理技术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Alexis Borisy先生:这个问题里提到科技、人才和资本三个方面的因素。我认为资本不是限制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现在是一个风投资本井喷的时代,产业的各个环节流程都不缺资本。另外,我也看到一波又一波的科技与人才浪潮。但是在过去数十年内,新锐公司的成立速度和规模却几乎一成不变,没有明显增长。这可能是由于人们的心智带宽(mental bandwidth)所限。这种限制可能位于重磅科研理论的提出,可能位于凝聚团队的领导人甄选,也可能位于投资者,或者位于三者互相影响的层面。我觉得这的确是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在新药研发领域不断取得颠覆式的进展,但是每年成立的新锐公司数目却几乎年年不变。


胡正国先生:近年来我们发现,生物新锐企业获得了很充足的融资。像Denali公司,A轮融资就获得上亿美元的投资额。Third Rock Ventures本身也屡屡投入巨资,打造有潜力的生物新锐。当这些公司有了充足的资本后盾,你是否认为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科研,加快发展速度?


Alexis Borisy先生:这是肯定的,这样初创公司就可以将人力更好地集中在新药科研上,而不是谋求下一阶段的资金上。所以我们虽然看到每年成立的新锐公司数目没有显著上升,但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总额在不断上升,每个公司获得的平均融资额度有大幅增长。


胡正国先生:我们的观众问,中国大幅增长的资本版图对全球医药创新和中国本土医药创新有什么影响?近年来大量的私募公司、风投公司在中国成立,Alexis所说的资本井喷随处可见,这将对投资策略和模式有什么影响?吴海博士有没有什么想评论的。


吴海博士:我觉得这对于创新研发本身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充足的资本显然为研发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但是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本流动性也容易带来资产过高的估值。


中国为什么出现大幅资本的增长?我觉得也许是有答案的。拿肿瘤治疗来举例子吧,美国的肿瘤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和其它疗法,在中国上市的有多少?中国有着巨大的医疗需求,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四五年前,如果我询问中国投资者,“你们下一个投资方向是哪个行业”,他们都会说互联网、TMT、移动互联网、O2O模式。但是大约从1年半之前,他们很多人就将目光转向医疗领域。也许这就是答案。


之前胡正国先生问大家,影响生物医药创新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创意、人才?我觉得一个公司要创业融资,首先要有创意,否则创业无从谈起。


胡正国先生:在你们看来,未来有哪些鼓舞人心的投资趋势和机遇?


Alexis Borisy先生: 我觉得精准医疗、免疫疗法的投资会持续增长。另外跨界融合也会是投资的重点之一,比如刚才生命科学产业与健康大数据、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的融合。另外随着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会对多个领域的疾病分子机制有更多深入甚至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神经科学、免疫性炎症领域和肾脏疾病领域的研发。


张首晟教授:我刚才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我非常高兴计算机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被运用于生物科技。


此外,我想谈一下中美之间的交流平台。我认为中美两国是两个投资的生态系统,中国的大市场必将起飞,这是必将且无可动摇的趋势,我希望现场的观众可以考虑这个创业或者投资方向,也希望有更多企业可以加入这个趋势,成为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


吴海博士:前两位的总结很到位了。我觉得数字化的医疗健康,以及对大健康数据的分析会是未来的趋势。这不只限于基因组学。下一个亚马逊,或下一个阿里巴巴,有希望诞生于这个领域。另一个趋势就是跨国之间的合作与投资,这会带来很多有意思的公司。如果仅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个人对基因编辑很感兴趣。它可能带来全新的治疗手段,我很期待它未来的发展。


胡正国先生:我们再次感谢演讲嘉宾的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