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子有方 | 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死敌,但几乎每个家长都在做!

2016-11-07 现代教育报
点击标题下「现代教育报」可快速关注


精彩导读我们都想要一个懂事省心的“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成为一个温柔智慧的“别人家的妈妈”;我们都想要一个能自律的孩子,却没有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妈妈。近日,几篇关于父母情绪的文章被纷纷转载。《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父母的情绪》《父母情绪稳定,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你的三分脾气,对孩子是七分的伤害!》……这些文章广被转载,说明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有一句话曾被很多家长自嘲:只要一谈到孩子的各种“学”,就伤母子感情。
很多妈妈无奈地表示常对孩子发火。
“因为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我昨天吼了他,结果嗓子到今天还在疼,这可能是对我的惩罚吧。”
“我们家只要一练琴,就会爆发战争,孩子那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真是让人崩溃。”
“工作已经很累了,孩子还不让我省心,各种不懂事,真心累。”
曾经都想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却不知何时悄悄变成“河东狮”。并不奉行棍棒教育,但训斥和吼叫却依然常见。
我们都想要一个懂事省心的“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成为一个温柔智慧的“别人家的妈妈”;我们都想要一个能有自律力的孩子,可我们却没有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妈妈。

吼叫不能养出懂事的孩子,也让我们心存愧疚。育儿的这种无力感如何改善?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成长为情绪稳定的父母?



Q1妈妈焦躁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客观看待孩子 放弃过高期待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我觉得妈妈应该清楚自己的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从源头做功课,让我们的情绪从适合的管道释放,而不至于在关系中造成伤害。
首先,情绪常常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看法或评价。比如一个小女孩做事总是慢条斯理的,妈妈的看法如果是“我的孩子总是做事情比别的孩子慢”,这个妈妈的情绪就可能是着急、焦虑,甚至会对孩子生气发脾气。如果妈妈的看法是“她有她自己做事的节奏,而且慢工出细活”,那妈妈的情绪就可能是放松的甚至欣慰的。所以,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就要去检视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是否理性,如果是非理性的,就要去做调整。
其次,情绪还跟妈妈对孩子的期待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妈妈期待这次期中考试孩子的数学可以考99分,结果孩子只考了89分,那她就会有很大的失望情绪。很多时候妈妈的情绪起伏跟期待的落空有关系。需要妈妈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待。只要孩子做了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该受到接纳和尊重。家长也有义务为自己的期待负责,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加重孩子的负担。
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每个当下做我所能做的,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如此一来,妈妈内心的情绪便会舒服很多。
最后,人的情绪还跟自我价值感有关联。通常一个很自信的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情绪会比较稳定,相反那些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妈妈反而常常容易跟孩子着急、脾气暴躁,不允许孩子犯错也不能接受孩子平庸。
因此,妈妈的自我成长很重要,要常常回望自己,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优点,进行自我认可和欣赏。当我们能够很好地看待自己并拥有自信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时候,无论他的表现如何,都可以很从容地应对。当妈妈比较平静的时候,才可以很好地支持到孩子。

当妈妈觉察到情绪以及情绪的来源,改变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但真正的改变需要始终坚持并不断练习才会实现。




Q2 如何缓解育儿中的焦躁情绪?


父母稳定的人格才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武自存(北大医学部国家心理督导师、北京存真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专家):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最常见到的家庭结构就是一个焦虑的妈妈,身旁坐着一个看着憋屈怯懦的孩子,有时,还会再加上一个缺位的父亲。妈妈每每提到孩子的“不听话”“不上进”都会是一脸苦闷。
“太磨蹭啦,您说他就不能快一点吗”“我们为了他买学区房,可他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啊”“这孩子感情怎么能那么淡漠啊”,听着这些令人苦闷的质问不禁让人猜想,这究竟得是一个多“没良心”的孩子,能被自己父母形容成这样呢?
妈妈自己不会放松,孩子就会卷入到妈妈对抗焦虑的漩涡里。不论多大年龄的孩子,他们对母亲的关注会持续一生,感受程度最高最敏感的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当发现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母亲的全能期待时,孩子原始的上进心和求得认可渴望会被打压消散殆尽,或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与天性,做一个缺少活力的“好孩子”。
妈妈的情绪是孩子的死敌,这话一点不假,我常年见到太多正常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跟上父母期待的节奏,就被形容成是自闭症、多动症,甚至有的父母还会怀疑自己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实在是十分可笑又可悲。
同时,妈妈的负性情绪是否由孩子全部带来的,值得深思。
每当走近有各类症状的孩子,更真实的情况是夫妻之间常年感情疏离,丈夫在外忙碌,养育任务由妻子一人承担,夫妻间的精神交流非常少,除经济上的支持外,回家吃饭、周末看望老人、带孩子外出等都是走形式,缺少了太多人情味儿的心灵交流。妈妈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则是生怕别人说自己孩子没带好,不优秀,孩子成为了自己标榜优秀和炫耀成绩的工具。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那么我们就需要逐渐培养出自己能带给孩子快乐感受的能力。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我是不是有能力在家人遭遇挫败的时候给予安慰而不指责和讥讽?我是不是可以给予伴侣更多的精神支持少说泄气的话?我是不是正在不断成长更新的并且能够与自己融洽的相处?我是不是能够给予孩子感受到温暖的爱与抱持? 
都说孩子身边需要有一个智慧的妈妈,我更想说,妈妈恒久的爱与稳定的人格才是孩子的幸福的源泉。
摒弃攀比和浮躁 做好孩子的榜样王晓芳(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校长):
如今,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资讯的丰富,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教育。许多孩子有机会接受各种课外的教育,但同时也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些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要从小给孩子学习和储备一些东西。家庭条件的改善也促使家长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所以优质教育的选择也是家长压力的一个方面。过大的压力、过高的期待,可能会让家长的情绪失控。
一方面建议家长以平常心态看待孩子,不要被资讯和社会绑架,正常心态看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个性化的,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
根据孩子的兴趣等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学习,学习什么,不要以家长的经验、想法和期待要求孩子。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只能导致面对孩子时的情绪失控。
现在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家长自己不学习不思考,将孩子寄托给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以为这样可以培养出好孩子,其实不然。
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培训与引领,尤其是小学生。欣赏孩子的优点和特点,引领孩子关注学习之外的广袤世界。一个对世界多样性有更多了解和包容的人,内心的焦虑就会少很多。

另一方面,只有家长做出好的榜样,才能引领孩子更好地发展。当下环境,更需要家长和孩子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摒弃浮躁,要不然何以养成高雅的品性。一个人要拥有强大的内心,更多的是思维和品质的发展和完善,技能学习是次要的。


相关链接


情绪自控的小招数

赵澜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如果母亲对孩子温柔以待,对孩子的情绪反应给予及时的关注,能够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有几个克制自己情绪的办法与大家分享:



1.在房间的醒目处贴上小卡片,写上“做一个有耐心的妈妈,你能行!”“对孩子要温柔而坚定!”“冲动是魔鬼”等话语。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的时候,停止2秒钟,抬头看看,让自己冷静下来。
2.离开冲突地,到另外一个房间平息自己的情绪。如果爱人也在家,可以交待一声,去屋外走走,不能单独留孩子在家里。
3.如果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在事后一定要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即使孩子在具体事情上做的不对,作为妈妈也不能发脾气,因此要道歉。道歉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告诉孩子解决冲突的办法是什么,怎么样可以修复关系。
尽管有方法,但方法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是家长的生活状态,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状态。而情绪是生活状态和教育状态最直接的体现。建议爸爸妈妈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温厚平和,用好的教育状态养育儿女。





文/本报记者王小艾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教育报整理排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