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这些教育新政落地!孩子“变”了,家长要怎么变?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今天,史诗级大片——“开学”,已于北京市各大中小学同步上映。学生们迎着朝阳,背着书包,笑逐颜开地走进学校,沉寂多时的校园重新热闹起来。
年年开学有新变化,这个新学期,一些教育新政的“靴子”也终于落下!
小学一年级,先学“天、地、人”,再学“ɑ o e”;
科学课成一年级必修课;
高一学生将成为首批尝鲜新高考的学生;
……
这些新变化与孩子和家长密切相关,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教材“大变身”,家长也要升级
“小学的课本也有这么多卡通插图,太好玩了,就像故事书一样,我很喜欢!”新学年开学前一天,家住西城区的林女士送女儿豆豆到学校报到,原本还有一些焦虑和担忧的心,被孩子拿到教材后的满脸欢喜安抚了。
拿在豆豆手中的是今年一年级的新版语文教材,课本不只是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篇目,她还在教材中看到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让林女士感觉“还挺有压力”,“看来以后孩子在学校上完课,回到家,我们还要接着陪读。”
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今年9月1日起统一使用新编的义务教育《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部编教材”。
总体来说,新教材更强调经典性、时代性,知识点更明确,也非常适宜教学。那么各科统编教材分别有什么变化呢?
《语文》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更注重德育和经典,重视传统文化;
弱化了拼音教学的知识性,体现了其工具性;
在汉字方面,更重视引导孩子多元化地记忆汉字,而非写字;
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倡导亲子阅读;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七年级《语文》统编教材有了更加清晰的单元主题,对书写要求更高,课文虽然从原来的30篇变为现在的24篇,但增添了很多新篇目。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更加“接地气”,更能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己所进入的中学时代,期待这一时代的展开。
《历史》
七年级《历史》统编教材中的所有历史故事选编,都体现了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意图,图文并茂,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
在不少老师和家长看来,教材的改变,也对家长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语文学科为例,新编语文主治“不读书”“少读书”,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换言之,语文换用新教材,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多、更好的阅读,那么,对于家长而言,就需要顺势而为,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父母可以机智地提示一些有关阅读的思考问题,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十分有助于孩子的主动思考,并能让孩子加深对全书观点的认识。此外,要引导孩子精读适龄的经典著作,出自名家手笔的经典著作总会带给孩子更多、更饱满的馈赠。
——“统编教材”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
采访中,多位资深教师表示,跟随教材和老师的步伐,引导孩子们在玩中学,帮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应该是家长们最重要的“功课”。
初步学习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带着问题读书,找出书中明显的信息。“比如,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例,《项链》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分别画了什么?《乌鸦喝水》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这是老师们在课堂给孩子们布置的课后练习,家长们值得借鉴。
——语文老师陈玉
一年级必修科学课,科学从娃娃抓起
暑期期间,很多机器人挑战赛、STEAM创客比赛刷爆朋友圈。北京赛区、全国赛区赛事不断,很多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如此,在中华世纪坛也举办了全球创客盛典,在亦庄召开了世界机器人大会,参与的孩子也爆棚。
虽然孩子们都乐在其中,但很多家长对此还是比较茫然和疑虑。“学好科学素养,不是制作一个机器人或懂一点儿编程这么简单吧?”“面向未来,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不至于落后呢?”
“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人工智能为先导的编程课进课堂,并呈现普及之势。这两个变化代表着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一个大理科时代。”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STEM教育研究者吴俊杰提出了“大理科时代”的理念。
所谓大理科是指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对于公众的基础素养的要求和具体的落脚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引起了教育学科内容的变化。
吴俊杰支招家长: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师资、学科、实验室建设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对于有期望培养自己这些方面专业能力的家长和学生,可以提早做一些准备。比如,启发让孩子自我发问:“我喜欢这个东西么?”“我以后要干什么?”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善于寻找互联网资源进行自学。
很多家长都已是先行者,他们会关注一些科普公众号,并去寻找能够提供专业的科技教育和编程教育的机构。同时,积极支持孩子们去参加创客嘉年华,去创客空间走一走。
不过,吴俊杰提醒家长和孩子都不必过分着急,跟随兴趣,以项目式的学习即可,不必追求体系的完整性。
关于未来创客教育发展,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北京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丁书林建议,家长最好不要赋予创客太多的职能与功能,要重视它的培养目标、方向与过程等,但其中一些功利性的想法,还是应当淡化一些。
高一新生将尝鲜新高考,家长需提升规划能力
邬笛是今年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和他们的同学们将成为首批尝鲜北京新高考的学生。
邬笛的家长刘女士因此又烦恼又庆幸,庆幸的是邬笛此前一直学习的大提琴似乎又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派上用场了,同时也可以提前关注感兴趣的高校专业指定选考科目,并为此做足准备,发挥优势。
烦恼的是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也是高校招生的录取依据之一,那么任何科目都不能放松学习。对于新高考带来的诸多变化,刘女士表示,“还在不断的适应和摸索中”。
根据相关政策,今年秋季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所涉及的所有科目都设有合格性考试,而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学生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参加,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学校每学期对计划提交给高校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并通过“综评平台”在校内公示。经审核、公示无异议,学校在“综评平台”确认。从2020年开始,市属高校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上述实施办法实行后会对本市普通高中和学生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高考综合改革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权,另一方面,固定教学不再合适,学校也须按学生选择科目情况实行走班教学。
从学生角度来说,新的高考方案无疑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也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
对于新高考方案下的家长该如何转变,多位资深教师给出了建议:
首先,家长在平常就要对孩子用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一学科方面的内容特别有兴趣,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抓住孩子兴趣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其次,通过各种信息去到充分了解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孩子的职业倾向;
最后帮助指导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并给予适当地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不同的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也不同,家长需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引导和帮助孩子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选考科目,不要过早放弃某一学科以免未来产生遗憾。
作者:现代教育报记者娄雪 王小艾 胡畔,(原文有改动)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