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芦咏莉:“夸”够了再让孩子去青春!

2017-10-28 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9岁到12岁,孩子进入青春前期,他们希望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力量,试图对这个世界有一些控制,有时候甚至是以负面的方式来表达。所以父母要倾听、关注、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用正向、积极的方式去影响这个世界。


青春前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我是学儿童心理学的,据我观察,孩子8岁时体现出道德品质的转折,9岁时面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折。


比如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本会出现用字母代表数的内容,A可以表示一个人或一台机器,也可以表示一场活动或一幢房屋。


而这之前,他的认知里人就是人、东西就是东西,非常具体。这种用符号来表征一个系统的代数思维,意味着抽象思维的发展,会让孩子的概括能力、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越来越高,对归类的运用、对本质的理解会越来越强。这会带来孩子的另外一个变化,即不再把开心不开心都写在脸上了。



父母要了解青春前期孩子发展的三种不均衡。


 孩子拥有海量知识和价值观引导不均衡 


这时孩子懂的知识越来越多,讲的话父母可能都不懂,但他并不知道这些知识、信息能产生什么力量和价值,不知道自己平时与人相处时传递出来的是损伤破坏还是团结合作。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有海量知识“太棒了”,就对孩子言听计从。父母仍然要管孩子,尤其要管那些反映出价值观的行为,要确立边界——什么事绝对不能做,什么事可做可不做,什么事爱做就做。


孩子六七岁时,直接告诉他边界是什么,他就会听话。比如课堂里的声音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而讨论的声音不能打扰到别人。对低年级的孩子只需告诉规则,对中高年级的孩子就要解释这是一种修养,修养背后的价值观是眷顾他人。


我们学校的价值观就是楼体外墙上贴的“大气、博爱、智慧、智行”。我们鼓励孩子走出校园去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开学典礼上会分享孩子利用假期帮助了多少需要帮助的人,而非出国旅游去了多少个国家,这都体现了价值的取舍。


 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均衡 


比如有一类孩子非常活跃,点子特别多,但是不深入。还有一类孩子看东西特别深入,但是不灵活。父母要分析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不同类型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


思考深入的孩子,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遇到事就绕着走、躲着走。有的孩子作怪、欺负别人、无理取闹时,如果其他同学在那 50 30021 50 15265 0 0 3382 0 0:00:08 0:00:04 0:00:04 3386里笑,给他捧场,他就越来越高兴。这种时候,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就是让孩子知道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该如何做。


还有一种孩子爱钻牛角尖,父母就要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用各种假设问题问他:换成你或者旁边那位会怎么想?只有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吗?还可以怎么做……教孩子多角度解决问题。


总之,价值观、思维品质、自控力,都影响到孩子的均衡发展。父母既要尊重孩子的发展,也要支持他们在这些方面有所成长。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参与不均衡 


孩子处于青春前期时,父母中特别强势的那一方的价值观,会强烈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所以我们特别建议父亲参与家庭教育。


当孩子遭遇失败后,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首先要表达同理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然后再跟他讨论这件事有没有收获,下一次怎么办,如何改进。


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有一份焦虑,是因为对自己少了一份信任——可能不喜欢自己,可能怀疑自己,可能认为自己不优秀,所以会不断地把焦虑投射出去。孩子作为父母身边最亲近的人,永远首当其冲地承受父母的焦虑。


请父母信任孩子能成为最好的他自己,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帮助孩子看到无限的可能,要给孩子希望。




文章:来自中国教育报,转自校长会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推荐阅读 

好的教育,父母都要会“装”

首师大附中校长:教育,这样可以更有温度 | 思享

陶西平:未来10年,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被“无情淘汰”?| 名家

史上最难的看图猜成语,连语文老师都惊呆了!你猜对了几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