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览丨《云端的回响—当代艺术邀请展》


前 言

-Introduction-

站在Free Sky云景观光层的全景落地窗前,映入眼帘的除了深圳不断变化的城市面貌,还有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山海之间和谐相处的景象。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与自然的联系似乎逐渐减弱。如何通过凝视和思考,将失序和未知当做一种新的可能去展开对星球未来的想象,成为我们亟待面对的课题。


在本次展览“云端的回响”里,卡普尔的作品映射和扭曲了观众及周围环境;展望的雕塑取自“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想象来自宇宙洪荒的一块石头被 “无限切分”;向京的系列作品则展现了星球生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相互守护的景象;缪晓春的雕塑象征着不停止、不可遏制的发展,同时也传达珍贵的理性,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局势;黄京与姚明峰的作品则直接与深圳这座城市进行了深刻对话。



《红色背面》

不锈钢、涂漆

2016

镜面系列的作品往往能够吸引观众驻足欣赏,在这个作品中凹面呈现的流动性和坚固感营造了一种不一样的体验,让他们忘却自我和对周围的感知。它们能够改变观众欣赏的视线,并影响着它们置于的场景和环境。卡普尔表示:“这些作品似乎是活跃的,处于不同的状态。”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出生于1954年,是一位来自印度孟买的英籍印度裔雕塑家。他是当代英国雕塑界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雕塑作品参加了许多国际性大展。30多年来,尽管他一直生活和工作在英国的伦敦,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将印度的传统精神与西方艺术传统的精髓融为一体,体现出他对两种文化的深刻认识。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他常常会在他的作品中运用到不同的材质,如石、钢、玻璃等,在简洁的造型上饰以鲜艳的色彩,其作品表现的主体与形式总给观众以一种雕塑与绘画融合为一体的感受,以及一种空灵、变化和无形的视觉冲击。


《粒子10# 》

不锈钢

2023

《粒子》作品是用“无限切分法”对独立的一块不锈钢石头从中间切分,选其中的一块再次切分,以此切分成六块,作为宇宙创造的隐喻。再以人的蜷曲姿势为感觉参照,将切块重新组合成粒子状。此时,“无限”的概念被内化成有限的粒子,借助人与粒子的类比关系,表达人与万物的关联、共处,也提示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的能量是可以无限开发的。


展望,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威尼斯、上海、新加坡、广州、比利时、夏威夷、荷兰、澳洲、多伦多等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三年展及雕塑展,2003年入选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首次中国馆。其作品曾作为第一件中国当代雕塑品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及伦敦大英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收藏和陈列,2000年曾被日本《美术手册》评为国际当代艺术最受关注的100人。



《凡人——只有寂静能维护寂静/之一、之二、之三》

玻璃钢着色

2011

《凡人——只有寂静能维护寂静》的三位人物高低错落,在一旁沉静站立,默默相守。作品题名同样来自阿赫玛托娃在1963年夏天创作的《子夜诗抄》的题记:“只有镜子能梦见镜子,只有寂静能维护寂静”。向京创作的每个系列作品,似乎都能找到这些缄默不语的守护者,构成了向京一个个小小的休止符。


这个场景仿佛星球生物的共生共处、相互守护、相亲相爱,如果将身份与处境恰切置换的话,他们就是我们,我们也是他们。


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她是个带有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艺术家。她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不安”与“安宁”,几乎可以视作向京作品序列的基本和弦与主题,或者说一组基本的情感、感知的节拍。问题先行是向京的工作方法,但她在业已被边缘化的写实雕塑语言里,在个人化塑造、雕塑着色、玻璃钢材料的使用这些语言建构上,都做出非常独特而影响深远的当代性实验,开创出一种“外在看来是具象的现实主义,实则深度探讨人性内在的精神价值”的作品面貌,在当代艺术景观里构成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在谈及“当代性与传统媒介”、“女性身份与普遍人性”、“观看与被看”、“内在欲望”等学术命题时,向京及其创作是个不可回避的个案。




《陀螺舞》

数字雕塑

2018

艺术家认为新媒体与新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和多样的选择,而被加速、被赋能的状态也将由主动加速和自我赋能取代。《陀螺舞》系列的创作,则是艺术家对图像、运动、动态、动机的思考,借由影像、装置与雕塑在空间中的形态再次呈现的同时,也是艺术家对真实世界的表现探究。


1964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作品包括摄影、绘画和基于软件创作的三维电脑动画和雕塑,并在国际上广泛展出。缪晓春的作品都体现了他对色彩细致入微的处理。实际上,缪晓春的摄影作品和三维动画作品的魅力恰在于它们所表现出的那种看似浑然天成的气质,而这首先要归功于缪晓春对新旧文化的兼容并蓄。缪晓春将古老的中国文化和今日中国大都市的极度现代化联系在一起,还将欧洲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中,其方式便是将那些在西方美术史上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进行改写。



《看的纯粹》、《三三二二》

艺术喷绘

2012

黄京将他的摄影比喻成“在漫长的河滩上低着头拣好看的石子”。他机不离身,随心所欲地大量拍摄身边看似熟悉的事物和琐碎的细节。这些日常景观如有一股魔力,在攫获观者视线的同时,也被摄影师赋予了深度。他认为自己无法像作家或演说家那样,因此驾驭摄影以书写世情。相机是他的眼睛、他的视野及感官所在。通过相机,黄京释放着自己内心蕴藏着的力量,反映着自己对世界带有东方哲学思考的观察。他将自己的照片形容为一所空房子,观者住进去,会有自己的思索和回忆。


黄京,1987年生于广州,现居深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他曾获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新人奖,其作品曾于法国梵高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德国徕卡美术馆、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德国堤坝之门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展出。黄京喜欢拍摄生活周边的人和事,尤其对都市、工厂、居民的印象,他可以拍下简单又微不足道的内容。他的黑白照片营造出有如山水画般的感觉,不需要有词汇来形容,却带着诗一般的意境。

 

《WAVE》

多屏影像

尺寸可变

2022

这是一片特殊的“海”,作品提取了海岸线附近地域内声音的数据,通过编程、建模、数据可视化等方式,生成海的虚拟影像。通过人工智能学习训练几万张不同样式的海面图像,生成了多种姿态的虚拟海面图像并制作成海浪的影像。同时,将填海区内录制的声音以数据的形式与影像结合,以控制和干扰影像中海浪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可以看到影像中海浪不断变化而波动,时快时慢,有时处于静止。在这片“数字海”中感受现实与虚拟之间制造一种连接与对话。


姚明峰,出生于黑龙江省,硕士毕业于费城艺术大学Studio Art专业,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作为一名概念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源于对日常现象的一系列持续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微妙的干预将日常生活元素抽象化,视觉化,将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一种视觉的经验。他的作品主要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分类、整理、排列与重组,并以截取、采样的方式收集元素,再通过绘画、摄影、装置等媒介进行创作,以此探讨边界以及景观元素是如何在当下被重建的。

艺术家们
用独特的创作语言和表现方式
丰富并延伸了展览主题的维度

传达了自然与城市、现代与未来
科技与人文、空间与观者之间的
共鸣和回响
并让这种回响在云端之上久久不息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前往艺术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