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百问 | “两个务必”是怎样提出来的?意义在哪里?

学习出版社 理论热点面对面官微 2022-11-26

42

“两个务必”是怎样提出来的?意义在哪里?

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为“从将来建设新中国来说,道路还是很长的”。至于从实现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来看,更是这样。毛泽东还提出,将来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否不流血,还要看我们工作的努力情况。如果国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军和我们的党腐化下去,无产阶级不能掌握住这个国家政权,那还是有问题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凝结着我们党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历代王朝衰亡,无一不与执政主体的阶级局限以及贪污腐败有关。秦以“骄”亡,隋以“奢”败,汉以“俭”兴,唐以“勤”强,无不验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揭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

△《进京赶考》(油画)

“两个务必”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两个务必”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个务必”强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强调艰苦奋斗,其实质就是不要忘记人民群众,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了“执政为民”的崇高境界,才有了“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感人场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两个务必”涵盖着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要求。当时革命即将取得成功,党内部分同志滋生了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不求进取的情绪,使党中央和毛泽东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两个务必”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思考,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从而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图书购买链接(8.5折优惠)

点击图片,可购买图书

书号:978-7-5147-1081-6

编著者:本书编写组

开本:16开

字数:380千字

定价:39.80元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出品 | 学习出版社

监制 | 杨梦东

责任编辑 | 曾德保、梁菲

编辑 | 朱派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