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师道周周看 | 纪录片《师道 · 张人利》开播,感受创新校长减负提质的智慧

2017-11-18 教师博雅


*如何订阅我们?

*搜微信号"jiaoshiboya"或公众号"教师博雅"



------------------------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纪录片——《师道》。《师道》全面展现本市教师队伍中一批“四有”好老师的先进典型形象,集中展示本市教师队伍的精气神,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和使命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

则是民族的希望

上海纪实频道

倾力推出 全新栏目

《师道》

11月3日起 每周五20:00播出

《师道》栏目的人物与故事,涵盖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先进典型,包括为人为师典型、教书育人楷模、大学思政工作等活跃在一线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以及体育、美术、艺术等各学科优秀教师。节目以实景纪录为基本手段,结合人物采访、资料收集,通过描述主人公为人为师为学的心路历程,深刻阐释本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生动刻画改革取得的实践成效。

《师道》第三集

《师道 · 张人利》

本集内容简介

走进静教院附校,走入张校长的工作日常。纪录片试图通过张校长旁听的三堂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感受静教院附校的活力,展现一位基础教育校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是一位课程改革的领跑者,一位绿色生态的创设者,一位轻负高质的倡导者,一位教育规律的探索者。

“老师是个领路人,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作为蜚声国内外有个性、有思想的教育专家,他始终走在教改的核心领域,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为上海基础教育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他就是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


一起来听听老师们的观后感悟

戴琴玮 育才初级中学书记:

认识张人利校长是在二十年前,当时他来给我们进行培训,他让我们这些刚刚走上学校管理岗位的年轻人懂得了提高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多年后,他带领静教院附校的老师们把一所薄弱学校转变成受社会欢迎的名校,与他先进的办学理念、过人的胆识、长年累月的实践密不可分。他在育才段力佩老校长茶馆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茶馆式教学已广为人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需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是静安教育发展的功臣,向他学习!致敬!


王晴川 西康路第三小学老师:

张人利校长,是我们熟悉的一位上海市特级校长,一位创新校长,一位教育家,一位实干家。今天观看了《师道——张人利》,又一次目睹了他的风采,再次接受了心灵的洗礼,感悟了教育人生的平凡与伟大。我被他睿智的教育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深深折服,他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个性、学识、学习与思考能力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自己也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求索。


刘颖 上外静中书记:

曾经的“菜场学校”历经19年的课程改革,蜕变成家长口中的“牛校”。说“实惠话”,办“实在教学” ,不拘一格降人才,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积极推行“后茶馆式”教学,张人利校长的实践和探索给予了我们教育人更多的思考。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我们迫切需要虚心学习的态度和改变现状的决心。


丁银娣 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

作为一名静教院的教育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张人利院长那种痴迷教育、勇于改革、谨慎笃行、踏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和品格。无论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改革还是后茶馆式课堂教学方式的演进,这些变革的勇气缘于教学问题的真实和对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 这些成功的基础则是对改革的谨慎求证和踏实的实践。清晰记得八年前,张院长在院内做讲座、报告之后,常常主动恭求不同意见;也非常怀念那时为了一个论点、一个观念,我们从白天学习、争论到天黑,灯火通明的教室,我们口中就着两个包子,饶有兴趣继续着争鸣、思考,精神上却汲取了养料、获得了升华。从课题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从创新到求证,附校的一步步发展,都在有力诠释这样一个道理:达知徐行、大道至简。这样的学习、教研、实践,也将我这样一位曾经的教研专业"素人",发展为今天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员,非常感怀和感念在张院长身边工作的时光。


薛琼 上海市花园学校校长:

在中国近现代涌现出了很多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教育大师,“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与我就是这样一位有风骨、有思想、有教育家情怀的师者。 我是张校长德育基地的学员,镜头里的他依然是那样精神矍铄、依然是那样平易近人、依然是那样谈笑风生。 无数次听师傅的报告、无数次咀嚼师傅隐藏在简单的教育故事背后的教育哲理:教育首先具有科学性,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规律;教育还是人文性极强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所以我们要解读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需要;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要怀揣对教育的理想和信仰去追求最美的作品。张校长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解读着他的教育思想,也竖起了静教院附校一位位优秀教师的铭牌。 在我看来张校长还是一位乘风破浪的教育界勇士,他提出的“后茶馆”式教学、一年级取消数学学科让身心发展规律说话、建立脚手架帮助孩子在最近发展区里自主成长、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德育、课堂——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新要求、学生个体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绿色指标的校本化应用......这些教育教学改革的真知灼见已经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让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受益,而我们也正用这样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事业,传播给更多身边的教育同仁,所以师者张人利——传播师道,人间大道。 


胡蓉 上海市育才中学教师:

教育只有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的规律才是最科学的。当初为女儿读书选择静教院附校,也是这个教学理念吸引了我……九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天女儿陪我一起看师道,她在我边上激动的心情,让我知道在这九年里,她真正实现了刻苦学习,快乐体验的校训。


陈诺贝 静安区启慧学校副校长:

张校长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带领着学校整个团队不断开展研究,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探索了一条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教学内容。为上海的教育作出了巨大地贡献,他默默耕耘的精神和探究精神是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发扬的。


张雪龙 原万航渡路小学老校长:

我们全家聚精会神地一睹张人利校长在电视上的风采,为他教育思想之前沿,教育观念之精辟,教育实践之有效深深折服,我们的孩子能成为张校长的学生深感荣幸!


崔香缓 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年级组长:

张人利校长,一位有思想的教育专家,他是课程改革的领跑者、绿色生态的创设者、轻负高质的倡导者、教育规律的探索者。他的后“茶馆式”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这是真正的为师之道,张校长的教学理念带给我们启示是: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教师自身正确的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改进,以学定教,要认真钻研教学和教材,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不懈地探索!


杨中怡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教师:

在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像张校长这样坚守教育情怀,并坚定践行科学教育理念的校长难能可贵。年近古稀的教育界大咖,心怀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热爱,始终走在创新改革的前沿,着实令人敬佩。记得张校长曾说过:“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只是在改变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后“茶馆式”教学和TRIP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思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张校长在节目里说:怎样让学生学会?怎样让他们会学?作为一名特教教师,一名“师者”,这也是我需要深深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期盼越来越多的“师者”能如同他一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孕育出一片又一片沃土。


再来听听家长们的观后感言

钱允执家长 静教院附校六(4)班:

短短的三十分钟远远不能说完~张校长教学办学育人养人的理念。运动会上高年级学生举着“爱张校长、爱静教院”的标牌,原来这些都是发自孩子们心底的话语。毕业典礼上,初三毕业生们与张校长一个个拥抱,都饱含着对校长对学校的不舍。没有寒暑假、没有休息日的张校长把改变与期许,全部奉献给学校、老师学生、还有他最钟爱的教育事业。从未遇见这样一位校长,会在校门口与家长聊天,聊起孩子的作业,老师的课程,还有些家常琐事,感动!儿子最喜欢的trip课程,以每周两个下午的节奏,既有老师的教授、同学的交流,又有思维火花的碰撞,还有自主学习的乐趣。静教院不仅有师道,更有张校长为人师表的无穷魅力……


陈思瑜家长 永和小学:

钦佩张院长年逾古稀仍坚守教改的探索前沿,创新地从学生年龄、学习特性出发,以科学调研为依据,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于我犹如醍醐灌顶:家庭教育更需要科学引导,启发孩子自助式习得,方能在学习中品味乐趣,收获成长。


家长杨洁 静教院附校:

看“师道”里的张校长,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这些镜头、这些情节都是我们家长耳熟能详的:张校长每天在学校门口与我们家长聊家常,了解父母的忧虑、孩子的情况;每天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看到他一点也不陌生,亦师亦友欢畅地交流;孩子小学时最喜欢的开心一刻;一年级不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尽管让我们这些家长当时大吃一惊,但是事实证明张校长的教育改革是成功的,因为现在我们家小孩的数学一点也不比其他学校的同学差;今年女儿上的Trip课程是她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些探索和创新都是张校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出来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非常有信心,相信张校长一定会带领静教院附校大步迈向新时代!


最后来听一下学子们的心里话

 陈佑希 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一直是我心中的奋斗目标,是因为“快乐学习,快乐体验”的理念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是今天观看了电视节目《师道—张人利》,这个有个性、有思想、有意思的校长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学校,每天的早自习变成了“开心一课”,二年级才开始数学课;这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学校,美国很多著名的大学都有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但是张校长说原来这是全区排名垫底的一所学校,现在却变成了最具有吸引力的学校。节目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去揭开谜底。

原来,“后茶馆”式教学是学校最大的特色,但是我不能完全理解,“茶馆”是很悠闲的地方吧,难道学习可以这么轻松、愉快吗?原来是老师会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机会,课堂是学生的,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其实是“先学后教”,我真想去亲身体验一下这样的课堂。

我在学习中也深有体会,自己真正弄懂的题目是不会忘记的,自己预习过的、思考过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的知识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老师让我们大胆讨论的内容也总能引出我们的各种奇思妙想。

节目的最后,张校长说,他要教会学生做三种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和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另一位毕业生说她在这里学到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特别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从她自信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她在这里的学习一定是快乐的。我的初中生活也想在这里度过,我要继续努力,向快乐出发!


钟艾琳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中学:

张人利校长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我认为一点也没错。只有对一门学科抱有自身的兴趣,我们才会去钻研、探索、深入、提出自己的疑惑。

张校长的教学经验丰富,以至于从98年开始研究,近期开始实行了“一年级没有数学课”这个理念。取而代之的是英数课。在英语口语中穿插一年级所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这个理念是我目前学习生涯以来从未听说过的,也是我观看这段纪录片印象最深的。自我代入,英语口语是我本身的喜好,而数学则是我的弱项。如果能够合二为一,用英语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

张校长管理的学校排名领先也是不无道理的。

他精心准备教学经验,写文章,写心得,为定期的经验分享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实践基地活动中风雨无阻地参加,为的就是与季节感其他校长一同分享教学经验。

其中节选了一段德育课,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我的第一支粉笔》。一位女孩子,她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正巧她的历史老师听见了,就让她在她擅长的历史课上发言回答,让她在黑板上留下她好看的黑板字,默默的支持她并鼓励她,最终她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学习除了需要兴趣,更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老师的引导。张校长的一席话令我受益匪浅。


沈嘉奕 静教院附校:

“言传不如身教。”每日清晨和傍晚,他总会选择绕行一段、走斑马线过马路。一次次的教师会议,一回回的课堂旁听,他亲切又睿智、目光炯炯有神。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张校长。

曾经的薄弱学校,今天大家挤破头皮都想进,而这光彩的背后,是张校长和老师们“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的付出,这一路上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也正因此,成就了如今的附校。

《师道》让我们更加了解校长,他辛苦,并快乐。脸上总挂着笑容。作为附校的莘莘学子,我们会“刻苦学习,快乐体验”,明责任、讲诚信、懂互惠。

荣幸,遇见张校长。自豪,我们是附校人。


沈正瑜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我看了《师道-张人利》这个纪录片,深深地被张校长的教学理念所吸引。他说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更为重要,他的学生体会到创造的能力,优秀的行规,善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是取之不尽的财富。我也深有同感。我们一中心的老师同样是这样用心良苦,通过各种快乐的学习体验,使我爱阅读爱动脑爱参与。五年级了,真舍不得离开我的小学,十分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


刘逸菲 新中初级中学:

看完《师道》,张校长耗费岁月为孩子们塑造出的新学习模式,新的学习氛围,新的学习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如广受议论的后茶馆式教学,我认为这种新模式的出现能使课堂变得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式在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有着绝对的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链 接 


心怀教育伟业  创新改革春秋

在静安的教育沃土上,有一位创新校长张人利,他虽然拥有许多头衔、荣誉,然而我们更认为他是一位教育的智者。94年进入静安区教育学院之后,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充分迸发出来。

静安区教育学院的老师们至今还深情地思念着十多年前张人利院长对他们专业发展的影响。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特级教师黄根初说:张人利院长对我们的指导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他不仅关注对我们工作内容、策略方法的指导,更注重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我们。


1998年至今,张人利同志担任静教院附校校长,在他的引领之下,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静教院附校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陈美说:张校长的每一次报告座谈,甚至是和我们的激烈争论,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次的破碎和重塑,他让我们渐渐地学会了“目中有人”。


张人利校长的睿智在于把握了办教育的根本——教师专业发展,使静安区教育学院成为全国示范性地区培训机构,使静教院附校从一个典型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名校。


社会对学校给予充分肯定。从最近的2015年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雷达图”显示,静教院附校负担轻、质量高。受学生喜欢、为家长热捧。新加坡联合早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球主流媒体都有报道。解放日报曾前后四次在头版头条位置进行报道。


张人利校长从2006年开始连续承担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和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长三角名校长实训基地、教育部影子校长培养基地主持人。张人利校长的影响远远大于一所学校、一个区域。


一位教育智者:心怀教育伟业,创新改革春秋!


往期回顾

特级教师公益讲座人气爆棚 张人利校长: 盲目刷题过了"拐点"事倍功半

厥轩素描︱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做有思想、有个性的改革者


(轻压手指即可关注"教师博雅")

教师博雅小编个人微信号:hi-jiaoshiboya,喜欢“小雅”、需要投稿或对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投稿邮箱:hijiaoshiboy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