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线教育 | 郭继东:疫情之下,探寻“未来学校”

教师博雅 教师博雅 2022-06-06

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教师博雅”

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们不得不“宅”在家中。在这段日子里,教育部要求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于是,各地纷纷开启了网上学习模式。这仅仅是一种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还是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常态呢?


文 | 郭继东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


01学习中心异军突起

回顾人类教育的演化历史,走过了“前学校阶段—学校阶段—现代学校阶段”的过程。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已经司空见惯的学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学校更是随着工业革命才应运而生的。自诞生始,现代学校扩大了教育的受益面,提升了教育的效率值,做出了历史性的功绩,但其与生俱来的批量化生产、标准化作业的问题一直无法根除,且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学校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

朱永新先生有个对未来教育趋势的预判: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校会被将来的学习中心所取代!事实上,许多教育家都对未来学校提出过自己的构想,但囿于客观条件,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时至今日,互联网的普及解决了技术手段上的“痛点”,学习中心的横空出世已是指日可待。


02

人人都能成为学生

学习中心是什么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学校都是孤岛,每所学校都相对独立地办学,进行自身封闭性的内循环。学习中心则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可以是实体型的,但一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不会阻挡任何人的进入;它也可以是网络型的,在虚拟的世界里欢迎所有有心向学之人。

只要有学习的意愿,人人都能成为学生。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但这一梦想只有在学习中心出现后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到那时,“学生”不再是人生特定阶段的身份,不再是部分人群的专有称谓。在学习中心里,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知识基础等灵活地组建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我们所熟知的班级、年级、教室等概念将会被重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里学习,与不同的人做同学。未来,见到孩子、父母、祖辈几代人同堂共学的场景,我们完全不必感到惊讶。


03教师角色发生剧变

未来的教师队伍将更加开放多元,教师不再是一个固化的群体,而是一群自由职业者。学习中心里有一部分自聘教师,他们掌握着学习中心的优势课程资源与有效教学方法,而其他师资则通过购买与外包的方式解决。现在体制内的一部分教师会转型为独立教师,自行组建或加入学习中心的运营;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一技之长,为学习中心提供服务。由此,学习中心成为人才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汇集地。

未来,谁想学谁就是学生;同理,谁能教谁就是教师。在学习中心里,遵循的是“能者为师”的原则。人人皆可为师,只要你有学生想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智能机器人教师会承担大量低层次的工作,人类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转变。智能机器人教师的出现,可以将人类教师从简单的知识传授、重复性的练习和繁琐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真正从事人类所独有的、无可替代的智慧活动。因此,未来的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陪伴者。他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指导孩子个性化地学习,伴随他们一起成长。


04

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全天候的,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时间。学习的时间是弹性的,由学生自主决定,而不是由学校统一规定。学生不必跟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整齐划一地同步学习,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暂停或结束,可以快进或回放。因此,学习不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而是随时可能发生;学习的进程不再由教师掌控,而是由学生自己决定。

学习不再必须在教室里开展。走出教室,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都是进行学习的好场所。这些地方往往蕴藏着传统学校、教室所没有的宝贵资源,理应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打破传统教室的物理局限,开展跨区域乃至跨国界的学习已经毫无难度。学生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互动,可以和学习中心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也可以同其他学习中心的学生讨论。学习的空间束缚消除了,学习变得可以随处进行。


05早做准备,迎接未来

未来学校会怎样?朱永新先生提供了他的一家之言,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疫情当前,但不能阻碍我们畅想未来。未来已来。今天,我们已能看到未来学校的诸多端倪,如自主选课、走班教学、翻转课堂、混龄学习等。从某个角度看,此次为应对疫情而开展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让我们提前启动了未来教育的尝试。

有人说:平庸的人,害怕变化;优秀的人,适应变化;卓越的人,引领变化。不论你喜欢与否、愿意与否、承认与否,未来学校已经在向我们走来。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拥抱。因此,让我们做好准备,疫情过后,行动起来,一起去探索和构筑每个人心目中的未来学校!


综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走向能力的提升,进而发展综合素质,这既是学生线下学习的要求,同样也是面向未来的在线学习转型的重点所在。

本文选自华师大教育学部开设的“抗疫中的教育学”微课。经授权转发,有删节。


编辑:赵旭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