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中历史|专题02+近代中国维权斗争

2017-06-29 专业陪伴

公众号回复高中历史专题




2017年高考命题预测】

今年的高考在这一专题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所涉及,这一专题与现实时政联系紧密,因此,这一专题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具体预测如下:

1.今后的高考命题对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一内容的考查不会因为各种版本的教材对的调整而减少,结合历年的的考点的发布来看,仍然会集中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事件上;考查方向上,要注意纵向联系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相关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这些相关的研究从多个层面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今年又恰逢甲午年,特别需要注意中日甲午战争。

2.义和团运动在新版人教版教材中放到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作为简单的介绍,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查来看,义和团运动这一考点考查的比较少。但今后命题侧重于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纲领的评价和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政策的理解和全面性认识。

3.关于抗日战争这一考点,要理解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要地位。要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情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抗日战争考点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历史教训留给人们的反思还会是命题的侧重方面;另外,对于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战和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关系可能成为新的命题趋势。

 

2017年高考考点定位】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着重掌握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注意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及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事件,理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明确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名师点睛】

1.近代以来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

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无视人民生存权,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②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的完整;③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④中国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过程

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②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占领了胶州湾

③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④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⑤“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

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军事实力不能与其它列强抗衡;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实质

为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影响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3)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了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试题演练】

1.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D.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答案】B

【解析】

$来&源:

 

考点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名师点睛】

1、日军的侵华表现: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2、侵华日军的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千万中国人(如19371213南京大屠杀);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毒气战;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等。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5815,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台湾回归)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 

提出——1935年瓦窑堡会议;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建立——1937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正面战场:松沪抗战(19378—10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国民党组织,国共合作的一次战役)中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国民党将领张自忠)和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底、彭德怀指挥八路军)

(抗战开始后,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

b、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共工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美、苏等国)

抗战胜利的意义或影响或历史地位:

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是什么?对中日关系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

严重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有悖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试题演练】

1.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用于研讨游击战;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WWW.A.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B.当时国共两党加强了军事合作

C.国民党政府认识到敌后游击战的价值

D.国民党抗战战绩卓著

【答案】C

【解析】


 

【三年高考】  141516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6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如图所示:


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其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洋务企业和军事国防上,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占据上风的,所以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获胜抱积极态度。但洋务派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内里还是封建专制制度。所以表面强大,是实际还是不堪一击。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最终必然失败。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条件,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3.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16世纪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带领中国军民收复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4.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20)右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

【名师点睛】中国在近代真正产生民族危机感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这之前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同西方的差距,但是当被自己的邻国日本打败之后受到了深深的刺激。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运动,最有名的就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一次伟大尝试,其中不仅包括梁启超、康有为这样的政治家,还有像严复这样的科学思想家。

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33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答案】A3分,BC1分,D0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清末新政·新政的举措

【名师点睛】我们往往对慈禧太后的印象都是冥顽不化,因循守旧。其实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支持中国进行改革的,但这种改革是有一定限制的。清朝末年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往往称之为清末新政。新政中涉及到了预备立宪,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的制度等等。但这都是一种被迫的改变,而且为时已晚,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6.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38)租界见闻(11)

188687,《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3)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8)

【答案】(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管理设施。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

其他答案。

(2)水平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

·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政权力,是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系统虽然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

水平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水平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其他答案。

【解析】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评价。材料中是作者对上海租界的一种描述,字里行间透漏出作者的态度,但是本题关键就是要发表出自己的态度,因此我们的态度要足够鲜明,可以合作者一致,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在表述态度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根据政治、警队和公共设施来分析。此外在论述自己的态度时要充分地结合材料,做到言之有物。对材料的理解要充分,一分为二的看待租界这一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

*%【考点定位】上海历史的变迁·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名师点睛】租借和租借地是有区别的。租界是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贸易的一定区域,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租期25年至99年不等。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今青岛〕。租界和租借地直接由帝国主义各国管理,是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

7.2016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

【名师点睛】本题是本套试卷中的最大亮点,类似于2013年高考新课标141题。以自开商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本题的命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近代化史观为指导,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本题启示:41题每年都会变,所以复习备考时,不要刻意追求押题,对广大师生来说首先要有新课程的理念;其次要尽量的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 

8.(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01943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认识和理解。本题涉及到了国共关系,契合了当前海峡两岸、祖国统一的时政热点。在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当前形势下,为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呼吁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的呼声不绝于耳。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保持对相应热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9.2016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0)图4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具体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32和主旨抗敌等信息,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民族火柴工业也不例外。应该选D。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所以排除AB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热点,以民族火柴工业为切入点,正体现了新课标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32和主旨抗敌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给出时间类试题的解法,必须要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最能考出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

10.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倾路线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共土地政策

【名师点睛】本题以1942年中共中央的某项规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施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各阶层共同抗战。抗日战争作为长效热点和教材主干知识,一直是全国和各地方高考试卷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不得不重视。

11.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35)右侧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A.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暖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答案】C3分,AB1分,D0

【解析】

【考点定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名师点睛】中国抗战胜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2016年江苏卷历史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A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B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C有影响,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思想主张,故D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从《天朝田亩制度》角度考查太平天国的思想。以洪秀全为教主的拜上帝会的创立,其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通俗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并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督教教义,而又不时援引中国传统观点来印证《圣经》。拜上帝教的思想来源于三个部分:1.中国儒教教义。 2.中国农民的大同思想。3.西方基督教教义。

13.2015年江苏卷历史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名师点睛】从客观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汐比较强大。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2015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5年山东卷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中外关系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1871年至1921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一是1881年,一是1911年。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

2.2015安徽卷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可以得出本题的时间范围,由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即得出外国人深入到中国内地,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到北京,综合判断得出,此条约应该是《北京条约》,B符合题意;而ACD条约内容与时间上均与题意无关。故选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京条约》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而且本题的材料选取与设问都比较的巧妙,通过拿破仑三世的评论,来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条约,角度新颖。高效解答类似选择题需要在阅读史料的同时,抓住关键性词语,如本题中的拿破仑三世是给出了时间信息,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给出了条约的内容信息,综合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3.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5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属于高考重要考向,此题考查到了。审题时候抓住美国国旗,这是关键所在。再结合他国国旗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实际上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总体认知能力。着眼点在于把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42015年上海卷历史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重要事件及其特征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以曾国藩在前线接到某合约条款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天津条约》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天津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定的,《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而《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因此需要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加强以重视。

5.(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以1933—1937年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认识,契合了时代热点。解题时注意材料中“1933—1937、沿海要塞区城市和交通线等信息,不难得出答案。鉴于当前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抗日战争特别是国民政府的抗战还是要特别关注。

6.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的经济侵略。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A范围扩大排除,D物资无货币无关排除,C使用区域错误排除,只剩下B选项。此外,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日本既然有此举动说明对他有利有利,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这就不难解释它这么做的目的是转嫁战争危机了。

7.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解析】美国特种部队的徽章上面有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缅甸之星的标志,再根据徽章上面的时间1942年,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击败侵缅日军的历史事件。所以本题选CA项表述错误,题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共内战时期。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更体现了中美合作的史实。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美合作抗日。

【名师点睛】本题以一张美国特种部队徽章的图片来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掌握牢固,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能把图片中体现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难度较大。现在的历史选择题中的材料非常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有图片材料和表格材料,在平时要加强训练,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各类题目。

82015安徽卷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共合作抗日

【名师点睛】本题的解答类似于15题,均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也是常见性选择题,没有多大新意,但是依然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解题时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相关史实综合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此类题目是安徽甚至全国卷都经常采用的命题方式,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去不断训练与总结,提高自己的解题的能力。

9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名师点睛】本题迎合了今年的热点史实——抗日战争,属于判断推理式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时需要能够以试题为切入点,调用已学的相关史实,特别是时代背景,然后综合所给信息,分析判断获取正确答案。另外也要求教师在今后的考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周年热点史实的讲解,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要对周年纪念的史实多多关注。

102015年江苏卷历史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193777卢沟桥事变到1938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10”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193777卢沟桥事变到1938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全面抗战开始。

【名师点睛】1931年,日军进攻东三省,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7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入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泸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随后日本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