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键获取→西北工业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包”!

科创通 科创通 2023-03-08

为深化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市校协同发展,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2年7月28日下午,“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西北工业大学云对接专场活动在“科创通”视频号上顺利直播,吸引了成都市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2.48万人次在线参与。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成都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活动聚焦西北工业大学信息控制、智能制造及新型材料领域,展示了创新平台、科技成果、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优势。



“云”上参观实验室


本次活动通过“科创通”视频号直播镜头,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亚东教授、林鑫教授、王磊教授、沈超副研究员、黄斌教授带大家走进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国防重大材料技术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先进材料及其精确成型技术为主要技术方向。目前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内有设备近三十台。实验室现有现代凝固理论、材料精确成型、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实验室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为此成立了一家公司,提供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电系统(MEMS)研究的单位之一。实验室以微机电系统技术为核心,以纳机电系统(NEMS)技术为深入方向,以面向航空、航天、航海及国家重大需求的微纳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为重点和特色。



目前,实验室是面向全国开放的微机电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研究条件,在微机电系统设计、制造、自主研发方面有雄厚实力;拥有一整套四英寸硅基微加工线,形成了支持硅表面加工、湿法体硅加工、高深宽比干法刻蚀、聚合物基等工艺的微制造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集成设计平台,拥有光刻机、ICP深刻机、LPCVD、溅射仪、RIE、晶片减薄抛光系统、圆片键合机、扩散炉、划片机、三维表面轮廓仪、探针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动态信号分析仪等贵重微加工及精密检测设备等。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技术、微纳器件设计制造技术、微纳功能结构技术等。主持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在面向三航的典型应用微系统、MEMS集成设计等方向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成果路演


在重点成果路演环节中,王战玺、张亚辉等6个创新团队发布了优质意向转化创新项目。


复合材料复杂构件智能制造团队成果



机电学院的王战玺副教授主要介绍了团队4项核心技术(成果)。



“复合材料Z-pin层间增韧技术及装备”成果可有效提升复合材料层间性能,解决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层间性能差、受冲击后易发生分层开裂等问题。“航空宇航复材构件缠绕及铺放技术及装备”成果解决了机匣包容环缠绕过程出现相邻层未压实易出现分层现象等问题,且缠绕成型后纤维层中纤维和基体界面间缺陷满足设计要求。“复合材料复杂构件制造关键技术”可制备各类复合材料复杂构件,如飞机复合材料机身壁板件,雷达天线罩,机板等产品。产品技术成熟度达到9级,已经实现工程应用。“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成果攻克了12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流栅、扩压锥管、大型曲面弯管等多种复杂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关键技术难题,为多项航天重要型号任务做出了贡献。



飞行器智能变体结构设计与应用



机电学院空天结构技术创新攻坚团队的张亚辉副教授介绍了本团队正在开展的分布式仿生智能单胞点阵结构研究,旨在利用记忆合金可变性的特点,实现飞机机翼往复式变形。



在机翼翼梢变形研究方面,团队发挥形状记忆合金在热驱动下自主变形的优势,开发了记忆合金丝材为驱动的往复折叠翼,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与扭簧拮抗,实现展开折叠往复动作。在无人机柔性可变机翼研究方面,团队通过智能材料与结构的柔性变形机制微宏观实验表征、智能可变形材料与结构的仿生设计、变体无人机方形承载-柔性变形协同优化、典型样机的产品化设计制造和功能测试,实现了柔性变体无人机的一体化分析设计和功能验证。



面向睡眠健康的智能感知与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学院的智能健康感知与计算研究组倪红波副教授指出,监测预警是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此,团队研发出基于自然睡眠的健康监测系统,面向家庭、公寓等场合提供睡眠感知技术,包括薄膜压力床垫、微动敏感床垫、智能睡枕、通用WIFI、毫米波雷达,并对不同设备手段获取的睡眠生理信号进行数据分析与健康辅助应用,从而实现对睡眠过程中心率、呼吸、体动等关键生理信号持续感知和监测,提供准确预警报告。




薄膜温度敏感芯片产业化项目



机电学院航空航天先进流动测试微系统技术创新团队的罗剑副教授介绍,薄膜温度敏感芯片是典型的新型基础核心元器件,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电子、家用电子、仪器仪表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有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应用需求。



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先进流动测试微系统技术创新团队多年积累的微型温度敏感芯片科研成果基础上,攻克了高精度温度敏感芯片加工过程的4 个关键工艺难题,并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开发出了系列薄膜温度敏感芯片,主要包括薄膜铂电阻敏感芯片、柔性热电阻敏感芯片和薄膜热电温度敏感核心芯片,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重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和特种柔性基等多种薄膜温度传感器小批量生产线,形成MEMS 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标定等关键技术,建立规范化制造工艺与测试标定方法,为批量生产奠定技术基础。预计开展Pre-A融资,将建成年产2000万只薄膜传感器生产线。



高端工业仿真软件



动力与能源学院的董素艳副研究员分享了团队研发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系列产品。



“自主可控的设计仿真软件”产品群已经初步构建适合中国航发/燃机的设计/仿真研制体系的系列国产工业软件。“高端部件的设计咨询服务”产品群为工业部门提供高端部件的设计咨询和优化服务。“高端部件的测试试验服务”产品群为复杂状态下的流动、传热、燃烧、强度等提供专业测试。“新能源应用设计服务/解决方案”产品群结合未来新能源应用及发展需求,开发相关的解决方案。



太赫兹电光晶体材料及检测技术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徐亚东团队的任伟杰带来了太赫兹电光晶体材料及检测技术成果路演。



本项目采用光学方法产生和探测太赫兹辐射。针对传统碲化锌晶体制备诸多问题,本技术提出新方法、新工艺,成功制备60mm碲化锌晶体,实现宽屏谱、高产生效率、高探测灵敏度。可以实现我国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器设备核心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目前已在十余家单位实现应用,涉及安全检查、环境监控等领域,开展成果转化后,可以形成年产碲化锌晶体100万立方毫米的生产能力。本项技术可推广应用于THz-TDS时域光谱仪、太赫兹成像与无损检测等。




成都新都区、金牛区创新环境推介


成都市新都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局长王新培、金牛区新经济和科技局产业和项目促进科科长岳智勇分别介绍了新都区、金牛区的营商环境、发展规划、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及人才政策,希望西北工业大学项目团队能在成都落地运营。




本次“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西北工业大学云对接专场活动是2022年第2场校企双进云对接活动,反响热烈。活动共收集西北工业大学优质科技成果100余项,汇编成《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搭建起了高校与成都市企业的沟通管道,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超多高质量项目等你来对接

错过了本场直播?
别着急关注“科创通”视频号可查看回放哦~

文字丨哆啦猫

责编 | 张小美

编辑 | 凡凡子

往期回顾


277月

2022年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发布!

267月

“菁蓉训练营”系列活动重磅推出,教你如何“稳住”!

267月

2022年拟通过备案的省级众创空间名单公示!

217月

快上车!一大波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资源等你来对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