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高能!上海交大优质项目在此集结,快来围观→

科创通 科创通 2023-03-08

为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创新团队

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对接交流平台

着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链转移转化

助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2022年10月13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主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成都高端数控制造装备研究院承办,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西南(成都)中心、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协办的“菁蓉汇·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新能源专场在双流区上海交通大学天府科技园举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创新团队和来自成都市的产业园区、新能源领域高能级创新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共近40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依托上海交大创新资源,搭建高校、企业、投融资机构和产业园区的精准对接平台,通过活动前期的对接搭桥,上海交大某团队已经与西南某链主能源装备企业就关键设备研发达成合作,解决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困难。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副院长顾顺超在线上致辞,欢迎嘉宾参会。




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博在现场向与会嘉宾推介了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创新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副院长刘钢就成都高端数控制造装备研究院创新资源进行了介绍。




会上,来自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贺益君团队、上海交大电气工程系姚钢研究员、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王久林教授团队、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马春翔副教授、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周登极副教授、上海璀玉科技有限公司张友谊董事长7个创新团队的优质项目进行了路演。




电池评估与运维关键技术及商业化

现今锂离子电池等储能电池使用十分广泛,用量日渐攀升,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232.6亿只,累计增长22.4%,电池测评及健康运维的应用需求规模极大。本项目自主研发的电池测评技术和健康运维技术从历史数据出发,配套动力电池快速检测方案,实现高精度、低成本地快速测评,从而基于内部状态精准估计的充放电优化控制与均衡技术,发掘电池的最大价值潜能。直击目前缺乏高效的电池评估方法和全生命周期内电池精细化管理技术,难以发挥电池最大价值的行业痛点。




高压直挂多能互补超级充电站系统

高压直挂多能互补充电站采用预制舱一体化集装箱方案,高压10kV-35kV直接接入,500-1000V宽电压范围输出,具备储能、充电、光伏多种新能源接口,整站损耗低于5%,采用防尘、防潮、防污的移动吊装集装箱方案,整站占地面积为同类充电站的60%不到,低温升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高压直挂充电站已经开始产业化,进入小批试制阶段,开始在各应用场景落地,陆续交付中。




规模储能用本征安全硫基电池

项目团队研发出国际首创的硫@导电聚合物材料(S@pPAN或SPAN)并实现了固固转化反应,获得寿命超过2万次的硫正极,并且该材料还消除了硫磺易燃烧安全隐患。此外,针该正极材料,定制了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多款水性粘接剂,实现S@pPAN粘接与表面成膜协同提升作用。采用本质不燃电解质(或添加阻燃剂),确保电池在全生命周期本征安全(不燃烧不爆炸)。本项目硫基电池从电化学性能和成本全面对标磷酸铁锂电池,长寿命硫基电池在规模储能、新能源汽车、甚至无人机等特种装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维海浪能收集装备与发电技术的研究

该项目提出吸收多维海浪能的新型并联海浪发电装置,能够吸收多个方向上的海浪能,能显著提高海浪能的收集、转换效率和发电功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项目组拟进行5种能够吸收多维海浪能的新型并联海浪发电装置的样机资金投资合作;然后进行性能测试、进一步优化系统参数,产业化推广。




智能化转换器加热系统

上海璀玉科技有限公司带来四种智能化转换器加热系统,蓝节狮管式饱和水智能加热系统一款燃气热水/蒸汽发生设备,可替代锅炉设备,主要原料为天然气、城市煤气、液化气。实现了主要特点是环保、节能、安全、全自动运行,无排放;饱和水供热装置XD系列用饱和水做热源,可以进行循环加热,只消耗预热热量和温差热量,不排放余热,没有余热损失,能量利用率高,供热成本较低;饱和水烫平机Ø800系列采用低压高温饱和水供热,温度能最大限度保持稳定,饱和水循环利用,改变了原来蒸汽释放损失大量的热能,热效率更高;电磁管铁氟龙换热装置通过独特的、先进的焊接方法,使铁氟龙换热器管束与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达到1.5 Mpa,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抗结垢性、抗老化性以及传热性能。




钠离子电池及关键电极材料

作为新型储能系统的代表,钠离子电池是未来实现大规模储能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钠离子不适应在石墨相电极中储存、有机电极循环稳定性差以及钠离子电池首效低等难题,项目团队分别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电极材料两方面开展研究。在无机材料方面已经完成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复合材料,实现高性能钠离子储能;在有机化合物电极材料研发方面,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验证,设计、合成了一批具有高活性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实现了钠离子电池的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性能。目前团队已经在实验室研发合成共计十余种电极材料,其中有两种有机化合物电极材料处于小试阶段,匹配全电池进行测试,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良好,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中自环保、华鼎国联、川发展、科创投、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龙泉汽车城等20余家行业高能级创新企业、投融资机构、产业园区对这些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活动结束后,纷纷同创新团队进行了热烈且深入的交流,现场达成12对合作意向。






接下来“菁蓉汇•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将常态化举办,为创新团队、金融机构、产业园区、创新企业提供供需要素的精准对接平台促进科技创新项目在成都转化落地推动成都市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文字丨车球球

责编 | 张小美

编辑 | 凡凡子

往期回顾


1210月

“科创贷”2022最新变化,你注意到了吗?

1110月

成都链上槟城,企业供需匹配度超高!

1010月

今天,这里开了一场关于“无人机的大Par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