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招聘会背后,原来是成都和外籍人才的“双向奔赴”……

科创通 科创通 2023-03-08

10月29日

来自俄罗斯的“姐妹花”佳佳和希春

早早来到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

她们为一场招聘会而来

尽管天气寒冷

她们依然坚持待在会场的传统文化活动体验区

守候招聘会正式开启


这天,会场内像佳佳和希春一样在成都生活的外籍人才,约有200余位。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语言,但都有相同的目标——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机会,在成都真正扎下根来。



2022成都外籍人才招聘会在成都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主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市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承办,活动设置高端外籍人才项目对接会与外籍人才招聘会两个环节。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陈钢出席并致辞。



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境外人员管理科、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外国人才服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对外国人服务管理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政策进行了解读。


一场招聘会背后

是成都和外籍人才的“双向奔赴”



外籍高端人才看成都


对接会现场出现了一个“老熟人”——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司马文斐。在成都已生活7年的他,现在是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端外国专家。

在去年5月举办的“2021成都外籍人才招聘会”上也出现过他的身影。正是在招聘会的牵线搭桥下,司马文斐被成都大学这名“伯乐”相中,以高端外籍人才的身份加入。



这次,司马文斐热情地向大家分享了他眼里的成都工作与生活。


“我是中国的‘洋女婿’,成都的‘耙耳朵’。工作和生活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件事,我已经把生活融入成都,也在这里成就职业梦想。”司马文斐幽默风趣的开场白逗笑了在场所有人。提起“耙耳朵”这个称呼,他笑着说:“我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在他看来,“耙耳朵”既是成都男人表达爱的方式,也体现了成都女孩的家庭地位。


如今,来成都已有7年的他,对成都也有了全新的感受——


刚来成都时,成都只有2条地铁线。现在,成都地铁已连片成网,还成为一个“双机场”城市。在成都大学工作的他,也感受到了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做学术研究。”


“成都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向世界开放的新一线城市,我也会积极地向外国朋友讲述自己的‘成都故事’。”他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像他一样,选择成都,爱上成都,因为这里舒适宜居的环境,以及这座城市友善可爱的人。



企业与外籍人才的“双向奔赴”



本场招聘会共邀请到华为成都研究所、长虹中央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区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等40余家企业参展,提供超200多个岗位,招聘职位覆盖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数字文创、企业服务、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佳佳的中文说得非常标准,5年前,因热爱中国文化,她来到成都,如愿考入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成都生活五年的她渐渐习惯了成都的生活和饮食,早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成都人对我很友好且热情。”明年就要毕业的她,希望在毕业前找到一份教育、翻译类工作,成功留在成都。


来自巴基斯坦的杨子来中国已有10年。18岁时,杨子来到西安就读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现已在成都工作三年。作为一个资深的“新成都人”,今天,他带了两位来自巴基斯坦的老乡,“帮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也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杨子的“中国梦”由来已久。他告诉记者,在巴基斯坦,中巴友谊写进了学校的课本,自小耳濡目染的他,对中国的山水人文都产生了深深向往。他还非常喜欢看中国电影,成龙是他最爱的影星。“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喜欢成龙,都想学习中国功夫。”来成都已有5年的他,已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这里有快有慢,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一种你想要的生活的样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座城市真正扎下根。


“喜欢大熊猫是我选择成都的原因之一。”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武松在西南石油大学就读石油工程专业,在成都生活2年的他,认为成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城市,不管是人才、政策、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对于他来说都很有吸引力。今天,他为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而来。武松喜欢在不同城市体验生活,他的足迹已覆盖北京、大连、西安、沈阳等城市。“中国地大物博,北方看雪景,南方看山水,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特色。”中国文化也吸引着他。他笑着说,之所以取名武松,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我的本名也代表着‘英雄’的意思,武松也是中国英雄的代表。”



除了求职者

企业的热情也超乎预料——


来自土耳其的Murat是四川多富冷冻干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们公司虽然错过了企业报名时间,但他还是来到了招聘会的现场,准备盲招“试试运气”。走之前,他给工作人员留下资料并说道:“我们公司正在发展期需要很多人才,明年我一定会报名参加。”


共建“成渝经济圈”,招聘上还有几家来自重庆的企业。重庆悦派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是一家主打海外市场的国际化互联网公司,他们听到招聘会的消息后便早早报了名,希望借此机会招到想要的外籍人才,同时了解成都的市场氛围。“成都互联网产业发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发展机遇下,两地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对方说,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希望成渝两地多多举办此类活动,促进两地企业交流合作。


为了吸引外籍高端人才

不少企业还专程带上了公司招聘的外籍人才


在长虹中央研究院的展位上,来自卢旺达的迪迪尔正向前来咨询的“老乡”热情推介自己工作的企业。迪迪尔说,长虹中央研究院推出了面向全球的“1亿元招聘100名高端人才”计划,这些高端人才将效力于研究院下属的3个高端实验室。一年半前,拿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的迪迪尔入选该计划,目前在研究院从事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工作。现在,迪迪尔已经习惯成都的生活,在这里交到许多朋友,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探索城市,在周边自驾。“成都有绿道,还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河边休闲区供居民放松,这座城市的设计者深知绿色空间对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掌握得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

并非所有企业都只为招人而来


“我们参与这次招聘会,主要是想找到适合的专业外国教师,想把这种高端外籍人才独有的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思维和经历带给我们的学生们。”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也抱有同样的期待:“除了寻觅艺术类教授,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她表示,借此平台,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还能和更多对口企业交流,便于日后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很多企业在2022成都外籍人才招聘会上

都如愿以偿

成功找到了“千里马”


“我们收到一个博士学历的外籍人才简历,各方面都非常符合我们的期待,后续将进行深一步洽谈。”景泽生物医药(合肥)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在现场喜笑颜开,此次,公司希望招聘生物制药研发岗位的高端人才,对技术、工作经历及学历要求都非常高。原本只是想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第一次参加便有了收获。




华为成都研究所收到好几份博士简历;四川砼道科技有限公司也成功觅得一名外籍人才,几天后将在公司进行下一轮面试;成都奥能斯科技有限公司拿着十几份简历收获颇丰;成都有明堂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星合互娱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夏尔天逸科技有限公司等诸多企业都收到了满意的应聘简历……





体验成都的柔软面


除硬核的项目对接会和招聘会外,会场还设立了国际社区推介区域,国际麓湖公园社区和桐梓林国际社区邻里中心在这里展示他们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亮点,多维度展示成都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宣传展示成都良好的就业环境、引才政策、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等方面的优势。




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区,有“趣味成都”游戏互动区、“IN成都”拍照打卡区两大板块,通过设置捏面人、画脸谱、踢毽子、具有熊猫标志的打卡墙等趣味活动,以轻松的方式帮助外籍人才深入了解成都的宜居和就业环境,深刻感受成都特色文化,展现成都柔软的一面。





来自尼泊尔的林诗音及其同学正是被此吸引而来。一大早他们一行人便齐齐坐在画脸谱的展位上。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画脸谱,这样的感觉太奇妙了。”指着面前完成的作品,林诗音开心地说。她为自己的作品取名“美女”。面前的脸谱只是简单勾勒了几笔,是一个戏曲脸谱的形象。在她心中,川剧花旦就是美女形象的代表。



今年8月,林诗音来到四川大学攻读MBA。“在成都,很多人都会讲英语。”以此为缩影,在她眼中,整个成都就是这样一座既传统又非常有“国际范儿”的城市。


除了画脸谱,林诗音一行还把体验区活动尝试了个遍。“非常有趣,也让我对成都的印象更加立体。”她说。


在这场招聘会背后

我们看到了诸多外籍人才眼中的成都

实际上

这也是一场“双向奔赴”


在招聘会现场的外籍人才几乎都会提到:美好的城市让人感到自在、松弛,成都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让人们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平衡好。同时,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平台给外国人才。


安全的氛围、活跃的经济、怡人的环境、厚重的文化、高质量的生活,这些因素组成了这座城市的跨文化国际吸引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不仅选择成都,留在成都,还希望在成都真正扎下根来。



文字丨彭媛瑾

责编 | 张小美

编辑 | 凡凡子

往期回顾


2710月

匈牙利绿色产业项目空降“2022国际双城链云对接”,超洋气~

2610月

速来~200+优质岗位为外籍人才开启成都New Life!(第三弹)

2110月

“高端制造”领域的专家相聚在这里,居然是为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