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大新举措!成都营商环境5.0时代月底开启!

科创通 2023-03-11

据悉

《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

(以下简称《十大举措》)

已正式印发

将于1月30日正式实施

标志着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开启

《十大举措》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

为主线

从10个方面提出了39项改革举措

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营商环境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大举措》对表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都市圈及智慧蓉城建设等工作部署,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具体分为39项改革举措,涉及95个具体改革点位。其中,31个为本土特色做法,26个为对标首批试点,26个为持续优化提升,12个为落实上级政策,立足企业获得感,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



全链条优化审批
突出便民利企


据了解,为便利企业开办,成都将推行“标准化地址+申报承诺制”登记模式,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除因当地城市管理需要对具体登记事项有特别规定的外,实现所有法定登记事项在四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据介绍,成都将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实施“一证多址”改革,优化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同时,将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纳入同城通办,在简便市场主体注销流程方面实施歇业制度,已办理歇业备案的市场主体,不纳入长期停业未经营清理吊销范围。


为提升工程审批服务质效,成都将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审批结果全程电子化,电子证照“一次生成、统一流转、互认共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报建材料和时间。


同时,《十大举措》还将开展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水电气等一站式联办服务,在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推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纳入“时限管理”,通过优化审批部门内部审批流程,强化审批过程督查和通报机制,切实缩减审批时间,压减企业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


全过程公正监管
破除市场壁垒


据悉,《十大举措》将着力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清理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非必要条件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


同时,将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在食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不仅如此,《十大举措》将在市场监管领域探索推行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不涉及人身、财产、公共领域安全,对社会危害不大的,优先运用行政辅导、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保护企业不因“小错”影响生存和发展。


全周期提升服务
强化数据赋能


据介绍,《十大举措》以“数字政府”“智慧蓉城”建设为统揽,通过深化政务数据、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积极创新应用场景,升级打造“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诉”“蓉易登”等“蓉易”系列城市营商品牌,使数据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多方位惠及更多企业。


不仅如此,成都还将加快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互通、互认、互用,最大限度发挥数据共享效应,将服务场景从办理企业注册、变更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向融资贷款、社保用工、惠企政策推送等公共服务事项延伸,提高办事便利度和审批效率,逐步提升涉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围绕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成都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投资创业成效,努力打造发展高地、创业福地、兴业宝地。



来源丨成都日报

责编 | 张小美

编辑 | 凡凡子

往期回顾


3012月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2912月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评价结果出炉!成都优良率达90%

2812月

国际科技合作资助、科技金融资助、技术交易资助等2023年第一批7大类拟立项项目公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