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支持1000万元!《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出台

科创通 2023-03-12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以战略需求为导向,聚力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在蓉加快转化,日前,成都市科技局出台《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1月5日,成都市科技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成都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旭现场发布了《管理办法》并进行解读。


优化整合研发项目体系首设基础研究项目和校企协同创新项目



陈旭介绍说,按照“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全链条研发活动的思路,《管理办法》对重点研发项目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打破当前研发项目分散在各类管理制度中的现状,通过“增设类别、调整定位、优化整合、保留提升、并入完善”5种方式,形成8类研发项目的基本架构——基础研究项目、技术创新研发项目、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科技人才支撑项目、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配套资助。


关于重点研发项目支持的重点领域,《管理办法》明确将聚焦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领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以及未来产业领域;碳中和、生态保护、应急安全、智慧蓉城、医疗健康、文化和科技融合等社会发展领域,以及其他需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特别增设了基础研究项目和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其中,“基础研究项目”是成都首次在基础研究领域设立的研发项目。陈旭表示:“这是结合实际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需求做出的调整,特别是从全国范围看,基础研究项目多以在国家级以及省级层面设立为主,此次成都设置基础研究项目,也是成都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具体举措。”


与此同时,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要求,《管理办法》也对原有项目进行了调整,设立了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并针对原有研发项目较为分散的问题,优化形成了科技人才支撑项目、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特别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进一步支持在蓉创新主体联合市域外创新主体,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技术研发等科技合作,分为国际/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和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实现了合作交流领域的全覆盖。”陈旭说。



优化重点功能定位并明确支持标准在蓉转化的科技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关于项目的支持方式,《管理办法》中也进行了明确: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采用前资助或后补助的支持方式,项目经费纳入市级财政科技项目专项资金预算。


8类项目的功能定位和支持标准

是怎样的?

具体来看↓↓↓


基础研究项目:支持科研人员围绕基础性科学问题、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基础研究,着力推动原始创新和源头供给,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该项目给予自主选题项目最高10万元、需求引导项目最高2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技术创新研发项目:支持面向重点产业、未来产业和城市治理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提升关键行业技术储备和带动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该项目给予重点项目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给予一般项目最高2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


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支持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或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培育根植性强、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该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经费根据项目的基础条件、实施方案、绩效目标、应用前景等因素综合确定,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支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具备稳链补链延链功能、催生新产业(行业)或对城市治理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科技成果在蓉转化应用和推广示范,打造具有产业(行业)或区域带动意义的应用场景,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该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除此之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项目成果或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科技人才支撑项目: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青年创客等科技人才,围绕产业建圈强链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或以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方式促进创新成果在蓉落地转化。其中,创新项目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创业项目按创(领)办企业实缴注册资本金10%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创客项目按国家级奖项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经费支持。  


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支持在蓉创新主体联合市域外创新主体,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技术研发等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对联合研发投入超过50万元(含)的国际/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按实际研发投入20%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支持;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


校企协同创新项目: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出创新需求、先期投入经费,联合知名高校院所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等,强化校企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和产业化。该项目按实际研发投入15%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支持。


国家级科技项目配套:支持在蓉创新主体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助按国家实际到位经费(扣除外拨部分)15%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配套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外合作项目)按10%比例给予最高20万元配套资助。国家科技奖励项目配套资助按国家奖励经费1:1比例配套资助。



项目申报实行“全程网办”让科研人员“一次都不跑”

《管理办法》还明确,可建立项目自筹资金可追溯制度,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先行投入,先行投入的经费作为项目单位自筹部分。同时,为鼓励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管理办法》明确合作单位可为市域外单位。


《管理办法》还鼓励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营造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环境。


据悉,《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月3日生效实施,目前,成都市科技局正在编制指南,预计将于近期通过成都市科技局门户网站、“成都科技”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科技项目申报系统、“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业平台等多官方渠道对外公开发布。


为确保科研人员有足够准备时间,待指南发布之后,申报时长为50天。同时,为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项目申报实行“全程网办”,让科研人员“一次都不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


来源丨红星新闻

责编 | 张小美

编辑 | 凡凡子

往期回顾


3012月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2912月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评价结果出炉!成都优良率达90%

2812月

国际科技合作资助、科技金融资助、技术交易资助等2023年第一批7大类拟立项项目公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