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在手|尽览全南
回望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 全南“聚才引智”助力赶超跨越
---------以上为广告---------
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优化人才队伍,打出聚才、育才、用才、留才“组合拳”,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强引擎,凸显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该县驻北京人才工作联络站揭牌
求贤若渴 构筑聚才高地
日前,全南县驻北京人才工作联络站在北京市揭牌成立。这是我县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的又一有力举措,将与去年我县在广州设立的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联络站形成一南一北、比翼齐飞的聚才引智新格局。
通过这一平台,将加强与在京乡贤及其“朋友圈”“经济圈”的沟通交流,发挥在京全南籍优秀乡贤的智力、资源、信息、人脉优势,宣传推介全南的投资、人才环境及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项目洽谈、文化交流,建立该县与北京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及其他各类乡贤人才的沟通合作桥梁,进一步延伸招才引智触角。
我县把招才引智摆在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将招才引才任务量化、具体化,与中心工作一同推进、一起考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深入调研掌握全县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完善政策、搭建载体,实现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有机融合。从出台政策、落实责任、真心关爱等方面齐发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真金白银的“人才新政33条”及补充措施10条,设立3000万元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引才伯乐奖”,调动全社会的引才积极性。
曾经孔雀东南飞的全南,如今成了引才聚才的强磁极。近两年,我县采取“政府聘、集中选、活动揽、平台聚、定向招、专项引”等措施办法,引进各类人才2000余名,同比增长近50%,其中院士、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31名,人才引进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该县与高校共建12万平米的产学研用园区
内外兼修 激发创新活力
年终岁末,我县与赣州技师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校地合作、校企对接等形式,为该县培养产业工匠、技术蓝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我县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构建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主攻工业”博士服务团,建立人才智库,助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跨越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我县大力实施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计划,在充分发挥已有平台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到全南设立分支机构和重大研发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双轮驱动 优化人才梯队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县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中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塑造“人才红利”。依托教育大力培育人才,深入实施“名师”、“名医”工程,加大“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创业培训等培训力度,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的本土人才队伍。用好县委党校、职业学校等县内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对各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同时,更广泛开展上挂、下派、到企业挂职等,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跨行业、跨条块、跨领域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锻炼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创新争优,为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人才聚,事业兴。随着一项项人才政策的陆续出台,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相继出炉,一批批各类人才不断成长,全南正成为四方有志之士干事创业的热土。
来源:赣州先锋微课堂
♦ 正在公示!事关“五型”政府建设,全南这些单位和个人入选
编辑:谭观强 编审:钟慧燕 唐夏玲 监制:李大军
主管:中共全南县委宣传部
主办:全南县融媒体中心
-END-
大美全南
全南TV
报道热点新闻|关注民生福祉
识别二维码,就可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资讯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