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中国经济真的见底了吗?答案在风中飘荡!
中国经济真的见底了吗?
答案在风中飘荡!
文 / 马光远
随着数据的好转,关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的判断开始接踵而来,有人甚至认为,随着一些宏观指标的向好,中国经济迎来了“L型”的拐点。的确,从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看,一些重要的宏观指标出现了好转。
比如,PPI在连续54个月之后,虽然只有0.1%的增长,但终于由负转正,比预期大大提前;民间投资9月份同比增长2.5%,继8月份由负转正之后,同比也出现了反弹;进出口数据在9月份虽然不及预期,但前三个季度相对于年初的数据已经大大好转;消费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也开始反弹;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数据明显好于去年。
数据的好转当然是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大,回旋余地强,对中国经济过度担心没有任何必要。中国经济不存在像诸如索罗斯等人说判断的,出现硬着陆的可能。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L型”拐点的到来。
数据虽然好转,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5月份,“权威人士”在谈及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周期时指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这个话,就是针对一些人随着短期数据翩翩起舞。一看到数据下滑就灰心丧气,一看到数据反弹就说触底。因为短期数据的反弹,轻言L型拐点已经到来,不符合中国经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在新常态这个基本逻辑,不符合高层对中国经济一段时期内将处于“L型”的冷静判断,也容易干扰供给侧改革这个大的主题。
近两年,高层反复强调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为短期数据而焦虑。就是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模式和路径,正在努力完成转换,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缺乏耐心者总是为每个月,每个季度的数据而焦虑,总要挖空心思的在每个月的数据中寻找“亮点”,动辄谈触底或者反弹。这种人看似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其实就是对供给侧改革缺乏耐心,随着短期数据摇摆,无心坚持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
前三季度一些数据的反弹固然可喜,但如果站在供给侧的高度去观察,数据的好转只是一个总量的考虑,但不一定意味着结构的优化。而且,一些数据的反弹具有明显的季节因素和短期因素,缺乏持续性。比如,有人以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年内新高来判断工业企业告别了最困难的阶段,其实,8月份利润增速高具有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基数太低,以及今年煤炭、钢铁价格的反弹。
中国制造业总体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这一点,可以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制造业投资数据的背离来说明,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6%以上,但1到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仅为2.8%,说明制造业长期投资看弱的态势没有改变。再比如,PPI虽然在9月份先于预期由负转正,但应该看到,导致PPI转正的原因和煤炭、钢铁价格的反弹有关系,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铁、煤炭的反弹很难具有持续性。还有,9月份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000多亿,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融资需求萎缩的局面结束。
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没有错,但如果将大量的心思放到在短期数据上来找“亮点”,并由此来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触底或迎来拐点,这其实是对中国经济最没信心的表现,是对供给侧这个大主题的干扰和冲击,严重影响外界对围绕供给侧改革而形成的政策组合的长期预期。由于对短期数据的过度乐观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坚持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预期。一些部门动辄以短期数据的好坏解读中国经济,这使得外界对中国能否坚持供给侧改革的主线没有信心。
如果站在供给侧的角度审视当下的中国经济,尽管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等主要任务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供给侧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去库存、去杠杆等的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风险点不断凸显:
第一,在去库存的周期下,一些城市的房价快速上涨,高库存与高房价的矛盾交织,房地产领域加杠杆风险突出;
第二,资金脱实向虚的矛盾突出,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10.16万亿,其中4.2万亿进了房地产;
第三,去产能在一些领域取得进展,但煤炭、钢铁价格反弹下,去产能面临着新的变数和障碍,去产能并未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第四,僵尸企业以及企业债务风险的化解进展缓慢,债转股的市场化路径有待细化等等。不化解这些矛盾和风险,中国经济就难言底部已经到来。
理解中国经济的“底部”,并不是简单的看数据是否反弹,而要看结构和动力的转换是否完成,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力和耐心。7月份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也特别强调要稳定的宏观政策组合预期。指出 “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决策。强调宏观政策组合预期,就是主要政策组合不因短期的数据改变而改变,给外界解读政策和预判政策以长期的预期。中国经济转型之所以困难,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太过于重视短期的数据,而不是按照一套长期的政策组合走到底。
应该记住,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组合预期,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经济学思想和政策基础。对于中国经济的短期数据,不要挖空心思的去挖掘诸如此类的亮点和意义,越是过度解读短期数据,过度溢美短期数据,越会削弱外界对供给侧的信心误导公众。供给侧改革更需要结构的优化,而不是数据的颜值。在宏观政策组合的预期上,中国经济不能做“寒号鸟”,数据不好的时候下决心转型,数据一好就忘了“垒窝”。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困难大多是因为在数据太好的时候没有为冬天做好准备。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孔子曾经曰:读完文章点赞是一种美德!
孟子说,孔子这次曰的对!
往期好文回顾
置顶【光远看经济】 随时洞察经济动态
光远看经济
ID:guangyuanview
关注【光远看经济】· 离经济的真相更近
QQ群:476675651
原创文章版权归“光远看经济”所有
欢迎转载
请加微信申请授权
185010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