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坛精英 | 走近杨晓亮

一木堂 书法吧 2022-06-11


慧如 原名楊曉亮。別署止盦、一覺覺一室主者。師從趙風鎖、李俊義、何水法諸先生。

1984年生人, 2007年畢業與邢臺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2007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同年被吸收為河北省篆刻委員會委員,2016年結業於何水法美術館中國畫高研班。

作品曾入展:

《全國大學生書畫比賽》 (中國文聯) 二等獎

《百年西泠·西湖風國際篆刻創作大賽》(西泠印社)三等獎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即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高恒杯”》 (中國書協)三等獎

《西泠印社首屆國際藝術大展“中國印”》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第六屆篆刻藝術展評》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藝術展評》 (西泠印社)

《中國書壇第五屆新人新作作品展》 (中國書協)

《中國首屆西部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協)

《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全國書法展》 (中國書協)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協)

《2006書法導報國際年展》(書法導報社)

《河北省首屆楹聯展》(河北省書協)

《河北省首屆篆刻展》(河北省書協)

《河北省二屆篆刻展》(河北省書協)

作品、文章發表於:《河北日報》、《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青少年書法》、《篆刻》、《書法家》等雜誌、報刊;《書法報》、《篆刻》、《新畫風》、《書壇新青年》雜誌分別專版介紹。

慧如篆刻


如需定制请加微信:yimudingding


止盦书法

﹏﹏﹏﹏﹏﹏﹏﹏﹏﹏﹏﹏﹏﹏﹏﹏﹏﹏﹏﹏﹏﹏


止盦精神


----杨晓亮书画篆刻印象


艺术的精神一定是首先基于艺术家的内心自由,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与杨晓亮结识十余年,尽管世事变迁,各自为生计奔波,但对他的关注却有增无减。离开校园很多年,杨晓亮的书生意气、对艺术的直觉、对书画篆刻的不断深入以及在现实生活与艺术品格独立特行之间的艰难游走,都在向我传递一个信号,他没有被社会俘虏,在自己的笔下、刀下,他在镌刻一种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精神,这也是我始终关注他的原因吧。

书品即人品,书学即人学,杨晓亮属于禀赋超常的另类艺术家,之所以说是禀赋超常是因为他对书法、篆刻,哪怕是对现实中最简单的绘画符号都有着独特的敏感性,生于燕赵之地,骨子里对传统,对笔墨的亲近感使得他稍经点拨便入艺术之妙,20岁刚出头便以每年入展多项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览而备受关注;而说他是另类的艺术家,恰恰是他对刀笔之下的独特见解和对纷繁复杂的艺术圈层乱象从一开始便能冷眼观潮,以近乎固执己见的理念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在当下的青年艺术群体中实属罕见。

    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区别就在于你很难抛开艺术家背后的许多东西而单纯来评价一件艺术品。与杨晓亮接触多了,对他的印象反倒更加难以用篆刻家、书法家、画家等简单的称谓来界定。他的篆刻从十几岁开始便大量的临摹各类风格的秦汉印,从工稳到写意,从造型到意趣,石头在他的刀下被赋予更多的生机和意义。“透过刀锋看笔锋”,杨晓亮对篆刻的理解或许正是基于他对书法的不断追摹。从秦砖汉瓦、魏晋残纸到碑铭墓志,我们看不到一个世俗人眼中一个书法家写字的模样。没有精巧的结构,滑利的笔画,而笔笔有拙气,笔笔有意趣,在笔锋的翻绞腾挪中始终在追求一种对书法本真的原始美感。也正是基于对传统笔墨中“大道至简”的领悟,杨晓亮的绘画以笔墨的天然特性为出发点,在浓淡干枯中通过大写意的线条,将世间万物浓缩于笔下,一朵梅花,一树枯藤,都彰显着一种清爽于世,不为世俗所趋的精神。

爱憎分明、不逐于世,杨晓亮作为八零后,在喧嚣的社会中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性格和艺术特征。他曾以“砚边自做主,不为世人舞”作为自己高标自许的朴实诠释。虽然要面对柴米油盐甚至是与书画篆刻毫无相关的具体工作,但他始终有一颗探索不已的内心,并将对禅宗的修行作为自己在书画艺术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作书、篆刻都喜做与禅语相关的文词,以一种修于世而不囿于世的精神昭示对艺术的孜孜以求。

近来,杨晓亮又求学于花鸟画大家何水法先生门下,潜心学艺,广结益友,他对艺术的真诚、为人的耿直忠厚也赢得了师友的赞许。其以篆刻之形、笔墨之意而融绘画中的自然万象,对艺术的理解更加立体,其本人也必将实现新的升华。

 “石壁无云涧路空,荒荒竹叶夜来风,心游古木枯藤上,诗在寒烟野草中。”对艺术的自信亦或是自负,都掩饰不住杨晓亮书画篆刻形式之外对自然、对生灵、对人世的独特思考。(王军领)



諸家評說集錦


1你年輕,治印用刀熟練,很有才氣,可嘉可佩。你的作品受黃牧甫一路影響頗多,有可取之處。建議再臨一些漢印與古璽寫寫篆書,可彌補你現在作品中之短缺處。——劉江


2看到您寄來的篆刻,很不錯。希望能夠進一步磨練自己。篆刻和繪畫一樣需要多練、多刻,再三追思,才能知道其中意味。希望能多看,多臨一些好的印章。慢慢培養眼力、能力比什麼都重要。刻印不必太著意形式,如果能夠用筆圓融,就可以行布無礙。——北魚


3刀法好,字法不佳。應多研究漢印。——査仲林


4刻款笨拙拙地,可觀。——韓大星


5忘了是幾年前在博客上關注了止盦慧如,是因為他做頭像的一幅油畫作品好看,而且也是位元元印人。現在大部分人的博客都停了,我和慧如還在用,並且偶爾串過去看看,留個腳印!我是個戀舊、重感情的人,我猜慧如也是!於篆刻我們私下有過幾次交流。慧如客氣,我便裝了老如實的道了看法。慧如的印,清新、硬朗、有著淡淡的文人氣!他的消化提煉能力很強,看作品已看不出他的習印軌道,但凡潛心學習或稍加留意的東西他都化為己有並打上自家的標籤,所謂善行者無達跡......。慧如的字亦如是,與印高度的和諧統一。這一點與印人非常重要!只是我想不到,慧如是如何將蒼茫古厚的好大王打造的如此清新可人的!年齡不大而詩、書、畫、印四藝同修者,所見不多!靜待!祝福慧如。——魏元祥


6您的印章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最後一方,從闊邊古璽處化來,很有意思,雖然我不能明確您刻的具體內容,但線條的組合、搭配很恰當,具有現代感。——謝小毛


7新作見到,刀法精妙,刀感極佳,“心中有神,刀下有鬼”之趣得矣。且節奏、韻律均屬上乘,望繼續努力。——馮寶麟


8怎樣的路數是正道?秦漢印?貧僧覺得無所謂,古人是傳統,今人百年以後也是傳統,歷史留給我們的大量遺跡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營養。關鍵是如何從別人的東西裡吸收自己需要的營養,如果僅僅是學像別人,比如現在書壇上流行的擬古之風,因為不能把古人的東西學的一模一樣,就成了個人風格,就覺得自己發展了什麼,那就是自欺欺人的小兒科了。你這些東西,明顯是吸收了現代人觀念和做法,作為一種嘗試,我覺得很有必要。單純的評價這些東西好與不好,都無所謂。我相信你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示,這些其實在今後的日子裡你會有用的。——李俊義


9清雅,曉亮兄好手段!——任志軍


10還是喜歡楊兄的印章。——樊利傑


11樸拙力量。——石雷生


12文字總是有出奇的地方,可贊。——金良良


13

印人止庵,慧如法性

本明心地,行澄简净
秉刀吹屑,诸相任运
不固范式,不落垢病
金声玉振,如钟似磬
喜舍随缘,笔墨有兴
直言常掷,吞吐欲尽
骨血方刚,黑白执定
文肠侠胆,真个才俊
问这个朱迹如何是好
且看那
西湖上
团团翠翠白白絮絮
       ——空一法师


所以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1. 无视 ,

2. 让更多人看到!转发给好友!

我选择了让更多人看到,因为我不想冷漠!





看完此文有何看法?

请点击底部发表留言互动交流!

请把此文抓紧告诉你的朋友们!

回复:“名碑名帖”4个字,就可以免费得到最新最全的历代名碑名帖全集。包括:高清图、技法及介绍等。

——往期经典,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1】篆刻名家 | 走近 孙长铭

【2】书坛精英 | 走近 梁辉

【3】书坛菁英 | 走近美女书法家 柳清芬

【4】书坛精英 | 走近 贾学礼

【5】书画名家 | 走近李琦

【6】书坛名家 | 走近 黄宪律

【7】书坛名家 | 走近卞涛

【8】书坛名家 | 走近曾文轩

【9】书坛精英 | 走近刘方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书法吧

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广大中国书协、美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朋友们踊跃投稿。

投稿内容:

理论文章、评论文章、网展推介、书展信息……【书法吧】助你一路扬帆远航!

投稿方式:

E-mail:979626100@qq.com

微信号:979626100(注明:投稿)

               

——书法吧编辑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