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科研经费再松绑,高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标准将出台…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涉及高等教育的提议层出不穷。在此之前,小编已经盘点了各高校校长的两会建言,最近两天又有哪些需要关心的高教新闻呢?
高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标准将出台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备受关注的“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评价体系、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等多个热点民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会上对相关问题做了回应并表示,委员们提的建议教育部会带回去认真研究,明年再来“报账”。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士指出,通过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相关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方面尚显不足,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议案有障碍等。
钱锋建议,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他建议建立专门的公开网站或网页及时公布和更新“双一流”建设相关信息,比如明确并公开“双一流”建设中申请遴选、财政支持、过程管理、评估方案等管理办法,公开政府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加强公众对高校使用财政资金的监督。
陈宝生回应:教育部已经展开研究,目前已经成立成效监测和评价标准课题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今年要出台“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标准。
人大代表:
鼓励医学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办医院
解决“看病难”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提交了《关于鼓励医学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办医院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表示,为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的科研技术特长,提高医院的科研医疗水平,应研究出台政策,鼓励医学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办医院。
孙建博提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医学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医学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临床教学的师资和教学基地需求和保障日益突出,而医院也面临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高期望与医疗水平的现状不符的矛盾,需要在医药改革、大型仪器需求和科研转化等更深层次的改革。
孙建博认为,通过医学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办医院,有以下优点:
第一,医院的高水平医生可以在医学院校兼职教学,实现名医作用的最大化,同时解决名医传承的问题。
第二,医学学生可以在所办医院实习,增加实践经验,有更多上临床的机会。
第三,医院医生可以利用医学院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实现仪器设备的最大利用化。
第四,医学院校往往代表医学的最高技术水平,通过办医院可以解决民众“看病难”的现状。
第五,医学院校大都为公立单位,所办医院也都为公立性,可以改善当前部分医院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现象,解决民众“看病贵”的现状。
“包干制”改革试点
科研经费再松绑
在3月5日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听到这一消息,科研人员都非常高兴,纷纷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研人员的尊重与信任,将“为创新松绑”落到了实处。
“这么大力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我真是没想到!”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间充满了惊喜。多年投身科研,他深知项目申请、立项、各种评估,以及结题时的繁琐:动辄几十页的表格,经常需要重复填写;项目中人员费不能计算在内,使科研人员在用人上苦恼万分;中期评估更是一个接一个,有时经费还没到位,项目已经要接受节点检查……“采用包干制,显然是对科研活动中,创新主体自主权的充分尊重,希望国家尽快展开试点!”
过去,我国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采取的是预算制,这给科研人员带来了很多困扰。上海产研院软件中心主任张绍华说,科研活动本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在项目申报时确定的技术路线,可能在执行时候发现遇到问题,或者有更先进更好的方法。但原先要改变,需要重新申报审批,十分繁琐。而且,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预料两三年内会有哪些会议要开、哪些出访出差,实在太难为科研人员了。
申报项目最难的就是做财务预算,第二难是财务审计。“其实,这两年,上海市科委已在试点‘小包干’的做法,为科研人员减负。”张绍华说,在市科委申请的项目,差旅、会议、出国交流、出版、文献、知识产权等几笔常规经费是可以统筹使用的,这就为科研人员减少了很多麻烦,不用绞尽脑汁为这些本身就不确定的细节而纠结。“现在有了更加彻底的包干制,让科研人员可以将精力更加聚焦在创新上,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全国人大代表姜明:
建议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天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姜明做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报道中心时说,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传统文化,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历史见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张仲景国医大学是1985年由赵清理、赵安业父子在河南南阳创办,是我国第一所民办中医高校。1993年,以迁建的形式在郑州成立了郑州仲景国医大学;1997年规范校名为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建校至今已33年。目前,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在校成人教育学生2700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中专学生800人。
“天明集团以传承中医文化为己任,将中医健康作为主业,聚焦中医健康,复兴中医药。”姜明说,2018年10月15日,天明集团向开封市委、市政府汇报开封天明中医谷概念规划设计;2018年11月19日,天明与邓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仲景国医合作协议;2018年12月27日,天明与仲景国医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
姜明表示,在此基础上,天明集团将集合人财物等所有资源以民办大学形式将张仲景国医大学办成河南、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流大学。学习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西湖大学等私立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经验,重点培养中医学、中药学类优秀人才,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及技术。
2018年10月15日,开封市委、市政府与天明集团达成共识,合作打造开封世界中医之都,以张仲景国医大学、天明中医谷、全球中医论坛、世界中医药博览会、国际中医药大奖为五大支撑,打造服务应用、产学研、展贸三大平台,养疗区、文教区、医疗区、研创区、展贸区五大功能区,二十个特色项目。其中张仲景国医大学是健康乐谷及拓展区的核心旗舰项目,将成为开封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让世界知中医到开封、看中医到开封。
姜明建议,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批复支持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重建,具体情况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卫健委沟通对接落实。地方政府支持以民办大学形式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可将张仲景国医大学定位为一所小而精的以中医药为主的创新型民办大学、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主的传播型大学、以恢复传统中医教学模式的传统型大学、以国医大师为主导的传承型大学。通过高端中医药专家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中医健康。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全民健康”讲话精神,复兴中医药,打造健康中国,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新闻来源:大河网、文汇报、澎湃新闻、羊城晚报
往期回顾
清北交浙科都没招满!34所考研复试线齐了!
禁止双一流成为就业门槛,大学生成为失业风险人群...两会上校长们的发言有点犀利!
医学领域杰出人才,你的校友有多少?
掷地有声!两会上大学校长们都说了什么?
397名2019年两院院士拟推荐候选人公示名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