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颜宁、高福,我们还有这21名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软科 2019-05-11


4月30日,美国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2019年新增选的院士名单,本年度新增选100名院士和25名外籍院士。其中,有两名中国大陆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分别是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颜宁,引起极大的关注。


美国国家科学院创建于1863年,是美国科学界高水平学术机构之一。当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职院士总数达到2347人,另有外籍院士487人。


根据美国科学院官网信息,软科整理了目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大陆学者名单,共计23人,他们多来自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姚期智、蒲慕明三位科学家原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后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故自动转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下为目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大陆学者名单: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42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随后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他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他恢复中国国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同时,杨振宁还支持新兴大学的发展,担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曾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他刻苦自学,1930年后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夏鼐

  

    

夏鼐,191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随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他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和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西交通史研究和中国科技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谈家桢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是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他于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


冯德培

    

     

冯德培,1907年出生于浙江临海,他是神经肌肉接头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于192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院,后留校任生理学助教;1934年起,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1981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在创建和领导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理研究所,培养中国生理学人才,发展中国与国际生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促进中国生理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光召

      

      

周光召,1929年生于湖南长沙,1947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从师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1958年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他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幅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


兰坡

          

         

贾兰坡,1908年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是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从五十年代开始,他参加、主持、指导了丁村河、西侯度、蓝田、峙峪、许家窑、萨拉乌苏、水洞沟和泥河湾等一系列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古人类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后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著作和文章,广泛涉猎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源流、更新世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等诸多领域。


张德慈

   

    

张德慈,1927年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农学院,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康乃尔大学理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他在亚洲推动绿色革命,解决印度、菲律宾等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功勋卓著,被誉为“世界水稻大王”,曾获约翰斯科特奖和明尼苏达大学杰出成就奖。他有《植物遗传资源-未来生产的关键》等170多篇册论文(著)。张德慈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工作30年,其收藏的水稻品种来自亚洲及整个世界。


姚期智

     

     

姚期智,194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是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1967年他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于2004年起在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2017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陈竺

   

    

陈竺,1953年8月出生于江苏镇江,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他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了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筹划、协调和管理工作,组建了相关的研究技术体系认识了一批受维甲酸调控的基因及其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首次描绘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克隆了300多个在造血细胞表达的新基因的全长cDNA。他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并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白春礼

   

    

白春礼,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他是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欧洲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他作为中国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国际STM方面有一定影响和活跃的科学家之一,领导实验室开展了广泛、深入并且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爱珍

    

    

李爱珍,1936年出生于福建石狮,是著名的材料学家。1958年李爱珍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7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她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主要领域是信息科学领域的“半导体量子纳米结构和器件”方向。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在国防、环保、医疗、经济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启发

    

     

张启发,1953年出生于湖北公安,是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1976年,张启发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后留在该校从事博士后工作;1986年回国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首任院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一直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抗虫、抗旱、少化的“绿色超级稻”,其领衔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就是绿色超级稻研究中的一部分。


蒲慕明

    

    

蒲慕明,1948年出生于中国南京,1970年蒲慕明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1974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教授。他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蒲慕明主要从事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他对中华民族有着执着的深厚感情,积极致力于科研文化的建设,擅长于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周忠和

        

      

周忠和,1965年出生于江苏江都,是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家。1986年周忠和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地学部学习;1989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1999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古鸟类学博士学位。周忠和主要研究方向为鸟类的起源、鸟类飞行的起源和进化、羽毛的演化、鸟类早期演化和辐射,以及带毛恐龙、翼龙,生物地层学和热河生物群演化与环境关系,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


李家洋

      

         

李家洋, 1956年出生于安徽肥西县,是著名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他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随后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李家洋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他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与重要粮食作物水稻探索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张杰

         

        

张杰,1958年生于山西太原,他于1982年、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国际著名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主要从事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


施一

    

       

施一公,1967年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小郭庄,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他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在Smad对TGF-的调控机理、磷酸酶PP2A的结构生物学方面做出过有国际影响的工作。近年来,施一公教授全力投入西湖大学的建设中,现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杨焕明

     

        

杨焕明,1952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是基因组学家。1978年杨焕明毕业于杭州大学;1982年获得南京铁道医学院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法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到中国,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工作,回国后致力于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杨焕明带领团队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领衔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中国卷”,为中国的水稻、家鸡、家蚕等大型基因组,以及“非典”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基因组学规模化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芷生

    

     

安芷生,1941年出生于湖南芷江。他于1962年安芷生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8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长期从事黄土、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研究,包括黄土与环境、地层学、古土壤与古气候学、磁性地层学和微形态学、季风变迁与过去全球气候变化、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地球科学领域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国际声誉。


高福

   

    

高福,1961年出生于山西省应县,是著名的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1983年高福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就读研究生;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高福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领域的领军人物,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他的一系列成果为中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及基于病毒囊膜蛋白与宿主互作的药物设计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科技界赢得了国际声誉。


颜宁

    

     

颜宁,197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是一名结构生物学家。2000年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4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颜宁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颜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次级主动运输蛋白的工作机理上。2014年,颜宁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23位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举世公认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声誉,也极大地提振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信心。我们期待,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攀登上国际科学殿堂!


本文内容搜集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信息来源:美国科学院官网、百度百科等


往期回顾

               

中国高校医学实力哪家强?

大湾区高校合作,强强联合还是学科互补?

27所一流大学年度图书借阅榜单汇总|世界读书日(下)

北大、浙大等名校的学霸在看什么书?|世界读书日(上)

学费高、分数高,上中外合作大学究竟值不值?就业质量说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