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武:我不习惯当明星
小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发布的讯息
文:苏瑜棻 摄影:徐闯 服装造型:Dan Cui、Anson Chen
当我们知道得到金城武封面的拍摄机会,就连编辑部内也弥漫着骚动兴奋的气氛。《太平轮》上集风风火火地在2014年底上映,距离金城武上一部电影作品《武侠》已经4年时间。2009年之前,金城武都还维持着一年至少一部电影作品的产量,自从2009年的《赤壁》之后,他隔了两年才拍了《武侠》,然后是相隔3年才上档的《太平轮》。
中间几年,我们就只能看到他的「世界越快,心则慢」以及「I See You」广告扑天盖地强力放送。就这么一个长久以来,在大众视线中缺席的角色来说,人们早就不期待他的出现,而把他的公开曝光当成是一种意外的礼物。他的神秘,和被神秘勾出的好奇心,多年以来都成正比。这样的存在,不管在娱乐圈或影坛都算是稀有动物,在网络时代,一切都无所遁形的世界中,更如同凤毛麟角一般可贵。
金城武三个字彷佛就是个传说,他愈低调,媒体和观众就愈是爱他。《GQ》此次和他在东京相遇,关于金城武,我们总有很多好奇,但要不要满足这些好奇?金城武比我们更深知这场捉迷藏游戏的精髓。
访问过程中,他时而认真、时而严肃、时而促狭幽默,惹得全场哈哈大笑,关于收与放的艺术,在这个42岁大男孩的掌中,似乎随着时间过去,看得愈来愈明白。
拍摄金城武封面的地点,在东京近郊一个极小的卫星城市,福生市。出发前,在Google Map上面先把位置定位好,试算距离,距离市区要转3班电车,大约坐1小时才会到,大部分东京人甚至没听过这个日本倒数第三小的城市。
起了个大早,转了电车,再走一小段路抵达拍摄场地。这是一栋充满夏威夷风格的旧美式房舍,房前停了一辆橘红色的破旧金龟车,车上的浪板架早已生锈,车库里甚至还有冲浪板。踩上屋子里咿咿呀呀,充满岁月痕迹的旧木地板,看看屋内的老家具陈设和零食杂货,像身处在电影中50、60年代的美国中西部乡村,没细想,还真忘了自己身在日本。
一切准备就绪,屋外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金城武在前后几个人的簇拥之下走进来。拍摄当时还是隆冬的东京2月,他穿着简单的羽绒外套、格子衫、工作裤和运动鞋,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是日本路上随处可见的男孩装扮。像是在找寻声音来源,他转着头,快速张望了一下周遭,眼神亮晶晶地,神情带着刚起床的慵懒和一点警醒,胡渣还没完全刮干净,我们还没机会出声打招呼,他已经随着引导钻进了化妆间里,整个过程还不到10秒钟。
偶像年过40的某一天
金城武给人的感觉像只野兔,眼睛明亮,个性沉稳温和,但警觉心强。众所周知,他不工作的时候等同人间蒸发,虽然尽其所能地低调,但职业和身分却不容许他平凡,于是只能在有限的环境之中当个隐形人。眼前的金城武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说坐,或者是深深窝进沙发里,这个形容比较贴切。他的左手夹着烟,先问过我们介不介意,让我们把椅子拉近点,避开他手中烟飘散的位置。
人们总喜欢大肆议论:金城武又老了、金城武的皱纹是不是多了?脸是不是垮了?头发是不是又少了一点?此时,我们面前的金城武不停手地抽着烟,他让烟待在手指上燃烧,久久才吸一口。不吃东西,只喝黑咖啡。他有个助理背着整组手冲器具的背包,里头装着手摇磨豆器、手冲壶和滤杯等等,确保工作全程都有新鲜的手冲咖啡补给。
关于老了,金城武松了一口气,像是等了许多年,总算等到他期待已久的事情发生。「这次《太平轮》有段剧情是演大学生,要穿制服,我就在想说:『该怎么办哪?会不会看起来不像?我很紧张。』」
「我的年纪愈来愈大了,也开始长白头发了,他们(经纪人)说要给我刷黑,我说不要,我终于也40岁了!什么时候要有什么时候的样子,那才是珍贵的。」
说我帅太沉重
比起老去,让他更不自在的话题,还是围绕在外型上。17岁以偶像身分出道,多年来,外界对他外型的盛赞依旧,他成了男神的最高指标,拍摄广告的场景被整理成旅行路线图,甚至还有以他为名的「金城武树」。在公开记者会上,当记者不免俗地问他被称为男神的感想,金城武最常表现出来的反应,仍然是不知所措。最常见的回答,大抵就是尴尬而简短的「谢谢,谢谢,不敢当。」对于这份不自在,金城武坦承,自己从来没习惯过外界对他外型的肯定,现在还在适应的路上。「毕竟长相是父母亲生给我的,小时候或许会比较排斥,现在或许排斥,但会逼着自己理解。」接受外型也是得到演员工作的要件之一,金城武比我们以为的更期待「老」这件事的发生。「老了,再看是不是刚好在对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适合的作品,那才是更自然的。」
去年夏天,金城武难得主动在公开领域之外曝光。起因于当时热热闹闹的「渐冻人冰桶挑战」,他在一天内被长荣航空董事长张国炜、五月天及赵少康点名,于是公开响应了一支冰桶挑战影片。影片里的金城武把冰块倒进除湿机水箱,吐出一口气之后,直接把水倒在头上,从头到尾一语不发,只借着字幕表达关怀渐冻人,以及不再点名的立场。这支影片横扫网络及媒体好几天。「实在太多人点名了,谢谢大家给面子点名我。」说自己当时没想很多,渐冻人活动成功地得到关注,但还有很多弱势团体和机构没被注意到。「身为一名公众人物,能做我就尽量去做,但那个游戏规则太游戏规则了,不应该是那么制式的。」至于「为什么要用除湿机?想说不要浪费水啰。」
「关于表演,我什么都不懂。」
出道至今的人生,金城武花了比别人更多时间在适应。台日混血的背景,让他从小面对台湾和日本两地文化的差异,而身分和国籍认同的议题,和他在《太平轮》饰演的角色,夹在日本和台湾之间,立场为难的军医严泽坤有些许类似之处。「从小就有两批朋友,在学校的同学日籍居多,住家附近的玩伴又都是台湾小孩,感情的交流方式也不同。现在想,都不觉得是困扰了,因为多一种语言就是多一种文化,等于多一种价值观、角度去看事情。」
演过各种角色,观众总习惯性地把他投射在无论是《重庆森林》里编号223的警察何志武、《心动》的林浩君,或者《赤壁》里的诸葛亮上。金城武从不去想,哪个角色和真实的自己最接近。「只会想着要怎么把这角色演好,做出来之后,就看观众怎么想,大家怎么去评价了。」我们好奇,据说「宅度」极高的他,会不会上网看网民对他的评价?「还是会吧,有看到就看,但不会专程。如果是不好的评论,那就『喔,大家的口味不同。』」有没有什么角色是回头去看或回头去想,觉得再演一次会更好的?
「每一个角色再演一次,绝对会更好啊。可是电影往往就不是这样?不说更好吧,至少会不一样。」
懵懵懂懂地出道、当偶像、出唱片、演戏。演了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金城武才开了窍,从此喜欢上电影。当时《东邪西毒》难产停拍中,王家卫玩票性拍的《重庆森林》竟替金城武开了个通往电影的新视角。「当时一天就只拿到一张纸,不知道在演什么,面对一个半醉的摄影师,大家都不知道在干嘛,今天拍完了,明天又来一张纸,说昨天拍的都不算数了,重来一次。但大家对导演都很有信心,那种氛围和创作方式很好玩。」总在各种访问中说自己没有学过表演,也不会演戏。「关于表演,我什么都不懂,或许就是大家觉得我长得不错,所以有机会参与而已。」但是王家卫点燃了他的热情。「那时候才觉得电影怎么那么好玩,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实在是太有趣了,而不是『原来当演员这么好玩』或『原来当明星这么好玩』。」
先过自己这关再说
身为演员,金城武习惯先过自己这关,无法说服自己的角色,他就不做。陈可辛导演在《武侠》宣传受访时,曾经说最难找到的演员是金城武,他习惯性看到剧本就先推,答应接演之后,又是一连串关于「为什么要有我这个角色,删掉不是更完整吗」的辩证过程。「对啊,我一直问他说:『导演啊,为什么非得要有我这个角色?如果取消掉的话,剧本就完全成立了嘛。』」后来和导演慢慢聊,逐步把徐百九这个角色打造得更合逻辑。开拍之后,金城武还是觉得自己演不活,卡住,直到听见现场工作人员讲四川话。「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腔调,但那腔调对我来说很可爱,决定让徐百九说四川话,导演也觉得可行。」于是成了我们在《武侠》里看到满口方言的金城武。「我在现场是乱讲的,后面配音配得好辛苦啊,听得懂的人会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乱讲一通。」
同样是说服不了自己就不做的逻辑,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很少拍武打戏?他回答:「以前也拍过,但后来觉得自己是踮着脚在做。不是学武术的和学过的人差很多。其实我很喜欢动作片,但他们要你做的那个动作,你觉得很ㄎㄟˊ啊。观众在意吗?我不知道,但是身为观众,我在意。」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演员。」
私生活神秘地像个谜,金城武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带着某种奇特的疏离感,彷佛是站在一段距离之外,冷静的观察者。问他有没有想过做演员以外的工作?答案是没有。尽管喜欢,但他也坦承,演戏的确是他讨生活的工具,没有特别想过演戏对自己的意义。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才真正认同自己演员的身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演员,哈哈哈!自己都不知道身为演员我是不是擅长。」
尽管喜欢电影,他也清楚明白地知道电影集体创作的本质。「电影不是你一个人在做,只能说,当我到这个空间的时候,我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其它的我也管不着。」他喜欢简单的电影,也欣赏把一件简单的事拍好的导演功力,他举李安导演早期的作品为例,也盛赞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把需要用到动画的电影直截了当地拍出来的魄力。「身为观众,我不会觉得不好,这就是功力,剧本也好,他也是在讲一个很简单的事。」
从没习惯做明星
访问进行至中后,我们问了他一个憋了很久的问题:「17、18岁就出道,至今为止的人生超过一半时间都是公众人物,直到什么时候,你才真正安于自己的身分?」金城武露出了整场访问最开心坦诚的笑容,说:「你好了解我,还没。」
「其实,你一直都很不习惯当明星,对吧?」 「对,不习惯,同时也很感激。希望碰到一个作品,把作品做好,让大家觉得看得有意义。」
访问结束,金城武礼貌地和大家道别,和来时一样低着头离开。看着他走出房子的背影,好像有什么东西比来时松了一点。这个总是孤立在大众视界之外的男人又回到了他的舒适圈,而我们,则继续期待着下一次他从水面冒出头的时刻。
※文图来源:台湾《GQ》杂志
欢迎关注我们
长按下方二维条形码,即可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