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明亮:“台湾电影票房的衰落不是因为侯孝贤起来了,而是因为林青霞走了!”台湾导演在大陆的梦想与赌注

2015-08-01 台湾电影

小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发布的讯息


自《海角七号》以来,年轻观众重新把目光转回来看台湾电影,却往往发现台湾商业电影的情节、叙事和制作水平,别说好莱坞或日韩片,即使与港陆印度片相比都有一段差距。诚如蔡明亮的名言:「台湾电影票房的衰落不是因为侯孝贤起来了,而是因为林青霞走了。」《风声》编剧张家鲁亦曾直言:「作为电影的基础类型,剧情片(Drama)或通俗剧(Melodrama)经过了八○年代『新电影』有意识的切割,在新一代台片里已近乎绝迹。」


在一个健全、理想的电影市场环境,应当是艺术商业并重,各种光谱百花齐放。但台湾电影历经七○年代末商业电影的失利后,人才转往香港,八○年代新电影崛起并一枝独秀,渐渐地整个市场往文艺片倾斜,仍具商业野心的导演在台湾既无工业实力,又无影评支持,常常觉得有志难伸,商业电影幕前幕后人才快速地往香港大陆流失。林青霞1981年还在台湾与锺镇涛、凤飞飞共演侯孝贤执导的商业爱情电影《就是溜溜的她》,1986年林青霞已换上《刀马旦》的戏服;1989年侯孝贤以《悲情城市》拿下威尼斯金狮奖,商业明星移师香港、商业导演走向艺术,台湾电影发展的主流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改朝换代。



◎侯孝贤执导《悲情城市》


换言之,在《海角七号》之前,台湾商业电影已经遭遇了超过二十五年的低潮期,也绝不是《海角七号》一片就能让台湾电影突然间从文艺派摇身一变成为市场取向的。反之,能够驾驭商业片的台湾导演为数也不多,而在大陆电影市场正蓬勃崛起之际,他们很容易就被引荐至港陆发展,九○到千禧年后,抱有商业电影梦想的台湾导演在大陆有各种成功或不成功的尝试,而他们的下一步又会是什么呢?


要谈在大陆成功发展的台湾导演,第一人必首推陈国富。陈国富是台湾新电影成员中的异数,比其它新电影成员年轻不少的他确实从台湾新电影学了不少,却始终不放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求平衡。



◎商业与艺术的高峰会:陈国富


陈国富早期作品如《国中女生》、《征婚启事》都是有明星、有故事,极具商业潜力的作品,若对照往后台湾电影发展,《国中女生》甚至可说为后来的台湾青春片奠定了调性题材。改编自陈玉慧的《征婚启事》不只再度推了刘若英一把,后来陈国富更将之演化成冯小刚的男版《非诚勿扰》,大卖之余又把舒淇往上拱了一回,两代台湾女演员都在他手里发扬光大,陈国富市场嗅觉精准可见一斑。虽然作为导演,他兼顾商业艺术的才华不如李安,但商业嗅觉和企图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最有营销头脑的台湾导演绝非虚名。


《征婚启事》之后,陈国富针对台湾市场的大制作是《双瞳》,在台湾电影低迷的年代努力找来资金、卡司和极具地方色彩的鬼片故事。商业操作虽然成功,却再度证明台湾本土市场要让大片回本有一定难度,此后他便以大陆发展为主,跟冯小刚一系列的合作极其成功,从《天下无贼》到《非诚勿扰》,可说是陈国富的黄金时代,其后的《通天神探狄仁杰》更是锦上添花。



◎《双瞳》电影海报


尽管主力在大陆发展,陈国富其实一直想以改编台湾文本的方式,善用台湾文化资本的优势,并提拔有商业潜力的年轻台湾导演,共同打造两岸三地通吃、商业艺术兼具的电影。在台湾文学主流走向琐碎个人内心独白、不以故事剧情为主秀、导致影像改编困难的情况下,他前后挑中了谢旺霖写西藏之旅的散文集《转山》和知名绘本作家几米的《星空》作改编,前者的编剧之一是台湾导演程孝泽,后者则是由《九降风》成名的台湾年轻导演林书宇执导。这两案子最能看出陈国富一直以来商业艺术兼顾的野心,也可看出提拔台湾商业电影人才的用心。然而这两部作品虽然评价皆属上乘,商业上却接连失利,不断警醒着陈国富,这个路线恐怕已经时不我予。


于是他回到《双瞳》、《风声》和《通天神探狄仁杰》的商业类型片,在成功融合过鬼片、谍报、推理等类型后,这次陈国富向武侠片进发,全力投入资源在《太极》三部曲上。我个人非常欣赏《太极》的构想,也觉得颇为惊艳,不只武打设计用心,讨论晚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亦令人玩味,武功和机械成为前现代与现代的对比,武侠框架里的史观看得出极度用心。但不知是主角设定、排片策略还是真的纯粹时运不济,《太极》不但商业失利,评价也甚为两极,甚至连第三部曲都没得上映。


陈国富不是天才,却绝对是个鬼才,早早着眼两岸三地华语市场的他,成功为华谊兄弟打下大片江山,盛极一时,然而成也成在商业艺术兼具,败也败在他的商业艺术兼具,台湾「小清新」的接连失利,再加上《太极》的全面失守,终于导致陈国富黯然离开华谊兄弟。目前自立门户的他正在进行第一项大计划,便是改编大陆作家天下霸唱的知名小说《鬼吹灯》系列,和《画皮2》一样走大陆主流玄幻路线,却仍保有商业艺术兼具的野心,结果如何今年应该就会揭晓。



◎最会讲故事:苏照彬


苏照彬编而优则导,是台湾少数非常有商业故事头脑的编剧。有趣的是他原为理工背景,完全不是影视科班出身,具有跟同辈完全不一样的通俗嗅觉。首部单独编剧的《运转手之恋》就入围金马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原著剧本,让他很快受到注目,陈国富作为监制,也促成了苏照彬第一部执导的电影《爱情灵药》。苏照彬早期作品是容易在市场杀出重围的爱情喜剧片,昭示着他即使在电影工业不振期,仍然想要以中小成本搏大的野心,这和陈国富不谋而合,也开启他们此后的密切合作。


2002年,陈国富的《双瞳》,剧本就出自苏照彬之手,2004年苏照彬执导编剧的《诡丝》延续灵异题材,2010年的《剑雨》则找来吴宇森监制转向武侠类型进发。除了执导作品,他也发起不少华语商业片案,从《台北晚九朝五》、《基因决定我爱你》到近期的《爱情无全顺》都是故事原型或编剧,有时亦身兼监制之职,走的仍然是爱情喜剧小品路线。


纵观苏照彬的编剧与导演成绩,他的故事都非常吸引人,但相关的电影作品其实评价不一,即使是入围五项金马的《诡丝》、评价最为不错的《剑雨》和《爱情无全顺》,在商业上距离回本大赚都还有进步空间,希望经过这些年的淘洗历炼,未来苏照彬能迎头赶上,为商业型台湾电影开启新的局面。



◎清新童趣取胜的李芸婵


李芸婵也是半路出家型的导演,念完台大动物系、动物学研究所之后,毅然决然从场记做起,投身至与所学完全不相干的电影业。2004年拍摄的短片《神奇洗衣机》看出她的商业潜力,立刻被刘德华的制片公司映艺娱乐相中,促成她2005年首部执导长片《人鱼朵朵》,和其后的《基因决定我爱你》、《背着你跳舞》等片。


李芸婵的作品是明确的爱情偶像喜剧路线,充满了幻想童趣,但执导节奏与气氛掌握功力尚跟不上她的编剧功力,实际作品往往有些不愠不火,不上不下。每部片都希望同时打两岸三地市场,淡化背景的地域色彩,但实际成绩都差强人意。在《背着你跳舞》后沉寂一阵的李芸婵,目前还看不出下一步动向,但她的故事证明了流露出商业潜力的台湾导演,至今仍然非常受到香港与大陆的欢迎。



◎大家共同的童年回忆吧⋯朱延平


说朱延平是台湾最有商业电影梦的导演一点也不为过,他在人才流失的80、90年代仍然不放弃商业电影,不论结果,热情和投入确实令人敬佩,他始终相信台湾电影不是没有市场,不是没有观众。平心而论,朱延平拥有那么多商业上的成功绝非偶然,问题是他不会拍电影⋯⋯那个只要把娱乐元素凑齐就能奏效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如果转行当制片,找年轻优秀的导演与编剧合作,绝对可以顺利转型赚大钱,坚持导演身份导致他的作品受团队影响甚大,质量良莠不齐,最后竟落得一个被许多台湾观众看作反面教材的下场。


2004年(对,朱延平一直没有放弃的台湾商业电影,一路努力到2004年,我真的要说,他即使没有功劳或苦劳,也有傻劳⋯)朱延平的商业片《一石二鸟》票房惨淡,在台北竟只收入万余元,却意外在大陆卖了6000万新台币左右。朱延平至此终于将市场目标正式转往大陆,此后《功夫灌篮》、《大笑江湖》、《刺陵》等作,就如前文所述,质量落差极大,但都看得出其商业性(及必要时仍然愿意「致敬」的不耻下问),前两作亦成卖座大片。但新近的《新天生一对》和《大宅们》双双失利,或许是他想向年轻观众靠拢,却完全不得要领的结果(当然电影还是没拍好,同时市场本身的进化也是一大原因)。还是非常希望他改当制片,多提拔有潜力的导演编剧,必定是真正的美事一椿。



◎潜力惊人后生可畏的80后:陈正道


再度是位非电影科班出身的导演,陈正道复兴商工毕业后即入行,一面执导MV,一面筹拍2004年的电影短片《狂放》,2005、2006就连续有卖座的台湾电影作品《宅变》和《盛夏光年》,能在《海角七号》之前的年代连续以中小成本拍出回本电影作品,实属不易。即使这两片的剧本受限于台湾的环境,称不上全然成熟(尤其《盛夏光年》彻底烂尾),陈正道仍然可以端出美味菜色上桌,功力值得肯定。


再加上他的类型电影梦想,让他很快就投入大陆市场,2013年的《101次求婚》、2014年的《催眠大师》到2015年的《重返20岁》,连续成功,一部比一部卖座,卖座之余还能维持优秀评价。是继陈国富、钮承泽以后第三位实际在大陆卖破亿元人民币大关的台湾导演,更可说是陈国富以后真正能在大陆大开大合的奇才。陈正道的未来可说一片光明,明确的路线和商业叙事能力,足以保证他未来能够再造票房奇迹。以他目前的成绩,未来再有数片成功,也许就能堂堂跻身一线导演行列,是真正的后生可畏(对,他是80后,1981年出生!)。


两岸电影合作加速进行中?


随着台湾本土市场回本不易的软肋渐渐浮现,近来中台合拍蔚为风潮,这些电影都力求结合两岸卡司,在大陆、台湾甚至香港能同步上映,以增加回本的机会。除了以《痞子英雄》和《爱》进军大陆的票房导演蔡岳勋、钮承泽等,中生代导演连奕琦的《甜蜜杀机》,或近期由大陆方发起、与台湾导演黄朝亮合作的《大囍临门》都是合拍案例。



◎《冰毒》电影海报


此外,大陆制作方其实也向不少拥有商业潜力的新锐年轻台湾导演打开合作之门,《台北星期天》的导演何蔚庭已经在北京拍了两部电视电影,两部剧情长片《新四千金》和《天涯知己》正在筹备中。《冰毒》导演赵德胤也坦言大陆资金常找上门,但中资限制多,许多人形容拿大陆资金无异与魔鬼共舞,着眼点在创作自由而非商业利益的赵德胤,也因此拒绝中资,继续在台湾深耕。而当猪哥亮的电影也飘着浓浓的中资气息,未来两岸合拍的力量可能会更大。台湾电影市场如何挑选对的商业人才,根留台湾,又能制作出兼具质量的台湾电影,让市场日趋平衡,端赖台湾制片方更宽广的剧本企划、以及选才选角视野了。


※文章来源:台湾娱乐重击网站;MAPLE撰文


欢迎关注我们

长按下方二维条形码,即可订阅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