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生告诉你:台湾的“小确幸”到底是什么?
小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
文/余泽霖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陆生)
今年3月,台湾的太阳花学运轰轰烈烈持续了十多天,身边的朋友都在问一个问题:服贸协定是大陆释放给台湾的善意,明明是送钱给你花,为什么台湾人却丝毫不买帐?
有一种观点解释,因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头等大事,不少年轻人更愿意追求一种“小确幸”式幸福——“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不想发大财。
但这样的小确幸是如何来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进一步反问,假如真的有大钱给你赚,你为什么还想要小确幸呢?
我连台北一间50平米的房都买不起
当经济低迷、就业形势不好时,一个新词语“22K”,这一两年在台湾悄然流行起来,本意是指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收入,大概是两万两千台币,约合人民币4500多,而对于生活在台湾特别是台北的年轻人,拿着这么微薄的收入,每月要考虑租房子,考虑交通费,考虑今天吃的饭如何多省下一笔钱的时候,不满和焦虑自然而然就开始在年轻的族群中弥漫。
我在台北读大学,身边的台湾同学不管是什么科系,大多都有在平时打工的经历,不少同学还是一次打着两到三份工,通常是在便利店当店员,去餐厅或饮料店当服务生之类比较辛苦的工作。问起他们为什么打工,我都能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一个是为了自己平时的花销,另一个是为了还“学贷”。
在感慨台湾青年人的自主自立时,我也从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人身上,看到了想象之外的重负,尤其是当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中仍然找不到许多地方来用他的知识和理念收获财富,而是靠着出卖劳动力,成为庞大台湾出口产业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来收获自己的价值。于是,更多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了进入体制内工作,但就算是去做公务员,或是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他们也面对着和大陆青年人一样的焦虑——我连台北地段一间50平米的房都买不起(注:据媒体报道,按人民币计算,台北房价平均约为4万~5万元/平方米,稍微偏远的地方每平方米在3万以内,市中心高达十几万)。
这在我们看来,彷如天方夜谭,为什么?因为台湾身处东亚门户之间,左邻庞大的大陆市场,往右则与欧美保持文化与制度上的相似,科技产业高度发达,标榜着民主自由、人才众多,明明应该是一个人人都各得其所的好社会才对啊。但事实上,台湾产业升级的困难,经济发展的滞后,早年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已比较成熟的社会结构,正在扼杀着年轻人的上升空间。
在今年7月份,一份来自台湾官方的数据,就显示出青年失业率不断上升的现实局面,台湾20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整体失业率的3倍多。青年整体失业人口为21万人,占整体失业人口的45.53%,失业超过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青年,也占到了长期失业者的约40%。
在台湾的现实,注定没有像很多偶像剧里面演得那么美丽,在十年内,台湾民生所需食品价格上涨25.6%,而平均薪资只上涨了11.2%。在青年之中,主要工作收入未满3万台币(折合人民币6058元)有高达123万人,占整体青年有工作收入者的61.3%,在过去的15年,台湾整体薪资不升反降,连带产生了无数青年无法负担学贷、房贷,不敢结婚,不敢生育的问题,更导致了大批台湾优秀人才外流。
三年间,我身处台湾社会的一角,见到许多台湾大学生刻苦地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努力双主修,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用心经营自己的专业,在外参与社团活动,希望对这个社会和周遭环境有所贡献,希望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能力买间房,有个幸福的家庭。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而是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
身处社会高层的那些资本家和企业主们,却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竞争力为何消失,相反一边说着年轻人是“烂草莓”,一边放任着竞争力的缓慢流失,哪怕是两岸签署服务贸易协定,真正能惠及一般台湾老百姓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而引入大陆的强势竞争力,带来的将是更加残酷的竞争,但是台湾上到政府,下到企业,对这种冲击的准备明显不足。
不少青年人不愿意去竞争,不愿意去打拼,是因为这个社会留给他们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许多人开起了咖啡店,到旅游景点开民宿,只愿意过着自己安逸的小日子,“小清新”式的生活,连偶尔吃到打折的高档雪糕都要感到由衷的开心。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对于青年人而言,名为“幸福”的普世价值变成很奢侈的东西,获取“幸福”的机会也一点点地减少。
正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巨大,身处台湾的年轻人也是一样。
在台南体味一种知足的生活方式
同时,这样的小确幸也同样蕴含着正面的价值。
三年间在台湾游历,别人总问我最喜欢台湾哪里。我的答案是台南。虽然不少大陆朋友听见台湾南部,就联想到在台湾“万恶之源”的民进党,我却很喜欢台湾南部,台南、屏东、高雄、垦丁都玩过,最难忘怀的就是当地的美食:肉圆、牛肉汤、“棺材板”、虾仁饭、虾卷、咸粥、冬瓜茶、鸭肉面线,这些让我吃过之后,总想去吃第二次。
我在台南的美食之旅,最开始时经常会碰壁。我去找一间在台南安平很出名的牛肉汤,到了店里才发现,这家店是半夜开始营业,到了中午就关门了,让下午去到的我悻悻而归;后来有一次去喝当地一家很出名的冬瓜茶,才过上午十点到那里,却只看到店主略带抱歉的笑容,告诉我卖完了,明天请早。当我真正吃到这些让人等得不耐烦的美食时,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在想,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自由?这生意怎么做得如此随性,甚至是想开就开,想关就关?
有人告诉我,是因为老板觉得赚够了,见好就收。但我觉得,在这种经营方式的背后,超脱了市场经济的重视效率,形成了当地独有的经济方式,那就是一种重视产品品质,在每一份食物中倾注人的情感,用心地经营,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几十年如一日,赚钱是一方面,但更看重每一位来的客人的感受。
在今日的两岸也好,世界也好,这一种类型的经营却显得十分稀少。
身处在当今这个消费社会,所有产品都在以秒为计推陈出新,所有的人都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赋予自己更多附加值,让自己能够更好实现自己的商品价值,活着就是为了实现价值,为了赚钱,如今的青年人渐渐变得麻木,而迷失了一些生活本应坚持的东西,诸如朋友之间的情谊,诸如人与人之间本应和善而不是彼此怀疑的关系,又如台南这里“见好就收”或者说“知足”的精神。
是的,我们的社会中没有知足这样东西,我们追求更好的工作,而轻视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一群人;我们追求更高级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但是远远不能收获快乐;我们追求着不断发展经济,却忽视着这个社会也有和经济发展一样重要的教育、环境保护、公平医疗等问题。
我们不知足,但是看过台南的生活,不少和我一样的青年人停下了脚步,我们在这里收获平凡的快乐,体会普通的幸福,收获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并不是批判我们的社会不应该重视经济发展,恰恰相反,我认为只有不断通过发展经济才能富足人民的生活,不过同时,是不是能让我们稍稍停下脚步,重新检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发展经济要迈出的脚步呢?
这同样也是一种小确幸,只不过与那种因社会不公平而被迫产生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而是的的确确构筑出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只是对待自然环境需要友善,对待身边的人文环境也需要充满关怀,消费的同时勿忘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寻找幸福和快乐。
我想,台南给了我一份美味的体会,也同时带给我一份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这些,我想便是我个人对于台湾“小确幸”这个概念的一些观察诠释,当今两岸,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有所差异的词汇与话语,我们带着理所当然的想像去猜测,去调侃,甚至是一种攻击,一种嘲讽。今天,我并不想否认这些想像,但也许我们都可以去做出选择,你可以选择一种调侃的,一种讽刺的态度;也可以选择带上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一份同理心。
这是你的选择,也是两岸之中,每一个人都要去做的一个选择。
※文章来源:环球网
推荐阅读
Love is…?那些微小而幸福的事,七夕把它分享给你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