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帮孙子还是后悔了!德国人建的老济南站,90年代被“强拆”,现在TM又要重建了

2016-08-26 风客行




老济南火车站是100年前德国人设计,它是一座即美观又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精妙建筑。可在90年代初,被当时的中国铁道部勒令拆除,令人惋惜。而如今,济南政府又要将它复原,有人说这是一蠢再蠢。令人深思的是,这就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吗?这难道不是在开玩笑?


本文已获公众号LCA授权,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在建筑界,凡提起铁路站点设计,没有人不晓得济南站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曾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




济南老火车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它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是我国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



大钟楼


那伸向蓝天的高大钟楼体现了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理念,但设计者又把与他们信仰中的上帝相衔接的尖顶改换成了罗马式的圆顶,并把圆顶下的墙面装饰上四个圆形大时钟,用以替代只可用听觉感知的教堂钟声,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大钟楼底座


整座建筑全是红松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钢钉。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老火车站售票厅前


整座建筑错落有致,多彩多姿,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哥特式建筑群车站,它成为昔日济南的象征。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张润武在《济南老建筑》中评说:济南火车站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作品。


老火车站广场


1990 年铁道部部长李森茂老济南铁路局视察,是人济南铁路局局长的张同生提出了济南车站重建的意愿,李部长当即表态:济南车站可以重建。


1990 年济南铁路局开始着手新站建设设计方案,并致函济南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请示关于济南站钟楼的去留问题,两级政府都答复说钟楼不再保留,1991 年 4 月,铁道部正式批复同意拆除老火车站。


内部构造,高高的穹顶与彩色玻璃窗


很多人认识到老火车站的价值,坚决反对拆除,但反对声音再大,最终也无济于事。那时领导的意志决定一切,完全不重视专家的意见。1992 年 3 月方案最终敲定,当然最终是高层占了上风,不计其数的济南人赶去现场拍照留念,甚至痛哭流泪。


错落有致的老火车站


拆除的主要原因是当年车站每年的客流量达 5 万人,并且以每年 3000 人的速度增长,有关部门认为:这样的客流量火车站无法承受,需要扩建。


当然,高层最著名的“高论”是谢副市长那句: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帽子(穹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此言一出,学术界骂声一片,痛斥当局者都是群没有文化的暴发户。


一位工人正在拆除大钟


1992 年 7 月 1 日 上午 8 点 5 分,老站钟楼上精准的机械中永远停止了转动,大钟在这里转动了 80 年,每小时钟声都会准确报时响起,咚咚的声音传遍车站周边商埠。德国方面曾要求收回这大钟,但未果。


当年的拆除现场


摄影师荆强当年拍下了老火车站被拆除时的瞬间。他当年看着工人举起锤子,砸向老火车站墙壁时,他含着泪按下了快门。他说:我们这代人都是过来者,所以感触太深,历史扭曲了人的灵魂,总有一天会后悔,济南老火车站也一样。


老火车站背面


时隔 21 年终于后悔了,2013 年济南政府宣布将原汁原味的复建老火车站,对这样一件“文化盛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教授却给出这样的评价:一蠢再蠢,一蠢是当初的拆,再蠢是现在的建。


拆了真的建个假的是什么意思呢?复建也不过就是个赝品,可能唯一的价值就是给后人留点教训吧。


老火车站的记忆


对一个城市而言,一座在历史中久立的地标性建筑,它上演过某些关乎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也将市井黎民的命运与记忆蕴藉其中,每一代人的记忆都是一段私历史。


断壁残垣斑驳古屋,在“土地经济”的大命题下,看起来没有价值但人与城的对话借此发生,它让人们找到自己的时空坐标,它让人与城市互相信任,不至于在荒烟蔓草的岁月里迷失自我。









最新热门文章(点击蓝字可查看)


比“失身酒”更猛, 日本“全裸水”喝一杯就昏睡15小时, 被脱光猪也醒不过来!

九月最佳旅行地,第一个你就未必听过!

六分钟短片,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从未真正活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