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汉独评 | 十万同胞,聚居暹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岳汉 泰国网 2019-12-01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生活在陌生的国度里,都喜欢“聚族而居”。


中国人,尤以人多势众,适应力强而著称。于是地球上几乎所有富饶或险恶的国度里,都会冒出数量庞大的中国人,成群结队,自成一格,到哪儿都能给你弄出一条“唐人街”来。


风云未定的时代里,那是中国人在异乡和光同尘的港湾。


风调雨顺的日子里,那是中国人在他乡同舟共济的屋檐。


百年过去,即便这个世道已经不再对中国人如此陌生而苛刻——中国城,也依旧是一片不需要体验乡愁,也能让一个中国人愉快地生活的神奇地界。


其他国家是什么状态,我不好说。但是在泰国,大抵是如此的。



在泰国,外人说起“唐人街”,通常指的都是曼谷老城里那条古色古香的“耀华力路”。


但是,那是一条属于潮汕方言的街道,是半个世纪——或更久之前——的“经典老款华人”所缔造的景观。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停止了成群结队“出海过番下南洋”的历史浪潮。在将近两代人时长的空挡中,居住在泰国境内的华人,逐渐被这个温柔而宽厚的国家所接纳或同化,成为了具有华人特质的“泰国儿女”。



而在千禧年之后,又一波中国人开始在曼谷重新出现,再次聚集。


由于已经和半个世纪前的“老华人华侨”主力部队隔了太久,这一轮的中国人和先前的画风不太一样。


这一队人马,操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手里攥着安装了微信和QQ的智能手机,选择了距离中国驻泰大使馆更近的一个“城市新区”——拉差达披色路,作为新的据点。


日落耀华力,潮起拉差达。在北京奥运之后的十年之间,曼谷出现了一条“新中国街”。


这是一个更“新”的,更“潮”的,在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都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要更为相似的“唐人街”。



以普遍的标准而言,这条街道并不算是特别“唐”。


在一百年前的旧金山和曼谷,唐人街是一种为华人提供独特庇护的半独立区域。真实存在的“地下社会”秩序,以及光怪陆离的文化想象,让大大小小的“老派唐人街”都沾上了一股神秘危险的气息。


除了警察,当地人不常踏足其中,也不太清楚里头的华人们都在干些啥;至于初来乍到“唐人”们,也不大离开这片区域。


如今的曼谷拉差达,则是一条开放的街道,一个遍布摩天大楼、购物中心、高档餐厅的繁华CBD。它不再是别国领土上一块中国华南城市景观的“飞地”,而是一个中国人口浓度比较高的泰国繁华城区。



但是,仔细看的话,的确还是有些地方“很中国”。


在这条路上,遍布着无数简体中文的招牌和广告,包含着从修车买房办签证,到吃饭购物换零钱在内的一切生活信息。


隶属于中国外交部的大使馆,与隶属于中国文化部的“中国文化中心”,用宏伟的身躯,串起这条道路的骨架。


无数中国公司,以及用“中泰XX中心”之类华丽的名号伪装成“官方机构”的中国店铺,张扬地散落在道路两旁。


地铁站台,标注着中文信息;路边的花圃里,竖立着泰国政府翻译得稀烂的中文“防盗提醒”。奶茶店和小餐馆的菜单上,价目表同样喜感十足地告诉满大街的中国来客“牛的珍珠奶”或者“麻辣狗很热”多少钱一份。



各种中文信息,以一条神奇的小巷为圆心,逐渐从外围向中心聚拢——约接近核心,越集中而密集。


圆心的中央,是一条外观和中国“城中村商业街”或者“大学后门美食城”外观极其相似的小街道。


那就是,泰国远近闻名的当代中国侨民“标志性核心”——辉煌代购街。



大约从六、七年前开始,随着中国赴泰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许多在泰的中国人开始零零星星地做起了代购生意。


最初的一两年里,初代的“中国代购商”们筚路蓝缕,白手起家,从亲朋好友的一两个单子起步,逐渐越做越大。


到了“人人刷微信,家家游泰国”的近五年,许多当初只是玩票赚外快的代购党,增员工、招代理、开店铺、建网站、推爆款……转眼之间,名不见经传的辉煌右巷,成为了灯火霓虹人声鼎沸的闹市,举头尽是中文匾,满街都是中国人。


那密集程度,像极了“广外一条街”或者我家乡南宁的“火炬路”——以及在座任意一位读者大学,后门外的“旅店网吧烧烤”一条街。


不同之处只是在于,给大学生开设的廉价小旅馆以及网吧,换成了数不清的,摆满了乳胶枕、蜗牛霜、足贴、以及各种面膜的——“泰货体验店”。



两旁的楼盘,由中国公司建立,中国中介销售,多半也由中国买家在入手。


中国人买光了自己所能买到的公寓份额,转手又会将这些房子租给其他的中国人——或者将房子贴在爱彼迎上,租给源源不绝的中国自由行游客。


最后的结果就是,明明是泰国楼盘,却遍地中国人,游泳池里漂着的都是中国孩子,超市里买菜的都是中国大妈——连泰国警察想在小区里贴个告示,都得一丝不苟地翻译成中文。


乍一眼看过去,的确有点像租界。



在凡人的一生中,五年很长;但在历史的尺度中,五年不过一瞬。


五年的时间,在泰长居的中国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


他们当中,有乍富新贵的“泰华圈一哥”、“辉煌街一姐”;有手里有钱,却总喜欢把自己和泰国警长的合影往墙上挂才有安全感的小老板——也有无数普普通通的留学生、打工仔、五行八作的中介和掮客,用合法或者不合法的签证,靠谱或者不靠谱的项目,在泰国艰苦维生的,平凡的中国人。


他们在泰国的工作地点,和公寓地点,基本都在那条繁华的“拉差达”两侧。这些“早期”(其实多数不到十年)的来客,吸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与来宾。


中餐馆在这里遍地开花,从大盘鸡到白斩鸡,从四川兔头到东北辣皮,无一不包。


中国侨民简陋而仓促的营地,本身也成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旅游景点——就和十公里外的“老唐人街”一样。



但是,在相似的皮相之下,“老华人”与“新华人”依旧有着截然的差异。


这不是普通话与潮汕方言的差别,而是历史境遇的差异,造成的命运轨迹的区别。


从“金山猪仔”,到“红船过番”,在漫长的近代华人海外移民史中,我们的先祖是为了逃避饥荒、战乱、赤贫而孤注一掷地跨海而来。他们没有选择,也很少有退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长眠在异国铁轨的枕木之下,或者——运气好一些的话——华人的“义庄”(公益敛尸房)一副劣质的棺材里。


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他们也许都没有凑齐回国的船票,他们远在中国的父母妻女,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最后埋骨何方。



但是,在那个“莽荒”粗放的时代里,国界与法律的管辖,相对松懈。


经过几代人的挣扎与努力,古早年代的华人先祖,能够成为这个国家合法的公民,甚至比原住民更为富裕而体面的存在。


当中少数的佼佼者,甚至登堂入室,反客为主,成为这个国度的首富,君王的岳丈,财团的领袖,政党的魁首。


他们,是苦难中国,离散四溅的血脉。


他们承担着我们这个时代所难以想象的“高风险”,也有机会得到我们这个时代所无法希求的,丰厚的收益。



至于这一届“华侨”,或者“旅泰中国人”则不同——他们是这个国度的繁荣,所造就的过剩与外溢。


这一次,这些中国人,不是在泰国人的土地上,赚泰国人的钱。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其实是在泰国人的土地上,赚中国人的钱。在国界的外围,用泰国的器皿,承接着国界之内源源溢出的油脂。


祖先的流浪,是衰败的产物,国家越动荡,越有背井离乡的流浪;


现在的“海外同胞”,是繁盛的外溢,是中国经济边界在国土之外的隐形扩张,越是繁荣,越多“纵横四海”的脚步——如若繁荣停滞,这股浪潮便会随之枯萎。



作为“中华繁荣”的外部投射,这一代的“新华侨”,生活境遇好得多。


至少在泰国,没有公然的欺凌,没有外露的冒犯与歧视。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不存在对中国人的欺辱(顶多有点厌倦与羡妒)。


用不着像李小龙的《龙战士》一样,一下飞机就和移民局打一架。一个合法中国人在泰国境内所能遇见的最大风险,就是让摩托车给撞了。


物资的丰沛,贸易的兴盛,让生活在曼谷的十万同胞,可以得到祖国的任何产品与物资。打开微信,你可以订购到中国的一切。要不是为了营造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许多人早已经连泰国菜都懒得吃了。



当年的风险,不复存在。


但是,当年的无限可能,也消失了。


登堂入室的台阶,不存在了;光宗耀祖的传奇,不可能了。中国人在泰国,只能是永远的客居者,即便你在这里度过余生,即便你的子女生于这片土地,你也不可能在法律上成为泰国“天然的存在”。


别说当议员,当总理——想开家店,买块地都没门。



曼谷的新中国城,不是一片崭新的丛林,更像是一块脆弱的苔藓。


她的根系,并没有扎根进这片大地日益坚硬的外壳。一旦雨季过去,干旱来临,满眼苍翠便会枯萎,满街的繁华便会熄灭。


不过,去得快,来得也快。


直至下一次雨季的来临,中国人又会像沙漠中的野草,冰原上的苔藓一样,迅速地浸染整片干涸苍白的原野。


生生不息,直至繁花遍地。


仿佛,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扯远了。


各位中国读者,下次你来泰国的时候,甭管是住,是吃,还是买,欢迎大家到“著名的”拉差达路走一走,逛一逛,看看泰国最年轻而兴旺的中华街市,是一番怎样的盛景,怎样的韵味。


那些打算来泰国工作,创业,长居的朋友,也可以多到这一片踩踩点,打听打听。招工创业,租房设点,基本咱中国人也都在这一片,不用舍近求远。


至于,各位旅泰同胞,尤其是住在拉差达村里的同志们——


人生在世,总有阴晴雨雪;守得云开,方得冬去春来。


一时半刻的波折,不会击倒真才实干的先驱;百折不挠的勇士,才能享受悠悠千古的仰望。


困难,终有过去的一日。


愿我们共同站立于此,直视凛冬。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繁荣,守护这片我们曾为之耕耘的奇迹。



++

文:岳汉

图:图片综合自网络

视频:王磊

编辑:布周十面派

来源:泰国网



热文推荐



泰国网www.taiguo.com,为泰国新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在泰国拥有庞大会员数,以多元化实用资讯推送服务两国用户,浏览量覆盖全面,旨在持续打造地域性中文综合门户信息网站。泰国网建站以来,以促进中泰文化交流,扩大两国经济贸易,关注泰国华人民生,服务泰华社会为宗旨,赢得了泰华各界的极佳口碑。客服电话:02-693-8559;市场部微信:taiguowang2015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