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古人讲《论语》采用的方式
昨天有一位朋友提一个问题,他问古人讲《论语》是用怎么方式讲的,其实他这样问可能还有一个意思是,我这次怎么这么讲?呵呵!我们也可以想象讲《论语》的方式啊。最常见的当然是按章节次序讲,其次是可以按类别讲。《论语》整部书的编著,有人说它的意义是连续的,但一般人的看法是它是不连贯的,于是有人就想为什么不把它归类一下,把同类的归在一起,互相比较、互相补充。第三种是随机地讲。我们看宋明儒的语录,往往可以发现他们在讲学的时候都是随机的。宋明儒讲学的内容是以《四书》跟《易传》这五部经典为主,讲了几百年,但他们留下来的记录,往往都是弟子问,老师来答,就很接近《论语》这种的方式,所以也可以有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是最自然的,也最合乎古老的讲学的方式。
还有一种是摘取一章一节来讲。有一次朱熹请陆象山去书院里讲学―古时候的书院,每个书院里大体有一个负责的人、一个明师硕儒,号称“山长”;他们有时候也会请别的地方的学者来讲学,这叫“会讲”。朱熹请陆象山去讲的时候啊,陆象山就讲了《论语》里的一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概是讲得相当好,据说那时候天气还有一点寒凉,但是朱熹听着听着就拿起扇子来扇,听得整个精神都焕发了、听得好像要流汗了;有这样的记载大家都认为应该讲的很好。就讲一章,这也是很常见的宋明儒的讲学方式。你说讲一章算不算是在讲《论语》?从他讲这一章是《论语》的内容,应该也可以算是在讲《论语》吧;
但是不是就是讲一章而已呢?我们在想如果《论语》这一部书它背后有一个一贯的道理、或者可以说,背后有一个成熟的生命在那里支持,那么只要把一章讲好了,大概也就可以从这一章去把握整个《论语》的精神、去进入孔子的世界、去表彰圣人的生命了。如果这样,那整部《论语》也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章的演发。至于是哪一章的演发呢?有学生问陆象山说:“先生啊你常常要我们读《中庸》,请问《中庸》哪一句是要语?”陆象山顿了一下,缓缓地跟他说:“句句是要语!”我们读书有没有读出这种味道?或是有没有用这一种方式来读书?尤其所谓的经典、像《论语》这样的书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句句是要语”?如果“句句是要语”,那句句就是相通的,每一句都可以用以进入、扩充、接触、融贯其它的章句。甚至不止是句句相通、不止可以从某一章某一节来通于其他句,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把握。
我们举一个例子吧,隋朝时的智者大师―就是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在慧思禅师那边修行,慧思禅师叫他读《法华经》。他读《法华经》,有一天读到药师王这一品,读到“此谓真精进,此谓真供养如来。”豁然有悟,当下入定。他入定以后呢,好像就到了灵鹫山,那时候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华经》 ―就是正在讲他看的这部经―那个法华的讲经之会还没有讲完,但他出定之后对《法华经》就全部贯通了,于是他就开始讲《法华经》。有人请他去讲《法华经》,他从四月十五号开始讲,讲到七月十五号,讲了三个月,三个月就是九十天;他讲《法华经》要先解释经题,先解释《妙法莲华经》这五个字啊,于是从“妙”这个字开始解释,一直讲了九十天,这个还没有讲到第二个字。你说连书都还没有翻开,连经文都还没有讲,你怎么叫作在讲经呢?这叫作“九旬妙谈”啊,成为佛教界的佳话。他从四月十五讲到七月十五,我们这次《论语》的讲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嘿嘿,如果我讲了四天多都还没有讲到《论语》,大家一定要很高兴才对。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读书啊,或是来讲论啊!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183847026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15011170557(可加微信)
爱读经读书会|103382880(qq)
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