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的本末轻重
2、吾人提倡儿童读经,即是要在顺应人生一生的发展,把握其可能的时机,做最恰当的学习安排,达到最高的成效(所谓最高的成效,不是现实上达到什么固定目标,乃只是要人人不浪费他的时机,不辜负他的生命而已)。儿童,正是知识能力未开,而淳良生命尚在的大好时机。所以儿童正是给他智慧教养最好的时机,如果不善运用,提早开发了他的聪明智辩,因为理智聪辩是较浅显的能力,也是在现实中可表现的能力,所以是能迷人的,更是一般没见识的家长老师所赞赏的。儿童太早沾上爱阅读爱求知爱表现爱思考爱辩解的习气,则恐怕汩没了他的淳良本性,丧失了他接受深度文化教养的能力。
3、有如照顾一棵树,总有有它的根本与末节之别,只要知道树是活的,则照顾了根本,其它就容易了。所以,教育问题,不能像数家珍一样,一样一样拿出来数,说,这里少了那样,那里多了那样。而且,如果是一套教育理论,则应取其大方向认定之。而不能用举例的方式,说,这里有一个成功的特例,那里有一个失败的例外。假如在大方向上,理论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则于其主题之施行过程中,也会带动其它的方面的发展,则对于其外围部份,随时因应引发修正补足之可也。不必因有某些特别的顾虑而反过来怀疑基本的方向。
4、我所推广的读经,只是一个本末的关切,一个轻重的抉选。
5、教育的时机是最重要的。教育要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只有一个向度,一去不复返。根基非常重要。甚至人生的某些能力,要在某个前期阶段就要完成,否则将来学习就受到限制,乃至终身遗憾。
6、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读经的效能大,能带动其它多方面的聪明,读经多,其它的学习会变得容易。又,读经的影响深,乃至全人格一辈子。又,读经有时效紧迫性,现在不读,将来就难再读,其它学习,现在不学,将来还可以学,甚至更容易学。因为这诸种考虑,所以才建议以最大量的时间和精神教读经。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7、记诵本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即使故意要停滞也停不下来的。吾人只是在一个人记诵能力最好的时候强调读经记诵,一个中等资质的儿童只要全力记诵,不过三五年,必要背诵的书都背完了,一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就养成了,以后学海就任其遨游了。而经过了老实大量读经训练的孩子,长大后的记诵能力相当强,虽不再刻意背诵,在读书时,披沙拣金,遇到名篇,自然会欢喜不置,用心背一下,遇到名句,自然当下就记得。
8、本者,以“纯读”为本,末者,在纯读之余,想到什么,可以补什么,但心中一个基本比例不能颠倒。其比例占的分数,正可以看出对读经理解的深度。
9、先读了经,再学才艺,不仅来得及,还可学得更快更好,两者可以得兼。但先学才艺,再读经,对读经的帮助不大,且可能就来不及了,只能成就一面,真是得不偿失,将悔不当初。吾人并没有把读经当成一切,只是人生发展有个先后,所以教学必须有个缓急之次序;吾人也没有把读经说得太过,只是人生价值有个本末,因此课程必须有个轻重的比率。
10、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13岁前,这是心理学家和教育者、乃至于一般人的共识。在语言关键期,给他大量的语言练习,最容易促进脑神经发展,这个我称为建体,建构他的根基,等他到年纪渐长,需要开用的时候,再去开用。譬如是先建了高速公路再跑汽车、甚至马路也不建了,只是跑汽车希望汽车跑出马路来,结果跑出一些羊肠小道,塞车。塞车就是学习能力弱。所以厌学的孩子,通通是家长跟老师联手造成的。因为你在该建高速公路的时候不给他建,拼命叫他去跑汽车。
11、担当所在,大量读经。何以要提倡读经私塾,其中有对人生的深远思考,对民族对时代兴复的苦心。我对天下人说,只要读经就好,一句也好。至于读经学堂,因肩负责任不同,故提倡以读经为主,所谓为主,就是一心念兹在兹要大量读经。
12、读经学堂的本分就在读经,读经的本愿就是老实大量读经。所谓“老实大量读经”只是一种心态,尽量老实,尽量大量,并不是反对排斥所有的配套,但只是分清本末轻重即可。虽然老实大量读经,不一定都能成才,但唯有老实大量读经才能为此时代培育文化大才。我认为这是读经私塾自我定位所在,希望所有学堂随时回归本位,共同努力。
13、吾人读经之意,只是一个对教育本质的洞见,而指出一个方向,供人抉择。各人可任己意抉取多少,而得益多少,并非是一个僵化固定的模式,也不与任何有效的教育理论相冲突,(不与认知心理学冲突,不与蒙特梭利冲突,乃至不与九年一贯冲突,等等……)对于我这样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主张,有的人或许会有不安定的感觉,其实,我要进一步建议的是:人人都应安心在他现在的认知信念中,您怎么做都是可以的。
大学引经云:如保赤子,解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盖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禅家所谓当下即是是也。只要把握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的四原则,其它枝节,稍可略过,盖皆有庆而无害也。
14、本守住了,末可以适度安排,但如意识到末侵犯了本,则宁可舍弃末保本。盖人生总不能完全,虽意欲整全,但常顾此失彼,若舍本逐末,将本末俱丧,唯守母存子,方能母子俱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