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令案后,北大复旦再现投毒重案,细节披露,作案动机竟如此相似

我是李月亮 李月亮 2024-01-23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月亮


文丨李月亮 静女夭夭
每晚八点四十 陪你看世事
·点击收听本文音频·


50岁的朱令,遗憾离世。

凤凰周刊描述了她最后的时刻:

爸爸微笑着,用额头贴了贴朱令的额头。

妈妈穿着毛衣和塑料拖鞋,在寒夜里目送女儿远去。

而葬礼上,妈妈俯身轻抚朱令的脸,和女儿做最后的告别。

情景令人动容。

另一边,网友的关注,没有随着朱令的离世而消散。

凤凰网今天有一条大爆的视频,显示众人正在追讨案件唯一嫌疑人、疑似定居澳大利亚的孙维。

清华大学朱令的故事未完待续。

我这两天想起了另外两起高校宿舍投毒案。

都发生在朱令中毒之后,其中一起也是铊毒。

这两起案件都迅速被侦破,凶手投毒原因也很相似。

都是同学之间的矛盾,导致凶手怀恨在心。

不知道朱令案的真相,是否也和他们一样。


01

李月亮 ☽


1997年5月,在朱令中毒3年后。

北京大学发生了第二起高校铊投毒案件。

这一次没有悬念,投毒者不打自招,迅速落网。

是一个叫王晓龙的男生。

他是宁夏人,从小就是学霸,得过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化学竞赛一等奖。

当年是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的。

这是个有点孤僻的孩子,除了学习,很少和同学玩,整个高中都没有朋友。

进入大学后,王晓龙和同学小江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成了好朋友。

——小江,就是这起投毒案的受害人。

王晓龙非常珍视这个朋友,希望友谊地久天长。

到了大二,学校要重新调宿舍。

王晓龙不想和小江分开,就跟他约定好了,俩人都留在原宿舍,不换。

可是没想到,到了换宿舍那天,小江却不动声色地换到了别的宿舍。

王晓龙很受伤。

更让他难过的是,小江搬走后,就开始疏远他,跟别的朋友走得更近。

连过生日都没邀请王晓龙。

看到好朋友“背叛”自己,王晓龙心里越想越气。

他决心要报复。

作为北大化学系的高材生,王晓龙知道铊中毒不容易被侦破。

就利用自己出入实验室的便利,偷了铊盐出来。

他查阅了书籍,根据小江的体重做了一下估算,认为500毫克是一个不会致死的剂量。

——他并不想害死小江,只是想惩罚他出出气。

于是用天平称了500毫克,磨成粉末,准备给小江投毒。

为了观察铊盐的毒性,王晓龙还先在同宿舍的小陆身上做了实验。

小陆每天都会冲奶粉喝,奶粉一般就放在桌上。

王晓龙就把一点点硫酸亚铊粉,加到了小陆的奶粉里。

毫不知情的小陆喝了奶粉后,很快出现了症状——呕吐,肚子疼,吃不下饭。

王晓龙感觉确实有效,当天就偷偷把硫酸亚铊下到了小江的水杯里。

一共下了三次。

1997年5月16日,小江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

王晓龙担心小江被毒死,特别害怕。

第二天主动打车送小江去医院。

在出租车上,王晓龙主动承认是自己投毒报复,愿意支付所有的医疗费,希望小江能原谅他。

而小江,竟然也真的原谅了他。

到了医院,小江告诉医生,是自己误服了铊盐。

结果医生根本不相信。

王晓龙情急之下,说出了真相,承认是自己下的毒。

医生报了警。

面对警察,王晓龙对自己投毒的事情供认不讳。

因为救治及时,小江和小陆捡回了一条命。

休学一年后,第二年重返校园。

而王晓龙,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11年。

一个优秀的北大高材生,就这样幼稚地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02

李月亮 ☽


第二起投毒案,也曾经轰动全国。

2013年,复旦大学。

一个叫林森浩的男生,毒死了他的室友黄洋。

两人都是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

林森浩生在广东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学习特别刻苦。

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了复旦大学。

他生活节俭,课余时间经常打工、做家教。

把挣的钱和奖学金都寄回家里,给弟弟上学用。

按照大人们的惯常标准,这是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聪明,上进,懂事,顾家。

但是林森浩自己知道,他骨子里挺自卑的。

有一次失恋后,他曾在社交平台感慨:

“真不知道哪个女生会看上我!我长得难看,而且木讷迂腐,手无缚鸡之力,简直是时代的落伍者。”

其实事实上,林森浩其实并没有那么差。

他专业知识扎实,发表了很多论文,临床水平也高。

周围人对林森浩的评价都是“人很好”。

他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同学朋友、老家亲戚,去医院看病找他帮忙,他都会尽力去帮。

2011年,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林森浩,和黄洋分到了同一个宿舍。

黄洋也是学霸,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复旦大学一等奖学金。

黄洋来自四川小镇。

虽然家境也一般,但他是家中独子,很受宠爱。

他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口无遮拦。

同学们都挺喜欢他,戏他是“妇女之友”。

有一次,林森浩得了2万块钱的国家奖学金。

同学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凑过来恭喜他。   

黄洋趁着热闹起哄:“奖学金那么多钱,请大家吃个饭呗?”

——拿到奖学金请同学们吃饭,很正常。

但是林森浩拒绝了,因为他想把钱打给父母。

黄洋有点不理解,就随口来了句:“怎么这么小气!”

林森浩心里很受伤,但是他也没说什么。

大咧咧的男生们完全没意识到,祸患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

比如有同学夸赞林森浩学习努力,黄洋就会插一句:“他家里穷,不努力要喝西北风啊!”

时不时的,黄洋还会大咧咧地拍一下林森浩的肩膀,喊他:“屌丝!”

黄洋以为的玩笑,在林森浩心里像一把刀。

林森浩很少说什么,但是心里愤懑越积越多。

最终爆发,是在2013年的愚人节。

3月31日上午,黄洋在宿舍里说,愚人节要搞个恶作剧“整蛊别人”。

林森浩听了,下意识地认为,那个被整蛊的人,肯定是自己。

他受够了黄洋所谓的玩笑。

决定自己先下手,让黄洋也尝尝被整的滋味。

当天,他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室,取出做实验用的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试剂。

并在当天晚上,把试剂放到了寝室的饮水机里。

4月1日早上8点多,黄洋在饮水机接水喝。

只喝了几口,就觉得有怪味。

他以为是水变质了,就把水倒了,还刷了水桶。

可就是喝下肚的那么几口,要了黄洋的命。

当天中午,黄洋开始剧烈呕吐,随后去中山医院就诊。

好巧不巧,林森浩就在这里实习。

黄洋傻傻地找林森浩给自己做了B超。

其实当时他的胃已经出问题了。

但林森浩假装淡定地说:“胃和肝脏都没问题,拿点消炎药吃就好。”

两天后,黄洋不但没好,反而全身浮肿、鼻子出血。

他又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结果发现,他的肝功能严重受损,情况非常不好。

几天前还健康阳光的小伙子,转眼间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黄洋父母闻知消息,惊慌地赶到了医院。

林森浩作为黄洋的舍友,接待了黄洋父亲。

甚至还3次拎着水果,去病房探望黄洋。

看着黄洋在病床上一动不动,林森浩内心不忍,但又觉得解脱。

医生会诊后,认为黄洋是中毒导致的肝功能损伤。

但因为判断不出是什么毒,没办法对症下药。

黄洋的情况迅速恶化,全身浮肿,皮下出现大量血斑,有时会大喊大叫,大部分时间都在昏迷。

如果林森浩能早一点坦白,说不定黄洋还有救回来的机会。

可惜他始终没有透露半点信息,还尽量表现得像个没事人一样。

复旦的同学们都很努力地想查明黄洋到底中了什么毒。

可是送检的黄洋寝室水样和黄洋血样,都没有查出异常。

直到一周后,舍友小葛突然回忆起来——

2年前,林森浩曾经在小白鼠身上试过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也是能损坏肝脏系统。

舍友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师兄。

师兄立刻报告了警方。

这个信息,帮助警方迅速破了案。

4月12日,林森浩因涉嫌投毒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

林森浩承认了自己投毒,但他坚持说这只是玩笑。

2013年4月16日,黄洋在中毒16天后,不幸死亡。

一年后,上海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

林浩森父亲无法接受,坚决要求上诉。

这个六旬农村老人,一边四处奔走,给儿子找更好的律师。

一边极力求黄洋的父母原谅,他给黄父发短信——

“一念之差,千古悔恨,我也心在滴血!

现在什么都无法挽回,只有向你们磕头谢罪。

求你们发点仁慈之心,原谅我儿子一些……”

而黄洋的父母,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句话:

不原谅。

他们认为林父的道歉根本不是诚心的,只是为了轻判。

“从黄洋中毒到去世,对我们的打击太大。

“请他理解我失去儿子的心痛,将心比心吧,不能光想他自家的事情。”

左:林父  右:黄父

当年,复旦大学的177名师生,还给法官写了一封求情信,请求轻判林森浩。

他们觉得,林森浩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他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曾经自掏腰包给70多个农民工看病,对待病人也很有耐心。

汶川地震时,林森浩还捐出了省吃俭用的800块钱,只给自己留了200元生活费,他是班里捐钱最多的。

然而,这些显然不能为林森浩的罪行开脱。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一个曾经立志献身医学事业的学霸,人生被提前画上了句号。

林森浩后来说,那天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阻止它发生。

“但我当时的那种状态,就我个人的层次、修养,是无法阻止的。”

他说,自己在进看守所之前,就开始后悔了。

在看守所两年多的时间里,也一直都在反思,觉得自己这个错误“很恶劣,很愚蠢”。

他希望大家忘了他,忘了“一个愚蠢的人做的愚蠢的事”。

死刑之前,他和父亲见了最后一面。

父子俩隔着一扇玻璃窗,聊了大概十分钟。

林父说,林森浩的脸有点惨白,“看起来有点害怕。”

直到那一刻,父亲依然不甘心死刑的结果,还在坚持问儿子“事情你到底做过没?”“为什么不肯换律师?”

而林森浩只是重复说,“现在都没用了。”

他最后对父亲道了歉:

“爸,对不起。”


03

李月亮 ☽


说来真是让人唏嘘。

无论清华大学朱令案,还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投毒案,投毒者都是高智商的顶尖学霸。

他们也本该拥有光明的前途。

可是一念之差,一切尽毁。

所以很多时候,高智商、学习好,真不等于好人生。

一个人如果心理不健康,性格不健全。

学习再好,也会在人生路上摔得很惨。

其实林森浩也好,王晓龙也好,他们应该都不是十恶不赦的天生坏种。

他们更大的问题,应该是性格缺陷。

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王晓龙如果知道怎么交朋友,怎么看待好朋友的疏远。

就不至于用下毒的方式泄愤。

林森浩如果能豁达一些,不对黄洋的玩笑太在意。

或者能更好地处理矛盾,直接告诉黄洋“你小子别乱说,你这样说很伤人的”。

也不至于使出下毒这么愚蠢、恶劣的手段。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性格,同时教会孩子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让他们做一个豁达、正向的人。

遇到人际问题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

当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激怒别人。

有时候你以为是玩笑,别人可能很生气。

你以为是小事,别人可能很在意。

有些人看起来默不作声,但心里可能已经酝酿了一座火山。

而一旦那火山爆发,可能就是巨大的灾难。

所以,人活于世,一定要懂得如何正确与人交往。

要懂得释放善意,友好礼敬,尊重对方感受。

因为这辈子,我们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际难题。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真的会掉很多坑。

点亮【赞】+【在看】,愿我们的孩子,都一生顺遂。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读者成长。新书《活得清醒》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欢迎点开月亮最新视频~

👇👇👇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董明珠为什么不肯放过孟羽童?

|  董宇辉升任副总裁,局面更微妙了




你的「赞」+「在看」,月亮都看得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朱令案后,北大复旦再现投毒重案,细节披露,作案动机竟如此相似

我是李月亮 李月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