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快过期的食品竟然有上亿人在抢!
不得不说世事真是奇妙,以前避之不及的东西,现在也有可能成为新宠。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来临期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喜爱零食的年轻人,更是非常大方在网上一筐一筐的扫货,以前这些临期食品是商家最头疼的难题,但现在却成了紧俏货,根本不怕卖不出去。
临期食品头部电商平台好食期创始人表示,自己已经拥有超过了1.1个亿的用户,仅淘宝的店,经营不到两年,就已经有六七十万的粉丝了。
10元的零食2元就卖,特卖临期食品低至1元,不到百元就能买一筐实现“零食自由”,这样惊喜的价格确实让零食爱好者很难拒绝。
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临期食品的话题也越来越火热,豆瓣上,成立不过半年的临期食品爱好小组成员已经超过6万;B站上,一则临期食品开箱视频播放量也能超过18万;小红书上,与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已超过1400篇;微博上,临期食品的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也超过6500万……
可见临期食品的热度已经开始发酵,将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风口。
所谓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不过临期与过期终究一线之隔,有些让人膈应,能被消费者接受,性价比高无疑是主要因素。
临期食品依然是在保质期内的商品,也就是说只要在保质期内吃掉,其实和普通商品没有任何区别,而这个临期时间一般也有一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完全足够吃完了。
而对于商家来说,食品保质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过期后还没卖出去,就只能丢掉了,这无疑是巨大的亏损,所以在食品快到保质期时,都会愿意降价出售,而这个幅度从五折到三折不等,已经相当大了。
比如一箱原价45元的牛奶,临期售价只要25元;原价60多块的核桃,30块就能捡漏;一盒售价15元的曲奇,只要8元就能买到,这么便宜划算自然让人无法拒绝。
另外,临期食品能火起来,也说明人们的观念在转变,对保质期的认识变得更加理性了。
临期食品的主力消费者,一般都会认为是中老年人或者是“大妈”,但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是年轻人居多,90后、大学生等占了近一半比重,年轻人总是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的。
艾瑞咨询关于临期食品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超过4成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显然愿意接受的临期食品的人在不断增加,他们喜欢精打细算、物超所值,期待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具性价比的商品。
豆瓣上有一个“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其成员已经超过6万,在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可谓是对临期食品相当精准的概括了。
最后,庞大的食品存量,也推动着临期食品市场的发展,被接受其实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过去十几年间,各种食品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层出不穷,新旧交替十分频繁,这带来了食品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库存的压力,使商家不得不寻找解决的方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同时每年我国还要进口大量国外的零食,这样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了。
这么大的数量不可能直接丢掉了,于是降价处理就是最好的办法,如今只是淘宝上,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就已差不多近万家了。
虽然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但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大多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低价的产品,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点问题。
特别是临期这两个字,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毕竟对于保质期,一般人都是认为过了这个期限,就相当于食物坏掉,不能吃了,而临期食品,自然就是差不多坏掉的食品,吃了很可能出现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大家对于保质期都有一定的误解,食品的保质期并不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而是由厂家自己确定的,这是因为食品保质期与厂家自身的因素有关,比如原料、配方、工艺等生产条件,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本不现实。
一般来说,厂家都是根据行业常规以及产品特点,通过实验测试微生物、味道、色泽等各种参数,一旦有那个指标不合格了,意味着品质变了,以此确定保质时间。
所以食品保质期是指,在这个期限内,商家保证食品的风味口感营养等符合产品的描述,所谓“临期”,也依然是在这个保证范围内,可以追究厂家责任,而超过了这个期限,也只是厂家不“保证”了,消费者自行承担食用后果,但也不意味着食物坏掉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你是在靠谱的超市或其它渠道买的,不用担心它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
当然,尽管临期食品可以放心食用,但在购买时也要特别注意一下保质日期和存储说明。
保质日期是看到底还剩多久,是否足够自己吃完,而存储说明,就看存储方式是否合格,这对保质期也有很大影响,比如一个食品规定在负18度下,保质期是12个月,要是把它放在负8度下,它的保质期就会大大缩短。
另外,不同类别的食品保质期不同,其变质的速度也不同,像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如酸奶、果汁等,如果滋生了细菌,变质速度就会非常快,这类临期食品要谨慎购买,而对于饼干、薯片等细菌不宜生长的食品,即使超过了保质期一些,也是完全没事的。
网购临期食品需注意
临期食品终究不太好听,所以网上很多店铺都是采用“特价”“折扣”等字眼,有时会让人混淆不清。
有网友抱怨道,自己在网上买了3瓶特价意面酱,当时详情页并未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结果收到货后发现保质期只剩一个月了,与商家沟通后,却被告知特价产品均属临期食品,本身价格低廉,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确实,如今网售的临期食品存在不少这样的条款,如不接受7天无理由退换货、快递过程中无法保障产品毫发无损、膨化食品挤压发生漏气、破碎概不赔偿等,这些都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因为临近保质期,不接受7天无理由退换货其实也能理解,但不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绝对算得上是欺诈了,还有快递过程中出现的损坏也不可能由消费者承担,临期食品固然价格低廉,但也不是出现这些不公平条款的理由,若是遇到,可以直接找平台申诉。
临期食品二次上架销售,既可以减轻商家的库存压力,避免了食物浪费,又能让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可谓一举多得。
但临期与过期挨得太近,很可能被不法商家钻空子,如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等,所以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只有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临期食品才有真正成长的那一天。
点在看,让更多人发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