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晨型人格

徐小栩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03-13

作者 | 帆书 · 徐小栩
主播 | 帆书 · 楚翘


知乎上有个热议话题:为什么说坚持早起的人很可怕?

有个高赞评论是这样说的:

早起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它可以改变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产生蝴蝶效应,渐渐改变你的人生。


生活中有些人总爱当夜猫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一整天无精打采;

而有些人呢,却习惯了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的黄金两小时,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

日本有研究人员曾把第二种人称为“晨型人”还总结了“晨型人格”的多种好处:

精力更充沛,时间更充裕,办事更专注、更高效、更精准。

的确,快节奏的工作、眼花缭乱的短视频,让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夜晚的俘虏。

熬着最晚的夜,却也透支着明天的快乐和精力,越是不想睡,越是空虚、焦虑。

把早起当成一种习惯,往往是一个人赢得生活掌控感的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习惯了熬大夜、睡懒觉,白天总会觉得脑袋浑浑噩噩、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做事效率低,还很容易拖延。

而哪天偶尔早起一次,却觉得状态特别好,不仅头脑清醒,效率也高了不少。

《慢思考》一书中提到:

要发挥大脑最大的潜能,最重要的办法是彻底离线,即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

清晨,大脑与身体刚从“格式化”中恢复,处于最饱满的状态。

这时候的我们,注意力往往能100%集中,思路更清晰,有助于解决复杂的问题。


所以,从古至今,诸多名人都有早起的习惯。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为第一要义。”

他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读10页史书,用正楷写日记,从不间断。

即使在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十余年间,仍然坚持不懈。

长时间规律的作息,让他思路敏捷、沉稳冷静,即使政务繁忙,判断和决策能力也总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也是典型的“晨型人格”。

他每天4:00起床,先是运动一会儿,接下来就开始伏案写作:

有时是整理脑海里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想法。

有时是对公司的一些战略问题进行思考、构划。

他曾表示,早起这个习惯,让自己的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激活和锻炼。

他很多关于经营的好想法,都是在这个时候冒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即使80岁高龄时,他仍然头脑清明,并能坚持跑完5000米。

绝大部分人之间的差距,都上升不到智商、思维的高度,而是就在于日常的微小习惯。

很多成功人士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当你还在酣睡中,他们已经在追梦的路上了。

那些看上去淡定从容的人,也并非因为比你空闲,而是他们懂得如何管理和利用时间。


就像艾格说的:

早起不是为了多工作1个小时,而是为了用最好的状态开始清醒的17个小时。

睡懒觉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满足,但早起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富足:

代谢率的提升、记忆力的改善、创造力的萌发... ...

这些,无一不会让你的精力更旺盛、思维更活跃。



也许每个人都有想早起,却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经历:

早晨闹钟响了无数遍,一次次地关掉,弄得心烦意乱;


起床后匆匆忙忙出门,被事情推着走,一整天焦头烂额;


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却看不到事情的头绪和进展。


懒觉最大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悄悄偷走你的时间、拉低你的效率。

更会打乱你的生活节奏、进而影响整个人的生活状态。

博主@时光机分享的亲身经历,曾让我深受启发。

做自媒体的3年期间,她每天马不停蹄,仍然觉得力不从心:

总感觉很多事情不立刻落实,一整天不可能再有时间去完成。

最后,事情越攒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她开始无比自责焦虑,对生活充满了怀疑,变得神经衰弱,身体也出现了亚健康。


痛定思痛后,她决定通过早睡早起调整工作方式。

每天5点起床,列一份计划清单,不慌不忙地跳跳操,然后整理素材,开始一天的工作。

1个月后,她的生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体重减轻了,整个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工作也得心应手了。

更重要的是,她深切地感受到内心的丰盈和笃定,以前那些不敢奢望的事情,都在一步步地向她靠近。

正如那句话所说:“早起是一剂良药,是解压和修复身体的最佳方式。”

清晨,世界还没有完全苏醒,你可以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热爱中去。

这让付出更有成效,也让人更有成就感。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也有研究表明:

早起比晚起更能促进“血清素”的分泌,它能够让人拥有乐观的情绪,更容易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习惯早起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要低35%。


早起,奠定了一天积极的基调。

不仅让你时间充裕,做事有条不紊,还多出近乎半天的精彩,让你节奏更张弛有度、心情更加愉快。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被干不完的工作、解决不完的糟心事推着走。

当焦虑和压力袭来,负面情绪如影随形,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

当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一切都会跟着趋于和谐,事半功倍。



画家蒋勋曾提到,自己的黄金工作时间一直是早上6点到9点。

如今已到花甲之年的他感慨道:

每一个清晨,从黎明日出的微光看花,像参悟生命的来日方长。

早起本身,是一种习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智慧,一种治愈。

想要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不妨试着从这几方面改变:

1)管理动机,让早起更有动力

看过一句话:“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不是梦想,而是motive。”

计划的实现,要靠目标来驱动。

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快乐起床的理由,比如:提升自己的自信度、让自己更有活力、让身心更健康。

或者,干脆是一段没人打扰的自由时光、一顿丰盛的早餐、一份清晨的美景。


2)循序渐进,让早起毫不费力

任何事情,欲速则不达。

如果强势早起,或许会导致生物钟混乱。

那就顺势而为,逐渐改变。

第一天早起20分钟,几天后再提早20分钟,直到达到理想的目标时间。

3)按时睡觉,让早起充满活力

船王包玉刚每天早上5:00起床,坚持游泳和跳绳,无论有多重要的事,到了22点便回家休息。

他觉得,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工作质量。

保持充分的睡眠,才有足够的力气早起。

如果准备10点休息,那就推动大脑潜意识,远离电子产品,提前半小时进入缓冲区。


4)制定计划,让早起为你蓄力

早起不在于起得有多早,而在于起床后做了什么。

你可以安静地思考、阅读、做规划,也可以看日出、做运动、吃早餐。

如果每天早起1小时,一年就拥有了365小时的高效时间,1天可以收获48小时的成效。

而所有的成长和变化,都正源于这些点滴的累积。



想起《粉雄救兵》的一句话:

我想早起,不是因为我整晚睡不着。而是我真心愿意,我想好好过好每一天。


早起不是反人性,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不辜负每一天的阳光,不错过每一次的成长。

而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复一日,终将在某一刻,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点个「在看」,从现在起,一起做个不折不扣的晨型人。
作者 | 徐小栩,吞得下烟火气,装得了文艺范。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音乐 | Crepe - 窗口上你的春天在闪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