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对疫情中的谣言:“10秒钟”法则

中财应用心理 中财应用心理 2020-09-21

一曲Billie Eilish 的when the party‘s over,纪念逝去的Kobe Bryant。



【“抗疫心力量”中财系列科普之三】

应对疫情中的谣言:“10秒钟”法则

 

张红川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100081


昨天我在中财应用心理公众号撰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了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置需要心理学的参与。许多朋友和师长看了之后,纷纷给我留言。期许鼓励之余,也提到这篇文章相对专业性较强,似乎还不适合社会公众阅读。的确,前文撰写的初衷并非面向广大社会公众,而更多是写给心理学圈内人士。因为迄今为止,心理学领域针对疫情的大多数发声往往集中在如何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心理健康,怎样开展必要的心理援助等话题。然而,心理学可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所以我撰写了那篇小文,以期抛砖引玉,激发更多更广更深的思考。但是也有句老话,“光说不练假把式”。今天这篇小文就来谈谈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谣言,怎样才能做到 “防谣辟谣”。



与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相伴随的是大量疯狂传播的谣言。我相信大家在微信群、朋友圈、微博号甚至一些新闻中都看过下列谣言:


“抽烟喝酒可以防止肺炎。

“钟南山团队说,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钟南山院士已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火神山医院选址有误需重新选址。

“今天下午4:30飞机撒药,全城消毒。

“襄阳1月25日0点封城,湖北正式封省。


我们不排除这些谣言中有些只是大家善意的调侃,但是诸如“飞机洒药”这样的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为啥大家还是照信不误、乐此不疲呢?我们要想面对谣言不随波逐流,就得需要理解人的心理乃至大脑的加工机制。


我们为什么会生产谣言?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适应方式。大约20-30万年前,为了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我们的智人祖先创造了一种超大规模又超级复杂的群体生活形态,我们现在将它称为“社会”。社会生活要求我们彼此维系紧密的联系,然而随着社会规模逐渐扩大,我们很难了解所有社会成员的信息。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了个办法,借助别人的传话来了解他人,从而掌握社会动态。但是很多时候,别人的传话往往是片面甚至虚假的,容易引发我们的认知与行为偏差。这就是谣言。


谣言有时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1930年美国的合众国银行(Bank of United States)就深受其害。这家银行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全美有61家分行,将近40万顾客,总共20多亿的存款。这年12月,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一个商人从报纸上读到一个质疑合众国银行稳定性的消息,随后就去一家支行要求抛售自己的股票。在拿到钱之后,他散布了一个谣言,说合众国银行拒绝兑现他的股份。到了当天中午时分,有2万多人来到这家银行挤兑现金,一下兑走了200万美元。第二天,合众国银行就被迫倒闭。


我们之所以相信谣言,并非是因为谣言本身毫无破绽。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套思维系统:系统1速度很快但是容易出错,系统2不易出错但是速度较慢。美国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将这两个系统形象地比喻为“象与骑象人”:大象代表系统1,骑象人代表系统2。谣言正是凭借着伪装躲过了骑象人的检查,迅速让我们的大象行动起来。

第一,大象害怕不确定的状况,而谣言恰好可以给我们确定感。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正在参加一场知识竞赛,你可以在两套题目中选择任意一套作答,答对有奖。题目A恰好是你最擅长的领域,你有100%的把握能够过关,奖金是3000元;题目B相对而言不是那么擅长,你只有80%的把握,奖金是5000元。你会选择哪一套题目?大多数人都会选择A,但是从实际效用来讲,题目B才是最优选择。我们之所以选择题目A,是因为它给了我们确定的感觉。大多数谣言都会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述,甚至会搬出专家、媒体、政府等权威,举出一些数字甚至图表来增加它的确定性。这就是为了打击我们的不确定厌恶。


第二,大象害怕损失,而谣言恰好在损失上做文章。我们所有人都是“想赢怕输”,但是“输”的难受远远大过“赢”的快乐。比如你今天出门捡到了100块钱,会带给你很大的快乐;但是如果你今天出门就丢了100块钱,这种痛苦肯定要比前面的快乐高好几倍。实际上,同样一个情况用“损失”或“收益”的语气来表述,给我们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假设你是一位新型肺炎病人,医生告诉你现在有一种新药,吃了存活率是90%,你会服用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但是如果医生告诉你这种新药吃了死亡率是10%,你还会服用吗?谣言就是通过诱发并强化消极情绪,尤其是死亡、破产、事故这样的恐慌情绪,来吸引我们的关注,并且让我们不断进行传播。


第三,大象与人为善,而谣言恰好容易引发利他动机。如果“善”意味着“利他”的话,今天心理学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大象是“本善”的。但是大象的“善”却很容易受到蒙蔽。比如今天为了新型肺炎我们去进行捐赠,在一个盒子上写着被捐赠人的姓名,并且有她的照片,在另一个盒子上则只写着捐给某地居民,除此之外什么信息都没有。你会把钱放到哪个盒子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一个盒子。这是因为大象在行善时,往往偏好具体的对象。而谣言在传播时,往往会添加很多生动的细节,指向具体的人和事,从而容易诱发我们的利他动机。更重要的是,谣言会让我们利他行为的成本变得非常低廉,只需要转发“十个人”或者发到“朋友圈”即可,这就更加容易让大象行动起来。

那么,我们是否面对谣言就无计可施了呢?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谣言之所以能够起作用,是因为它骗过了大象。所以我们只需要让骑象人能够行动起来,就可以对谣言进行理性的思考,识破其中的破绽。请看看下面的三道题目,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回答:


1. 一个球拍和一个乒乓球总计7.7元,球拍比球贵7元,请问买乒乓球需要多少元?

2. 如果5台机器5分钟制造5个小零件,100台机器制造100个小零件要多少分钟?

3. 一片湖里有片睡莲莲叶,每天莲叶面积都比前一天多一倍,如果第48天的时候莲叶将把湖面占满了,那么请问,第几天的时候莲叶占据湖面一半?


这个测验被称为“认知反射测验”(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CRT)。如果你在看题目的时候,头脑中首先冒出的答案是“0.7元”、“100分钟”、“24天”的话,就说明你头脑中的大象抢在骑象人之前在行动。这个反应很快,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但是却很容易抑制。只要你稍微等一下,不要那么快回答就行。这一点正是我要给你的“防谣辟谣”建议:面对信息先等等。给骑象人一点点时间,就能让我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区分真实信息与谣言。


这个时间要多久呢?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大概10秒钟就行了。一项心理学研究把人们四个人一组地组合起来玩一个游戏。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10块钱,然后给一个公共账户进行投资,投资进去的钱会翻两倍,总的收益会在四个人之间平均分配。玩这个游戏的诀窍就是要避免“搭便车”:如果一个人一分钱都不出,同样也可以从别人的投资中获益,这样的话就成了“只赚不赔”了。现在研究者设置了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所有人必须在10秒钟里面做出决定;在第二种情况下,所有人必须等10秒钟再做出决定。他们发现,第一种情况下大家投入的钱会大大高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等骑象人考虑明白“搭便车”的问题,大象就凭借着“一股热血”贸然行动了。反过来,只要我们能够给自己10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给理性留出空间,不至于冲动行事。


所以在疫情汹汹的时刻,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要切忌“脑热”或者“手滑”。一个简单的办法是看完信息之后,别管有多害怕多难过多愤怒,先放一下,喝口水或者看看别的信息,然后再看一遍。这个时候你往往会发现,这事可能不像信息里面说的那么玄乎,也就会慎重一点,先不要发给别人;或者即使发给别人,也要附加一句说明:“我也不知道此事真假,大家谨慎判断。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防谣辟谣,牢记先等10秒钟、10秒钟、10秒钟。



作者简介:张红川,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系系主任兼经济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与员工心理促进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理事。


本期编辑:窦东徽


注:打赏金额我们将通过合法渠道捐献给武汉的医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