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积极进取、顺其自然、无私奉献。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文化主旨
儒家积极进取;
道家顺其自然;
佛家无私奉献。
儒家讲求的是,一个人要努力完善自身,修齐治平,积极入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家讲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一个人要尊重天地自然,不要试图凌驾在自然界之上,顺其自然。
佛家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慈悲和包容。一个人无私奉献,积极行善,来世才有福报可言。
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道家文化——领悟道法,淡泊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儒家积极入世,所以侧重点是个人修身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人们心有仁爱,待人有礼貌,对朋友讲信用,对父母孝顺,对君主忠诚,等等共九条标准。
道家认为现实的生活没那么重要,领悟天地大道才是正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世界万物都由“道”衍生而出,只有领悟了道,才能天下莫能与之争,才能更好的顺其自然,不违背自然。放在个人修养上,就是淡泊名利,修心静心。
佛家提倡的是轮回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信徒需要为善,多积善果,才能有好报。
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夫子讲:三十而立。一个人要在三十岁成家立业,有自己能在世上立足的本事。
道家把更多的关照放在内心,一个人领悟天地道法,就是最大的圆满,至于功业如何,那就看缘分了,顺其自然,掌握道的法度,完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他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
佛家文化讲的是轮回报应,一个人要以慈悲渡人,无私奉献,才能修得圆满。
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自然界规律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心中即世界
对儒家而言,世界是一个值得每个人去展现能力的地方,所以他们主张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能有知识去世界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对道家而言,人不能瞎折腾,自然界很脆弱,违背自然规律要接受惩罚,所以我们要重视自然,顺其自然,不要强行用人力打破自然平衡。
佛家文化主张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万事万物都在内心世界,心中贪痴嗔不灭,看到的世界就只有残忍的争斗,心中纯净安宁,世界也就纯净了。
价值观
儒家文化——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和谐
道家文化——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促进自然和身心的和谐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儒家的世界里,提升自己的才能和道德,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整个社会的人可以安居乐业,这是他们不变的使命和理想。
道家文化则有所不同,他们觉得一个人不能太功利,养心养身,戒掉贪欲。他们不认为社会价值才是终极价值,自身的和谐比建功立业重要。
佛家文化中,慈悲是永恒的,在为他人奉献的过程,是最快乐的,人的精神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淬炼和升华。
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儒家鼓励人奋进入世,努力提高自己,积极向上,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生活,做出一番自己的贡献。
道家更多的是出世的哲学,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他们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个栖身之所。
佛家一方面万法皆空,看透世间的虚无,但是他们又主张入世修行,无私奉献。他们虽然有出世的精神,但做的却是入世的事业。
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不吃不甜蜜
儒家是主食,不吃就饿。在人生的历程中,儒家的积极进取占了大半,只要你活在人群中,就不可避免的活在世俗生活中,按照儒家的要求去做,就能感受到它切实的帮助。
道家反对一个人只知道建功立业。不懂得停下来,那整个人生就没有缝隙,没有色彩。不要总是兢兢业业,孜孜于求,要懂得留白。
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懂得欣赏自然、欣赏艺术,这样可以改善心态,提升幸福指数。
人生总要走到最后的关口,历经最后那一劫,佛家替你堪破它,让你免受恐惧之扰。放下私欲,破除我执,乐得奉献,人生自然更加甜蜜。
【欢迎转发,传播正善能量】